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刊《中州集》十卷,首一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二十册,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题“汲古阁”三字。然此本并非汲古阁初印本。扉页题“萃古斋藏板”,且钤长方朱印:“虎邱太子马头萃古斋书坊发兑印”,可知汲古阁所镌《中州集》板片后归于苏州书商钱听默的萃古斋,而重新刷印发行,用纸较为粗劣,与汲古阁印本不同。  相似文献   

3.
文史通义注,叶长青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1935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85检叶瑛《校注》,与叶长青"援引从同"之处,数量极大。又书中确有采用叶长青之说并加以标明的,然全书仅有12次;书末《引用书目》列出"所据参校诸本"、"近人著述"等300种著述中,并无叶长青《文史通义注》一书,似乎叶注之于《校注》无关轻重。叶长青的注文既有不少误排,甚至有注错之处,叶瑛的校注也都相同,并且仍未标明与叶长青有关,这些错讹的文字恰可暴露出叶瑛的抄袭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朱仙镇木版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 《新闻爱好者》2010,(6):159-160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演变之轨迹年画即版画,是指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昆弟二人,  相似文献   

5.
从不同角度引征史料,对《风俗通义》序录的著录问题进行了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6.
【小序】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录》于小说。《四库全书总目》于杂家、小说家之下又分多属,如杂家类入《容斋随笔》于杂考之属,入《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7.
《然字诠释》一书作者能 为中国汉语中的一个 “然”字,写出一部近三十万字的 书,溯古至今,我尚未见到此类著 作面世,真可谓一字之奇! 《然字诠释》可谓一字之典, 书中让人一睹中国汉字的风采, 甚感中华民族文化的百代文明与 灿烂。作者从不同时代、不同范 畴、不同角度揭示了“然”字的古 今联系、区别和变化,对“然”字进 行了详尽的注释。如书中例举战 国时有以“然”字为姓氏的,见 《孟子·滕文公上》“然友命,定为 三年之丧”。在《晋书·温乔传》、 《良吏传·邓攸》等书中,又把“灼 然”作为晋代举试科目名。古人不 仅把“然”字组成词汇作为形容词 来用,而且还把“然”字作为姓氏 和科举考试的科目名,真让人出  相似文献   

8.
版本学是钱基博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版本学思想主要在《版本通义》一书中得到体现。《版本通义》是一本有学术特色的书,对版本学的独立有开创之功,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研究甚少。本文兼与《书林清话》相比较,从《版本通义》的书名、编撰、思想三个方面解析其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校雠通义》二书,他本人是非常重视的,曾直言不讳地说:“乎日持论,关文史者,不言则已,言出于口,便如天造地设之不可摇动。”(《义答朱少  相似文献   

10.
应劭乃东汉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所《风俗通义》主要记述东汉时期的社会风俗、礼仪、名物、怪异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多侧面地展现了东汉社会生活状况及化思想面貌,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博物馆所藏抄本《青衿侠传奇》1册,乃海内孤本,仅《山东文献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三书予以著录。此本凡81叶,半叶9行25字,小字略同。唱词用大字,介、白以及有关剧情介绍用小字。书后有两处与抄写者有关的题署,第一处是:“道光五年,岁次乙酉,仲夏之月,圣征氏录于临溪草舍。”第二处是:“同里后学陈曳云补录,民国廿九年冬月。”  相似文献   

12.
《畴斋文稿》,不分卷,稿本,元张仲寿(1252—1323)撰并书。一册(存七开),每半叶十二或十三行,行十八字。今藏国家图书馆。张仲寿,史书无传,唯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内臣张仲寿,字希静,号畴斋,钱塘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行草宗羲、献,甚有典则,亦工大字。"其著述传世者有《畴斋二谱》(《墨谱》、《琴谱》)。《畴斋文稿》迭经名家收藏,流传有序。书中有"畴斋"、"自怡叟"二印,乃张仲寿自钤。又有"宋景濂氏"、"子京父印"、"墨林秘记"、"棠邨审定"、"蕉林"、"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诒晋斋"等印,知此书于明代曾为  相似文献   

13.
出版社的编辑必须首先具备的就是对国家、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而这责任感具体地、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是否肯于对选题、书稿进行细致的经营。关于这个问题,借《小学生作文词典》第二次重版出书的机会,谈一点体会。《小学生作文词典》是一部只有30多万字的工具书。于1987年5月出版,印11万多册,很快就销售一空,被《长春日报》列为5月份畅销书。鉴于此,我们立即组织重版。重版时,改平装本为精装本,于1988年2月出版,印2万多册。1988年末,根据读者需要,第二次安排重版,又印1万多册。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有《读红小识》、《犬窝谈红火《忏玉楼丛书》,均稿本,为吴克歧辑著的红学丛书,另有《仟王楼丛书提要》,亦为吴氏著,稿本。吴克歧,宇轩丞,吁胎人,生活于清末民国时期,写过小说,曾活动于上海。南京一带,现知有关吴氏的情况大致如此。然《忏玉楼丛书》所收书后多有吴氏题识,其中均署名作“忏玉生”,则仟玉生为其号,又署名等处除有针印“吴克歧印”和“轩丞”外,还有铃印“装孙”。“红楼梦里人”等,则嘉孙、红楼梦里人当为其字或别号。吴克歧癌嗜《红楼梦》,所著《犬窝迷话》云:“余作《红楼梦正误》及《…  相似文献   

