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皮亚杰称儿童特别是幼儿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专注干自身,很少考虑他们以外的人所知觉的世界,在皮亚杰看来,这种自我中心性贯穿在儿童认知活动的所有领域,影响着他们的知觉、语言和社会互动,过去20余年的研究表明幼儿并不像皮亚杰最初说的那样自我中心化,而且他们采择其他人观点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改善,但自我中心仍然准确地描述了学前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许多特点,并且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适应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几何论证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初学者一些常见的错误实例,分析了自我中心意识对初学者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机制.并指出了克服自我中心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自我中心化理论及启示熊致新一、基本思想自我中心化最初叫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使用此一概念是为了描述学前儿童的这样一种状态:儿童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他没有想到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事物。如他认为外部世界围绕他而转动,月...  相似文献   

4.
当前,幼儿自我中心现象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在惊喜现代幼儿聪明的同时,又常常哀叹他们道德品质的低下。许多幼儿凭着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尊重长辈、独占欲强、缺乏同情心等缺陷。这种偏离社会行为规范的现象,怎样才能矫正?本文就幼儿自我中心的成因及教育对策谈点粗浅看法。一、幼儿自我中心的成因分析1.自我中心化是幼儿自我中心产生的心理原因自我中心化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早期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一切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皮亚杰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中心,认为7岁以前的儿童,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化的倾向。1岁半以前的儿童总是以自己的身体和  相似文献   

5.
自我中心倾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中学生自我中心的形成与其所受教育及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为了解除中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需要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视角的转换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当代名的发生认识论和心理学家,他的大量研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丰富的事实材料,要研究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必须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看法,本仅对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的理论作粗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2岁以前的幼儿来说,2岁之后的幼儿迎来了更高水平的自我中心化,表现为叛逆、自我中心语言、泛灵现象等。同时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化在幼儿心里开始生根发芽,准备成为继自我中心化之后的第二棵“大树”。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与周围环境作用时,环境会对儿童产生同化与顺应的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导致幼儿出现自我中心化与去自我中心化相互交织、此消彼长的原因。笔者尝试以皮亚杰的同化顺应平衡理论来解释幼儿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自我中心倾向袁晓艳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特强,他们为人处事习惯于以自已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用自己的方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甚至于将自已的观点强加于人而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8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在交际交友困扰上问题比较突出;在自我中心问题上,男女生差异显著。人际困扰与自我中心密切相关,其中强调利己、忽视他人、责任外推、独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学发展至今,理论繁多,体系各异,但是在教育理论繁荣的背后,教育学者更多的不是欣喜而是迷惘,教育学自身出现许多问题:习惯性思维、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学科内核力等等。教育学要发展,应该具有消解二元对立,崇尚整体和谐的精神;具有打破自我中心,抱雄守雌的品格;具有百川归海,合于道中的气魄。  相似文献   

11.
试谈教师自我中心倾向及非中心化能力的培养□练国铮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自我中心”具有自然发生的倾向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学校教育活动以师生交往为基本前提,通过师生间相互的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来推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实践表明,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育信息的...  相似文献   

12.
一、自我中心言语理论的简要概述(一)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主要观点1926年皮亚杰发表了《儿童的言语和思维》一书,首次提出了“儿童自我中心言语”这一概念。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儿童不明白他的话是说给谁听的,也不在乎别人听不听,对方也不易听懂他说话的意思。自  相似文献   

13.
李巧艳  王璐君 《生活教育》2014,(13):105-106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中心化的形成,以及生理的、思维的、言语的、社会的四种"自我中心"化具体表现类型,并针对这四种"自我中心"化表现提出了"分析状况,适当抚慰"、"冷静处理,合理满足"、"稍‘纵’即逝,请勿打扰"、"学会分享,合作游戏"这四种去自我中心化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去看待周围世界,分析问题,并且认为自己的看法总是正确的。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妨碍着人们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束缚着人们  相似文献   

15.
中西智慧在本质上都希望主客体关系协调统一的发展。中国智慧的思维特性表现为主客融合,强调客体主体化,但往往导致主体自我中心的遮蔽;西方智慧的思维特性表现为主客对立,强调主体客体化,又往往导致主体自我中心主义。如果二者结合,既注重客体的自然世界丰富,又注重主体的心灵世界的丰富,则是人类理想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摘卡片     
教师要克服四种自我中心倾向“非自我中心化”是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认为,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了人的认识能力,阻碍了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阻碍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适应。教师的自我中心倾向也会使教师  相似文献   

17.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目的论、人为主义、泛灵论、实在论、原逻辑主义等精神倾向,都堪称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直接演示或曲折反映。这种精神特质的发生与发展根源于儿童个体所携带着的种族进化的生物性积淀,并伴随后天社会性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中心主义是保障儿童发展潜能免受理性文化过分透支的一道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18.
去自我中心化: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儿童心理的“自我中心化(egocentric)”或“自我中心主义(egocentrism)”现象的发现是皮亚杰(Jean Pjaget)在儿童心理学上的第一个巨大成就。这使他作为一个学者而誉满全球(奥布霍娃,1981)。其最初的五本儿童心理学著作主要展示了他在本世纪20年代在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H·E·Gruber&J·J·Voneche,1977)。50年代中期他又提出了“脱离自我中心”(decentration)这一概念,并指出:  相似文献   

19.
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幼儿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释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理论家对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则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注意传授和求师,不等于忽视学生的主观努力,学生只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善于独立思考,积极实践,才能更有效利用传授条件。这是因为,尽管教师的传授指导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和帮助作用,但是教师本身的不足,也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一、体育教师自我中心倾向的表现人从儿童开始就有一种顽固的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束缚人的认识能力,阻碍了人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阻碍了人对世界的适应。体育教师身上的自我中心倾向限制了教师的眼界,使他们的胸怀变得狭窄,因而会形成一些片面的认识,使他们的教学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