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岸交流,媒体先行.近年来,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及祖国大陆各城市电视台的荧屏上时常可以看到来自台湾的主持人,在一些新闻事件(如连宋大陆行、神舟六号发射)和许多大型活动报道(如中国晋江鞋业博览会、海峡两岸城市青年创新论坛)中更是可以看到台湾媒体从业人员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东南传播》2014,(5):155-156
由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中华中兴菁英发展协会、台湾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跨越海峡青春同行——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19日在北京中山堂举行。来自两岸的50余名嘉宾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3.
卜元 《今传媒》2010,(2):59-60
卜元、刘婷在《新闻民俗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一书里,提出的八大报道原则之中,有一个叫移风易俗。现试以广西一对青年大学生男女到延安老区后,办"红色婚礼"的故事,对这一报道原则,做简  相似文献   

4.
早晨 《今传媒》2004,(5):39
如果男人和女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世界,当一对青年男女终于以庄严的婚礼确定一段或长或短的婚姻时,他们所选择的婚礼的模式就成了来自这两个世界的各种矛盾和意见激烈冲突、互相妥协的结果。20世纪中国男女的婚礼从主要脉络上来看经历了一个“走下神坛”的过程,总体上给人非常混乱的印象:不是人在结婚,而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和来自西方的工业文明在结婚。终于,在到了21世纪之初,太多的婚姻,以及其礼仪和模式,变得不知所云了。这是一个新的世纪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和谐发展的渴望,对于一种简单、纯粹仪式的追求逐渐在一片混乱和分裂中抬起了头。在这个时候,回顾一下上个世纪各个时代中国男女的婚礼是很有意思的:要么你不要婚姻——同性恋、老少恋、乃至单纯的同居都可以被自由选择;要么让你的婚姻从一种纯粹的仪式开始:西方的,东方的,少数民族的,乃至无视任何仪式的“旅行结婚”似乎也无可非议。但在上个世界20年代“中西合璧”的婚礼以及后来的花样翻新,显然有点滑稽,现在看起来,其争吵的意味多于和谐,郁闷的情调多于婚姻本身给人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感。今他们的婚姻,一路走来@早晨  相似文献   

5.
<正>1935年1月25日至26日,首届华北冰上运动会在北平南海冰场举办。共有来自北平、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和哈尔滨等七省市的89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冰上盛会。华北冰上运动会是中国第一次综合性冰上运动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冰上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冰上运动史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两岸青年血脉同源,文化同根,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他们共同肩负着中华民族统一与复兴之重任。在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新形势下,服务台湾受众的大陆媒体,在资讯传播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台湾青年朋友的心声诉求,当好"讲解员"和"服务员",讲好两岸故事,做台湾青年的知心朋友,为两岸青年朋友架设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王存政 《新闻实践》2003,(12):69-70
一好的新闻标题,能够传情与审美,往往能使读者获得无穷的回味,享受到别具特色的"美味"。试举一例:"卅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引)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主)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副)"这是1964年7月4日台湾一家报纸上的一条标题。这条标题借古诗词之"形",形中寓意,表意丰满,对张学良(少帅)和赵一荻(赵四小姐)补行婚礼的报道抑扬有致,在讲究的字里行间透着真切的情意,读来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8.
义务服务即为婚礼(二等奖) 90年代第一天,武汉市第一砖瓦厂工人,肢残青年陈汉君和修理钟表个体户、健全姑娘周平移风易俗办婚事,他俩在汉口水塔下举行的“义务服务结婚典礼”,受到围观群众的称赞。图为新郎陈汉君,新娘周平正为群众修理自行车、钟表的场面。  相似文献   

9.
最近,北京某报刊载了近一个版的摄影报道《生死婚礼》,说的是重庆有一对相恋4年的男女青年,就在两人山盟海誓、相互承诺终身的时候,女青年因心肌炎猝发而死,男青年一往情深,随即宣布同女青年“结婚”。在一家婚庆公司的主持下,活着的“新郎”同死去的“新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生死婚礼”:捧相册、撒花、戴戒指、接吻,向双方老人行礼、献茶,应邀而来的伴郎伴娘和亲朋好友也认认真真地按照各自的角色演绎了这场罕见的“生死婚礼”。 这篇报道,笔者最初读着、看着也是颇受感动的:相亲相恋的一对好青年,可惜命运不佳,一方因病夭…  相似文献   