15.
《天聪谕奏》原题《天聪时诏奏》,不分卷,先师江宁邓文如(之诚)先生系从江阴缪艺风(荃孙)先生旧藏传抄,为改今名,并嘱我检对《实录》过录。先师本拟列入《旧闻零拾》中,已付印矣,乃以太平洋战起,燕京大学被封占而中止。此今所印《旧闻零拾》四种中之所以只有第一、第二、第四三种而缺第三种者此也。日本投降有年,我重返燕园故居,校印所出此未印稿还我。我原计划它日仍仿《零拾》款式补之,因度置箧中,日月不居,忽逾四十载。顷复持以与罗振玉氏刊布之《太宗文皇帝日录残巷》、《太宗文皇帝致朝鲜国王书》、《太宗文皇帝招抚皮岛诸将谕帖》及《天聪朝臣工奏议》等相比勘,则此《天聪谕奏》中之上谕二件、致朝鲜国王书三件及臣工奏议七件,《实录》、《日录》及《谕帖》均失载,唯考试生员一谕,《实录》删润失真,余则致朝鲜国王三书与诸臣七奏分别见于《致朝鲜国王书》与《臣工奏议》中。所不可解者,缪氏《谕奏》与罗氏四种似均出于内阁大库散佚人间之残档,除两件外,相同之十件,何以字句之间又复各有小异?岂缪氏传抄在前而罗氏刊印在后,二氏所据档册有正本、副本、誉清本之别耶?不然者,二氏所据既同出一源,何以字句参错又复如此?苟全部诿过于抄胥之笔误,殊不足以折疑窦而服人心者也。爰录出旧稿,一一为之校注,仍将先师原序作为附录移于文末。虽不克仰承先师之志,复《零拾》之旧观,以成完书,今为之刊布,或亦泉下所乐闻之一未了心事欤!?  相似文献   

16.
《夏丐尊文集》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分编三卷出版,其第二卷《文心之辑》专收语文教学方面的论著,编入了与叶圣陶合著的《文章讲话》。《文章讲话》继《文心》而作,先在《中学生》杂志登载过一部分,后于1938年出书。讲话共计十篇,叶先生写了其中的第二篇,夏先生写了此外的九篇。 1982年,湖北人民出版社重印过这本书。重印本的末尾,有一篇不到一百字的简短《编后》,说明重印时编者对这本书曾经“略加修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兰台世界》2012,(28):63-64
据专家考证,中国画年画的风俗可上溯至西周时期,西周时有人间将避邪的老虎等物形直接画于门上,形成了最早的年画形式.而关于年画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东京梦华录》,其书中有云:"近年岁,市井皆印卖门神,""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亦在彼处".  相似文献   

18.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著《郧溪集》五十卷,原本久佚,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民国八年,张氏无倦斋重刻文津阁本,后来刊行《湖北先正遗书》,即据张本影印。然此书既经辗转抄录,错讹之处是所不免。如该集卷一四所载《朝贤送陈职方诗序》一文,末云:"集高斋之逸韵,增黄堂之故事,宿承贶授本,辱命冠篇,绝《大雅·穆如》之章,惭末学斐然之累。宝光己卯季冬二十八日序。"宋代绝无"宝光"年号,据字形及郑獬生活年代考之,当是"宝元"之误,且"宝元已卯"正是宝光二年,干支相符。然此文首称"康定元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钱选《浮玉山居图》所钤"封"字半印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证了此印绝非贾似道所有.通过对多件与之相同"封"字印的梳理考证,证明此印的归属当为清初鉴藏家耿嘉祚,从而推翻因此印而判定《浮玉山居图》为钱选早期作品的观点.并在此次梳理考证中,厘清了学术界对于项元汴、耿嘉祚、索额图所用鉴藏印归属尚存误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章学诚(1738—1801),中国清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其著作《校雠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著。在章学诚的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深者有三人:一是其父章镳,乾隆七年进士,曾任湖北应城知县,为官清廉,性嗜史学。学诚“自少读书,不甘为章句之学”,惟对史学情有独钟,十五、六岁即“取《左》、《国》诸书,分为纪表志传,作《东周书》几及百卷”,这显然与家学渊源相关,是其父导之入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