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颖 《武当》2015,(2):64
我习武近二十年,我的师父习武五十多年,我身边的人习武也多在十年以上,习武数十年的人亦不在少数。我所在的河北保定是武术之乡,武术流派较多,习武之人颇多。但近十年来,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对传统武术有兴趣的人不少,也不乏年轻人,但坚持下来的极少。有的师父教了不少人,但大多不过一两年,年轻人都不见了,剩下的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是说老年人不能有所成就,而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特性决定了,只有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系统训练后才能小有收获,而且训练强度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更何况五六十岁的长  相似文献   

2.
《精武》2009,(11)
问:韩先生,您经常批评传统武术,可有时又夸奖传统武术,对此我很困惑,十分想知道您对传统武术到底是反对还是赞同?韩先生能否明确回答我的问题?多谢。答:兄弟,我要说明一点,我批评的是流行的传统武术,不是传统武术。至于我夸奖的,则是传统武术,而并非流行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3.
传统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传统武术在当今时代的普及和发展却不容乐观,有的拳种甚至濒临灭绝。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就影响传统武术推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各个因素,为传统武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以促进传统武术更好的发展,向世界推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钱程 《体育教学》2008,(4):42-42
德国的体育课是怎样上的?教师周围有二十几个学生,有的坐着,有的趴着,有的躺着,甚至还有几个孩子开着玩笑,教师拿着一本笔记在讲着什么。这是德国一堂体育课开头的片段。该堂课是德国某高校教师上的一节实验课。在观看完整堂课的录象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对照国内的课来说,德国的这堂课完全是西方自由化,形散而神不散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化的争夺和流失是当前世界文化竞争出现的必然现象,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捍卫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减少文化的流失。作为负载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武术在文化流失的时代也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是一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研究和拯救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还原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每当我向学生进行航空模型教育的时候,总是拿出三张珍存老照片,讲述着几十年前一段美好的往事。从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讲到现在,就该说:四十年前了……听过这段故事的孩子们,现在有的成为航空工程师;有的成为在航空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还是各个建设岗位的技术人才。而关于这几张老照片的故事,我也记不清讲了多少遍了……  相似文献   

7.
借用“内在理路”学说,从文化形态由外向内形成的3个方面,即价值模式、制度模式、行为模式对传统武术在明清之际因转变而形成众多门派的内在特性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以期对未来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结论:传统武术门派形成的内在理路是由这3方面依次递进的:即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决定着某些武术制度的产生,而制度的产生又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了众多传统武术门派和拳种.因此,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文化基本理念决定着传统武术门派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大战略:保护与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六、传统武术的原有系统和体系只能维护不能破坏门派流派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传统武术的脉络支撑。而在每一门派流派下,则有各自不同风格和内容的基本功、功法、内功、若干拳术套路、若干器械套路、拳术和器械的拆单练习、拳术和器械的对抗练习等等。而或公开或私下的实战和擂台较技,则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这些门派流派便在此统一。门派流派之间的交流学习是有的,但那不会影响各自的风格和存在。新秀者的创新是有的,渐渐独立于原来的门派,就可称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给武术带来很大的冲击,而传统武术更因西方体育的传入而受到冷落和忽视。究其原因,除国家政策导向外,传统武术已不能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吻合。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针对当前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提出了传统武术的发展战略,即传统武术的理论要通俗化、活动要竞技化、传承要教育化、功能要实用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不同因素对传统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认清传统武术发展的本质特征,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巫术,是伴随着古代藏族先民们对自然的崇拜而开始的。巫术对我国传统武术套路的发展是否产生了影响呢?通过研究发现:巫术活动的动作组合对传统武术套路动作组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二者在“行招”要求上的一致性;武术用铜鼓伴奏,反映了与巫术文化的一脉相承性;二者具有在本质上一致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为何不敌跆拳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鑫 《武当》2005,(5):3-3
在北京东直门外某跆拳道馆门口有这样一条广告语:"学习跆拳道,体验中国武术精神。"当各类规模不一的跆拳道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都市各处时,中国传统武术馆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条广告语也正在传递着这样一个事实--曾经号称有亿万习武人口的中国,此时其最有创造力和潜在价值的的人群却是在依靠跆拳道体验传统武术精神。传统武术在大学里已"奄奄一息" 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 的学生社团组织"武术协会"从去年开始取消了面向学生的传统武术教学,因为实践表明,传统武术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人大武术协会原本为本校学生开设了传统武术、散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14,(2):F0002-F0002,I0001
2013年度传统武术事件和传统武术人物在武当杂志网及各大武术主流网站公开投票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武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网上投票已于2013年12月31日结束,在近二十条候选事件和人物中,根据票数的多少和专家支持率的高低,最终明确产生72013年度传统武术事件和传统武术人物。现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瑛  邢岩 《中华武术》2006,(12):54-55
中国传统武术训练中,有许多训练手段,各门各派也各有其自家门派的训练手段,真可渭丰富多彩,因其门派所练要求不同,所以训练手段也大不相同,但总归无外乎有“功法训练”“套路练习”“拆招喂手”等四大类,而对于这四大类之训练顺序和侧重,各有不同,有的门派以“功法”为主,有的以“套路”为主,而我认为,无论什么门派以什么类别人手训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对于“功法”“理论”“套路”“拆招喂手”等有一种清醒的认识和见解,因为传统武术训练中,“功法”训练乏昧,“理论”学习之深奥难懂,“套路”学习单调重复和“拆招喂手”很苦。现代人,是少有人将它系统的学练下去的。而如果传授者在训练中正确分析和研究,将不会失去传统武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4.
传统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1世纪是科技力量快速前进的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经济模式,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多元化,各行各业都在趋向现代化。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武术发展趋势缓慢,通过对传统武术在新世纪发展的探讨,促使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更好地向着大众化、科学化、商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体育工作者,国家的高级教练,担任拳击散打的教学训练工作、习传统武术已几十年。因特有的条件和职业的原因,多年来,我对外域的武技,如泰拳、柔术、合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也有所探索、了解和研究,感到中华传统武术技艺精深,文化内涵丰富,是外域武术不可比的。但为什么现在对于传统武术是否能实战的质疑声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其传承方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异化,主要表现为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血缘传承是传统武术传承的根基,其他方式均是传统武术传承的因势异化.宗族、宗法制度下的人伦道德贯穿了传统武术传承的整个过程,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面临传统武术日益消亡的今天,加大武术师徒传承,才有可能使这种身体化的技艺精髓成为中华民族活的记忆和赖以追寻的精神乐园.  相似文献   

17.
编辑信箱     
《武当》2007,(6):50-50
江苏省连云港市杨思久先生给编辑部寄来了一封信,读了本刊2007年第一期的卷首由感而发,表现出了对传统武术极大的关注和极强的热爱,满怀着一颗对传统武术的兴衰和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比较分析法探讨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固然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却积极地促进着传统武术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传统武术价值的转变。竞技武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武术价值的转变,适时改变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表现形式,能使传统武术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武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休闲时代到来的21世纪,我们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武术,是值得深思与研究的新课题。传统武术的价值观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变革,伴随着人们休闲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精神生活需求水平的提高,需要我们从传统武术的文化、内容、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来审视与探讨其休闲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根,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现代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在西方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统一规范而发展起来的竞技化的武术体系。在世界体育呈现出东西方融合发展的今天,如何立足于现状,科学合理地发展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使它们比翼双飞,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