10.
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0,(1):6-6
青年原创动漫作品大赛结束 本刊讯(记者 杨莉)2009年11月27日,庆祝建国60周年青年原创动漫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行,《霜狼》等34部作品获奖。此次大赛历时两个月共收到参赛作品4382组。参赛作者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3日,中国高校影视学会青年研究会(以下简称“青研会”)成立大会在福建武夷山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50多位青年影视学者齐聚一堂,参加并亲身见证了青年影视学者自己的学术组织的成立,并奉献了一届生动而精彩的(首届)中国影视青年论坛.此次大会与论坛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由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台湾青年一代已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提升对台广播节目在青年受众中的影响力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伴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成为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对台广播必须重视借力新媒体,以提升其在台湾青年受众当中的影响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除了要提供更加务实、服务性更强的节目内容之外,还要给青年用户创造充分交流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生一次,下回血本,德国之声日前用这样的标题报道中国等亚洲国家越刮越烈的奢侈婚礼之风。今年10月10日被世界许多国家青年选为结婚的良辰吉日,而对中国、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天的婚礼更是整个家庭的一道大关。10不仅意味着十全十美的婚姻,也是以万元为计算单位的上海人婚宴的平均价格。据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英国朋友不善社交,几乎从来不出席婚礼.但是今年,有一场婚礼他必须得参加;不仅是他,几乎每一个英国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原因正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所说:"每个人都获邀参加."这场婚礼,就是2011年4月28日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小姐的王室婚礼.  相似文献   

15.
自近代以来,台湾社会在受到日本殖民影响、国民党威权统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等,不仅调和了本土与外来文化,又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因社会环境、消费习惯、媒体报导等的影响,通过冲突、包容、结合等方式产生了不同的亚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不同的亚文化团体。笔者通过对搜集到的近些年来台湾青年亚文化相关论文资料的整理解读,从五个方面介绍和评述了台湾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现状,发现台湾青年亚文化研究总体呈现出后亚文化理论中多重混杂、文化影响相互交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台湾出版社正经历一场极大的挑战,这股挑战的压力来自于市场规模的缩减以及竞争者势力的扩大。台湾出版业如何应对挑战,坚持出版活动的本质,继续扮演传递知识的角色并兼顾永续经营的优势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数字印刷中的按需印刷(简称POD)生产机制,对台湾的图书出版社来说是另外一场出版  相似文献   

17.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实施《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指出:针对台湾青年不同群体,组织实施学习交流、研学旅行、社团结对、体验对接等活动。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努力重塑台湾青年正确的家国观念,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两岸青年融合的策略研究,阐述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域外揽萃     
《新闻界》2015,(23):2-3
<正>陈春富、殷美香(2015)."跨国移住者"媒体再现研究:以台湾主流报纸之新闻报导为观察.(台湾)新闻学研究,第125期,第49-93页。摘要:本研究检视台湾主流报纸新闻中所再现的跨国移住者形象,藉由观察新闻媒体如何再现本地社会中不同国籍或种族的跨国移住者,探讨在全球化国际人口迁徙日趋频繁的背景下,台湾社会如何看待来自不同地区的外国人。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5月25日,来自台湾的18位优秀青年出版工作者与25位祖国大陆的优秀青年出版工作者济济一堂,在北京以“扩大海峡两岸青年出版专业人才的交流,增进出版合作,共同把华文图书推向世界”为主题,举行广泛而热烈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青年农民邓文贤的庄稼小院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庆气氛。今天是他结束二十六岁的单身生活,与远道而来的平舆县姑娘举行婚礼的日子。婚礼简朴而平常,招待宾客的只是一些糖果和香烟。但是这个平常的婚礼却使许多庄稼汉羡慕得咋舌。在通许县的小伙子们中,邓文贤是第一次得到这样的殊荣:县委副书记和宣传部部长,县团委、县妇联、县文化局、县人武部的代表以及本乡的党委书记都来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有的还送了收音机、书籍等礼物。这到底是咋回事? 从洞房门上的大红对联上,你或许可以找到些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