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教育融资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是基础生产力,应优先发展。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发行教育彩票加以补充。发行教育彩票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减轻财政分配压力、完善市场结构等具有积极意义。发行教育彩票不会造成不公平、不稳定和传统美德的还丧失。教育彩票筹资应主要用于高校扩招、扶持民族教育、补充“两基”工作投入的不足、补育国家对部分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投入、支持教育部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五个方面。要增加彩票发行额度,单列教育彩票发行指标,在发行方式上要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突破地区限制,实行跨区发行,并且加强发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的发展是艰巨的。它的艰巨性在于以有限的经济力量支撑着世界最庞大的教育规模。因此,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由于近年来彩票业的迅猛发展和彩票具有强大的筹资功能,所以社会各界认为发行教育彩票是一条值得尝试的筹资渠道.特别是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行教育彩票的经验,解决我国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然而也有一些人持不同意见,在教育彩票的讨论中形成了“赞成说”和“反对说”两种观点。为此,应根据我国的国情,深入分析、探讨我国政府的彩票政策,为积极发行教育彩票提供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 ,民革中央向大会提交了名为《关于在我国发行教育彩票的建议》的集体建议 ,湖北函授大学校长游清泉委员提交了《发行教育彩票 ,利国利民利教》的个人建议 ,全国政协大会历年的“提案大户”全国工商联执委卜促宽委员和贵州省政协主席王思齐委员等都提出了发行教育彩票的建议。游清泉委员关于彩票的建议还得到很多政协委员的支持 ,纷纷表示愿意参加附议。他告诉记者 ,《中国教育报》开展对教育彩票的讨论 ,呼吁发行教育彩票 ,很有远见 ,也很有意义。教育彩票 :能不能发行 ?在提交发行教育彩票的建议的同时 ,民革中央…  相似文献   

4.
办教育需要大量经费。但经费的短缺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因此,教育经费的筹措便成了一个永恒的共性的话题。为了解决我国教育经费的短缺问题,我们应该在保证现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基础上,开辟新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发行教育彩票,动用民间力量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妨是一条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新方法。本文试就教育彩票发行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进行操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行“教育彩票”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行教育彩票具有一定的理论可行性与必要性,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发行教育彩票也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如寻租问题、发行成本问题、彩票类型及游戏规则的设计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挤出效应问题等。由于我国彩票业市场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式还不完善,发行教育彩票能否具体实施还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6.
教育彩票:一种教育融资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祺 《教育探索》2001,(8):38-39
众所周知,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资源紧张,特别是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概要》规定: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NP的比例到1999年达4%。 实际上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在呈下降趋势,即从 1986年的2.85%下降到1999年的2.79%。这种状况不容 乐观,有必要另辟途径,增加教育经费,发展教育事业。笔者 认为发行教育彩票不失为一种教育筹资的新途径。从我国 彩票市场来看,自1987年我国对彩票开禁至1998年,全国 累计彩票发行量已突破400亿元人民币。1999年,福利彩票 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发行教育彩票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我国发行教育彩票的可行性1.我国发行教育彩票的社会经济基础。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生产能够满足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并有所盈余,而又不足以满足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彩票的存在才是现实的。我国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我国经济每年以一定的比率递增,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都是我国彩票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据资料显示,全世界共有100多个国家发行彩票,1994年就达到了954亿美元,而且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目前彩票销量10亿美元,只占世界销售额的1%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9年的一份…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彩票的发展及募集资金概况 彩票的产生,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用彩票进行抽奖。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各式各样的彩票。在发行彩票的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都由政府来办,或由政府发放许可证。自成立新中国以来,彩票业被视为洪水猛兽曾被隔离了四十年。1986年6月18日,民政部向国务院正式报送《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教育是基础生产力,应优先发展.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发行教育彩票加以补充.发行教育彩票对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减轻财政分配压力、完善市场结构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发行教育彩票不会造成不公平、不稳定和传统美德的丧失.教育彩票筹资应主要用于高校扩招,扶持民族教育,补充"两基"工作投入的不足,补充国家对部分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投入,支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五个方面.要增加彩票发行额度,单列教育彩票发行指标.在发行方式上要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要突破地区限制,实行跨区发行,并且加强发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虽然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但教育经费的短缺问题始终是个顽症。因此怎样筹措教育经费,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发行教育彩票,以寻求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途径,这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11.
余敏江 《天中学刊》2006,21(3):87-90
我国现行的彩票发行管理已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的缺陷、管理方式的滞后、彩票监管力度不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创新我国彩票发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创造有利于管理创新的彩票发行文化;构建支持管理创新的新型组织体制;培育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彩票专业人才;健全彩票发行管理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科技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而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目前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除不断呼吁政府追加投资外,更应谋求拓宽教育投资的渠道,多方筹集教育资金。发行教育彩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育平等权的实现需要站在实质平等的法理学角度去理解.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与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政府农村教育资金投入远远不够的前提下,创新思维开拓除财政资金投入外的融资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形势下,农村教育彩票的发行是一条可行之路.发行农村教育彩票能够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农村教育领域,同时也符合经济法的理念价值,并且由于《农村教育彩票法》公私融合性特征,因此也应纳入经济法的范畴.此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农村教育彩票的发行与监管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而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目前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除不断呼吁政府追加投资外,更应谋求拓宽教育投资的渠道,多方筹集教育资金.发行教育彩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15.
虽然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但教育经费的短缺问题始终是个顽症.因此,怎样筹措教育经费、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就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发行教育彩票,作为缓解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途径之一,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经费紧张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在国外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筹集资金来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已经是很成熟和普遍的作法。本文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以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技要发展,教育须先行,而经费不足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目前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财政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除不断呼呈政府追加投资外,更应谋求拓宽教育投资的渠道,多方筹集教育资金,发行教育彩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发行乒乓球彩票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发行乒乓球彩票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对乒乓球彩票发行的竞猜对象、竞猜方式、发行面额、消费心理和影响乒乓球彩票发行及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等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两会声音     
《陕西教育》2007,(4):4-5
让网络教育为西部教育提速;中学生作息时间能否统一;建立科研投资效益考核制度;不妨发行教育彩票 解决农村上学难;要加快民办教育地方立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私彩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楠 《嘉应学院学报》2004,22(2):114-118
私彩是未经国家许可而非法发行的彩票,是当前彩票产业中一颗毒瘤。文章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对广东省私彩的现状、成因及其危害等作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如颁布"彩票法"、建立"彩监会"、改革彩票管理体制以及升级刑事立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