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问:《燕子》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是什么? 答:课文的教学难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篇课文也会因学生水平的高下而不同。就一般情形而言,这课教学难点有:(1)写燕子的活动为什么就写出了春天的美景,即燕子与春天有什么关系?(2)怎样激发出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陶冶学生美的情趣?前一点属于理解内容上的难点,后一点是思想教育上的难点。先谈第一点。课文围绕  相似文献   

2.
课堂回放师:课文没有写缺水生活的"苦",而是写了缺水的"乐"。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快乐的事?(生默读课文)师:用一句话概括,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答)师:课文中有专门描写小孩子快乐的一句话,请标出来。(生标句子)师:如果你一个月没洗澡,遇到这么一场雨,你会做些什么?想象一下。(生想象说话)师:阅读第4~6自然段,说一说,这又是一件怎样快乐的事?生:一勺水洗澡。  相似文献   

3.
《精彩的马戏》是六年级第三册《语文》的第十四课。从内容上看《,精彩的马戏》一文写的是动物的杂技,鲜活有趣,再配以多幅动物施展特技的插图,所以课文图文并茂,深受学生喜欢。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来上这一课?怎样带着学生来学习这一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法,这一课的教学肯定是分三步走:首先是学生字,读课文。提问:这篇文章写了些什么?然后是读全文,学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写猴子爬杆的?黑熊是怎么表演的?山羊是怎么走钢丝的?最后是读全文,再总结。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场马戏怎么样?(精彩)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明朗,能…  相似文献   

4.
正一、整体回顾,质疑了解内容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生读课题)2.这句话是谁说的?汤姆爸爸在说这句话之前课文写了什么?在说这句话之后,课文又写了什么?(板书:钓鱼、放鱼)3.昨天我们已经学了钓鱼这一部分,重点研究了两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起读一读,从朗读中你感受到汤姆怎样的心情?(板书:惊喜)汤姆惊喜地钓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可又把它给放了,这一"钓"一"放"真有意思,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钓  相似文献   

5.
基本教法: 整体着手,紧扣课题;篇末切入,直奔中心;以读感人,以文悟道;突出重点、长文短教。教学步骤: 一、整体着手,初识大意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思考:从题目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鱼钩) 设疑:是不是仅写鱼钩呢?写鱼钩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上述问题自学课文,初识大意:本文主要写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二、篇末切入,直奔中心把理解课文的思维支点定在篇尾处,引导学生思考:本文既然主要写老班长,那么为什么要以《金  相似文献   

6.
<正>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第二单元课文学的都是有关规则的文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今天,我们继续围绕规则这一个话题,学习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1.读题2.问:什么是规则?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呢?(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的"规则"指的是什么规则?(3)为什么说这规则是美丽的?……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了解"美丽的规则"  相似文献   

7.
《灰雀》是一篇讲读课文,我这样教学: 一、初读课文,了解梗概。读后提出: (1)这篇课文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两个人物,一位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 (2)课文中通过一件什么事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丢失一只灰雀) (小结:通过灰雀的丢失和再飞回来,反映了列宁和小男孩的不同心情)  相似文献   

8.
正一梳理文脉,关注写字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艾滋病小斗士》。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吗?(板书:恩科西。)师:课文围绕恩科西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生:写恩科西怎样与病魔作斗争的事。生:恩科西是一个南非儿童,他得知自己得了艾滋病后,一边学习怎样面对艾滋病,一边关心和他一样的儿童。师:说得非常完整、连贯。有一位同学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下来,可是遇到了不少拦路虎,想请你们帮忙,愿意吗?  相似文献   

