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期待的力最     
很久以前,某个部落有一个传统:年轻人想结婚必须以牛作为聘礼,送给女方家,才可以迎娶新娘。牛送得越多,说明女方的价值越大,聘礼最少是一头牛,最多是九头牛。  相似文献   

2.
期待的力量     
很久以前,某个部落有一个传统:年轻人想结婚必须以牛作为聘礼,送给女方家,才可以迎娶新娘。牛送得越多,说明女方的价值越大,聘礼最少是一头牛,最多是九头牛。这个部落的酋长有三个女儿,二女儿和三女儿都很漂亮很能干,先后出嫁了,收到的聘礼是六头牛、七头牛。只剩下大女儿因为不漂亮也不能干,而未能嫁出。大女儿很自卑,破罐破摔,越自卑越邋遢,越没出息。未出嫁的大女儿成了酋长夫妇的一块心病,他们私下决定:如果有谁愿意娶他们的大女儿,他们不但不要聘礼,而且还倒送两头牛作为陪嫁!有一天,一个年轻人走到酋长面前,说爱上了他的大女儿,愿意以九头牛作为聘礼  相似文献   

3.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到了出嫁的时候,酋长提出两头牛的聘礼,却一直没有人肯出邀让酋长觉得很没面子。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这个外乡人。  相似文献   

4.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3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到了出嫁的时候,酋长提出两头牛的聘礼,却一直没有人肯出,这让酋长觉得很没面子。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相似文献   

5.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3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到了出嫁的时候,酋长提出两头牛的聘礼,却一直没有人肯出,这让酋长觉得很设面子。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相似文献   

6.
学会欣赏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到了出嫁的时候,酋长提出两头牛的聘礼,却一直没有人肯出,这让酋长觉得很没面子。后来一个远乡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  相似文献   

7.
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漂亮又很勤劳,都被人用当地最高规格的聘礼——九头牛换走。  相似文献   

8.
暗示的力量     
曾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非洲的某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两个大女儿因为既聪明又漂亮,还很能干,都被人用九头牛作聘礼娶走了.在当地,这可是最高的礼仪.第三个女儿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所以到了出嫁的年龄却没有人肯出九头牛来迎娶.这让老酋长很没面子.后来有一天,一位远乡来的客人听说了此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迎娶你的女儿."酋长很高兴,真的就把三女儿嫁给了这位外乡人.  相似文献   

9.
聘礼是缔结婚姻关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是现金、牲畜、衣物、家什等等不同种类的物品。娶亲必先交付彩礼存在于许多民族之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求亲方式。但在哈萨克族的婚姻习俗中.较之其他少数民族,其聘礼数目巨大、种类繁多,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式1:1+1=2原始人这个公式对于原始人的进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是人类计数的基础.不懂得计数,人类只能从事最简单的活动.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只羊,多少只牛.连自己部落中一共有多少人也数不清.发现了计数的规则,直接导致了贸易的大发展,也导致了测量科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部落选举     
在非洲北部有一个部落,这个部落由11个小村子组成,每个村子有11个人(一共121人).每四年部落要进行一次选举,选出一个人来做部落的酋长.  相似文献   

12.
姬姓是中国历史上周王朝的统治者之姓,也是华夏族始祖黄帝之姓。考察姬姓周部落的图腾,对于了解周部落的源流、先周历史和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姬姓周部落的图腾,前人提出熊、鼋、稷、蚯蚓等许多看法,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从王朝所宣扬的周武王伐纣遇到的祥瑞看,姬姓周部落的图腾是一种红色的鸟——赤乌,也称鸑鷟。从《诗经·大雅·生民》等文献看,与姬姓周部落世代结为婚姻的氏族图腾是牛、羊、蛇、鱼等。尧舜时代,他们生活在尧都平阳(陶寺古城)一带。夏初太康失国后,周人及其婚族离开平阳,商初其住地在今陕西省太华山和英山一带。  相似文献   

13.
两顿饭     
叶子 《小读者》2010,(12):17-17
一个部落的首领叫一个男孩为他准备两顿饭。第一顿饭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第二顿饭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 老首领坐在他的饭桌前享用第一顿美味.有可口的蔬菜和切成薄片的牛舌头。这个年轻人说:“舌头是人类最好的东西之一。舌头能说出充满真理的话语.这些话能够帮助人类成长和成功.能够给我们勇气,并让我们保持正直。  相似文献   

14.
华夏民族的刑法不是皋陶创制的.尧命"皋陶作士",是部族战争因素影响传统法制的重要体现,尧舜禹希望借重皋陶所在涂山氏部落的力量,维护部落联合体的安全,同时维护正在兴起的部落联合体首领的权威.作为华夏部落联合体的第一个刑官,皋陶为传统法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西南彝族是与神灵共舞的一个民族,是多神崇拜且"万物有灵"的一个民族.彝族传统神灵文化是指彝族历代先民所崇拜的天上的、地上的、地下的、水域的神灵及祖先神灵,其包括天神、地神、人祖神等三大系统,这些完备的彝族神灵系统具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特质.彝族传统神权等级观念是彝族上古社会的真实写照和缩影,是彝族传统社会从部落酋长向部落联盟共和制阶级过渡的产物;彝族传统神位等级是古代彝族氏族部落和氏族部落联盟时代宗法制度的真实写照.彝族传统神权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反过来,彝族传统社会等级结构就是彝族传统神权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16.
坚持自己     
从前有一个部落,遵循着一个奇怪的约定:凡是参加部落聚会,所有成员必须赤身裸体。这个约定让很多外部落的人都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17.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有一个名叫神农氏的部落首领,他就是历史上常说的炎帝。炎帝和古代的另外一个部落首领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相似文献   

18.
土著部落     
有个岛上住着两个部落,一个部落总是说真话,另一个部落总是说谎话。 一位传教士碰到两个土著人A和B,他问A:"你是说真话的人吗?"  相似文献   

19.
有趣的交换     
<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部落。部落里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些动物按规定的数量关系进行交换。有一年,天大旱,好久没下雨了。爸爸对小黑两兄弟说:“今年没下几场雨,看来田里没水种稻谷了,怎么办呢?”小黑说:“我们把家里的一头牛换成兔子,兔子生了小兔子,把小兔子养大,拿去换成其他需要的东西。”爸爸说:“好主意。”他们来到部落交易的地方,爸爸对酋长说:“我们想把一头牛换成兔子,怎么换?”酋长说:“20只兔子可以换2只羊,9只羊可以换3头猪,而8头猪可以换1头牛。”  相似文献   

20.
点击脑细胞     
一个岛上有两个土著人部落,住在岛东侧的部落的人专说谎话,住在岛西侧的部落的人专讲真话。一天,有个传教士来到岛上,他只用一个问题就判断出他所面对的土著人是否说了真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