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与趋势。"大学英语"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英语教师在传授外语知识的同时理应承担德育的职责,使德育与日常英语教学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紧密结合。本文重点分析了德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有效策略,以期在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冲击使人们意识到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方德育理念、对象与方法的差异,指出受西方重视却被我们忽视的隐性渗透式教育是造成中西德育实效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外语教学是高校强化渗透式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大学外语教师应借鉴国外德育工作优秀经验,加强自我修养,创新德育方法,将隐性渗透式德育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点,而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本文就德育渗透的内涵、德育渗透的方法、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指出教师要从各学科的实际出发,和谐自然地将德育教育融于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不仅要给学生教授各种政治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德育。由于德育教育对其他教育起着指导作用,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因而如何在高校政治课中很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所有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特点以及载体,并提出教师提升自身素养、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环境、活动、媒介等进行德育渗透等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俄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并渗透德育,本文正是从高校俄语教学中缺失德育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在俄语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及渗透手段。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崇尚"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虽然美国高校没有明确的"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实际上美国的所有高校都十分重视德育。美国高校的德育比较开放,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但其德育的核心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教育;二是价值观教育。总的来说,美国高校德育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渗透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德育渗透也称为渗透式德育,其本质是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暗含德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在高校宣传工作中渗透德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高校宣传工作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形势政策教育渗透、政治理论学习渗透、利用宣传阵地渗透、依靠舆论媒体渗透、通过校园文化渗透、英模人物报告会渗透和学术社团活动渗透等。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教学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全员育人、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明确德育渗透的主体和载体,研究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重视德育渗透的评价。要加强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提高德育渗透的能力,提升德育渗透的艺术水平,从而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时需要渗透德育元素。这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德育元素嵌入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德育水平、弘扬中国传统美德,让学生能够学贯中西、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此,对德育元素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嵌入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有利于高校英语德育元素教育的方法,以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校无不高度重视德育。其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其德育模式和方法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展校内外的多种实践活动、注重"无意识"的隐性教育等。借鉴国外高校德育经验,我国高校应加强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适切性与递进性。  相似文献   

12.
冯仰生 《江苏高教》2017,(11):104-10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高校无不高度重视德育。其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其德育模式和方法包括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将德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展校内外的多种实践活动、注重"无意识"的隐性教育等。借鉴国外高校德育经验,我国高校应加强德育内容的层次性、适切性与递进性。  相似文献   

1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始终要坚守"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并深挖教材、营造德育情境、渗透德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德育与英语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要"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英语教学,无疑应当为学校总的教育目标服务。由于中职生普遍素质较低,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进行德育渗透;结合词汇、语句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结合课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渗透;教授日常习语,进行德育渗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既学好知识又提高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5.
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PEP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当今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孩子情感的成长,在教学中应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教育。从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探讨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外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这也许是个新课题,但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通常人们认为,外语教学就是外语教学,教会学生外语就是好样的,因而形成外语教学与德育不搭边的观念。其实不然,在中学外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是大有可为的,也是外语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我认为,外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和改革开放联系起来,在外语教学课堂上,要使学生明确学外语的目的,因而使学生产生学好外语的动力。外语这门课程比较难,也比较枯燥。中学生往往缺乏毅力,知难  相似文献   

17.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专业课教师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专业课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高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巧妙、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做了简要的经验介绍。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新背景要求高校革新德育教育方式,改变单纯的灌输模式为间接渗透教育,从多层面、多维度实施德育渗透教育。专业课程是德育渗透教育的最佳载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教育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做人。外语教育也不例外。新编SEFC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中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历史的使命感。因此,外语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