9.
一日,我有幸为某基层小学“新课标、新理念”语文优质课赛做评委,末了,颇多感触。《灯光》教学片断(课前老师拉上教室的窗帘,关掉了电灯;课始师生互致问候)师:同学们,你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最需要的是灯光。师:(板书:灯光。并画一吊灯简笔画)为什么?生:现在光线暗淡,需要光明。师:(在电灯旁写上:光明)还需要什么?(打开灯光,揭题)生:(齐读)灯光。师:同学们,你们准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这篇课文?(逐一板书)生:看课文前的“阅读提示”。生:提出问题。生:合作学习。生:探究学习。……[透视]的确,该教师的开门见山、激情开课,为后面本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看到一篇《画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教学设计,感触颇多。【案例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们听了朗读后想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读中有悟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课件(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能感受一下吗?师:宋涛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赵小艺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谁来表演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各抒己见)生:自读喜欢的句、段。生:(评价朗读效果、全班交流)……【透视1】教学…  相似文献   

11.
我们把眼下流行的智力竞赛引进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以《冬眠》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首先精心设计竞赛题。这是教学课文的关键。设计智力竞赛题要充分体现课文的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难点,还要注意竞赛题的难易搭配与趣味调节。我们在教《冬眠》时,依据上述原则设计了九组必答题,四个抢答题。必答题九组。一组:(1)《冬眠》写的是哪一段时间的事?(2)为什么冬眠和日历上的日月扯不上关系? 二组:(1)什么叫冬眠?(2)“冬眠不是睡眠”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三组:(1)刺猬冬眠了多长时间?(2)在低温条件下把刺猬放在户外,它会不会冬眠?为什么? 四组:(1)课文是不是只写了刺猬冬眠的事?  相似文献   

12.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1节。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提问 :(1 )这一节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桂林的水的特点 ) (2 )西湖和大海各有什么特点 ?漓江的水是怎样 ?(边读课文中有关句子 ,边看彩图口述漓江水的特点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那一块无瑕的翡翠。(比喻 ) (3 )作者是怎样写桂林水的 ,用了哪些手法 ?第一 ,对比的手法 ,用大海和西湖的水与漓江水对比。第二用比喻的手法 ,西湖 :水平如镜。这样突出了桂林水的特点。 (4)桂林水为什么“甲天下” ?导读讨论第二段第 2节 (1 )指名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凭借课文,优化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急问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如讲读《蜜蜂引路》(六年制第三册)第三节问道:(1)列宁边走边看发现了什么?(2)列宁仔细观察又看见了什么?他会怎样想?:(3)开门的是列宁要找的养蜂人吗?这里为什么用“果然”一词?(4)列  相似文献   

15.
一、一节课引起的思考听一位教师执教老舍的《猫》,忽然产生一个疑问。什么疑问?暂且搁一搁。这位教师的教学思路是:(1)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先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后写了小猫的什么?(2)当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到"古怪"和"可爱"后,教师又问":古怪"表现在哪里呢?我们先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3)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表现猫"古怪"的语句,抓住"老实—贪玩、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第七册《草地夜行》,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可分五个大段,重点是第四段;写的主要人物是老红军。怎样教这篇课文呢?教材编者要求以这篇课文作为范例,指导学生理解如何读懂一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讲读课文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根据课文内容,可将整篇文章设想成“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个问题,然后进行教学。一、写什么?在学生预习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计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与此同时,教师板书“花木繁茂”、“生机勃勃”、“雪景壮丽”、“硕果累累”四个词语,并设  相似文献   

18.
(一)通读全文,疏通文字,了解全貌,掌握中心。想一想:这一课主要讲什么? (二)瞻前顾后,上下联系,明确本课在全册(组)中所处的地位。想一想:编者选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细细精读,逐段分析,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想一想:作者的思路怎样? (四)从课文到插图,从插图到作业,联系怎  相似文献   

19.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揭题:(出示大象图片),谁能说说这头大象的形状?(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要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称象)2.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问题?(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象?称象结果怎样?)3.学生初读课文,简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4.初知课文内容: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学生再读课文,分清自然段。  相似文献   

20.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等四个方面。其中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应该怎样了解学生,备课时怎样备学生?这里说说我在实习中的一点感受。实习一开始,我教的是小学三年级语文《金色的细雨》。这是一首诗,属于三类(独立阅读)课文。在一堂课里,既要完成字、词、句、段、篇的教学任务,又得把握好时间,对于第一次登上讲台的实习生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反复钻研教材,提前写好教案。在前三天见习中,我利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