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我们把"革命话语"看做是新时期文学的某种"元话语",那么,王蒙的《蝴蝶》在某种程度上将被视为这种"元话语"的教科书;王蒙在《蝴蝶》中所展现出来的这种革命话语体现在作家对主人公张思远的情爱结构、父子关系二个隐性层面的叙述上;在某种程度上,革命话语在新时期初期的小说中再次成为一种"显学",隐喻了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主体重建的一种话语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蒙在五十年代以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文革”后重返文坛。新时期中出版了《深的湖》、《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三卷本)以及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等作品。其中短篇《最宝贵的》、《悠悠寸草心》、《春之声》,中篇《蝴蝶》、《相见时难》分别在全国文学评奖中获奖。  相似文献   

3.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脱胎于1965年的“百花时代”,这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及由此带来的困惑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既是王蒙创作道路上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王蒙对民族百年历史深刻反思的经典奉献。作家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明、文化、历史、人性和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作品通过倪吾诚的家庭纠纷和争斗,写出了资本主义与封建家庭的极端腐败和溃灭,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的软弱性,人民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改造中国文化形态的艰巨性。同时也写出了在这种蜕变期里,知识分子及没落地主分子的绝望、扭曲和痛苦。  相似文献   

5.
正"夏日山居"是古代文人雅士吟诗作画的常见题材,多表现幽雅避暑、隐居闲适的主题。元代画家王蒙(1308-1385)的《夏日山居图》,就形象地表现了高山密林中的雅士悠然恬淡的生活乐趣。《夏日山居图》作于1368年,时年王蒙61岁,具有典型的王蒙晚期作品的"超象"风格,为其个性最为成熟的纸本水墨的经典作品之一。《夏日山居图》绘夏日山景,长松高岭,山坞人家,采用王蒙惯常的长松高岭式构图。深远处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析了王蒙绘画的审美风格,认为他以繁密线条、笔墨的发挥表现其主体意识的美学观念,将客体转化为主体的意念表现,打开现实通往幻想的路,把江南山水拓展得深邃幽远。王蒙善于设色作品的创作,笔法更强调"写",以这种笔意表现作品中内敛含蓄的力。  相似文献   

7.
王蒙是人们很熟悉的作家,不仅因为他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长等官职,最主要的是他的创作实绩,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蝴蝶》、《坚硬的稀粥》、《季节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王蒙作品中反复出现了语言、文字、结构的重置颠倒以及人物形象的变异与癫狂,其"季节四部曲"更集中表现出近似于《堂吉珂德》式的"浪漫化的疯癫"。王蒙采用这一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创作中对特定的历史事件、知识分子在时代冲击下的灵魂震颤以及人性本身做出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并由此展开对历史、对人性祛魅与祛蔽的思索与探寻。  相似文献   

9.
为了塑造更丰富更美丽的灵魂——评王蒙近作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说,二十多年前,王蒙以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向官僚主义挑战,震动了社会,紧接着,他的作品和本人被“左”的浪潮淹没了,好象一颗流迅即殒落,那么,今天,粉碎“四人帮”之后,王蒙又以他众多的新作,引起了广泛的赞叹、惊异和议论,恰似一颗彗星划破长空,它新颖、奇特、而又有点闪烁不定,不同于王蒙自己以往的作品,也有别于当前我们所熟悉的一般小说。怎样看待文坛上的这颗彗星,把它看成是披长发、执利剑的怪物(如古代人看彗星那样),还是把它看成天体运动中的自然现象,科学地研究它的结构、形状、轨道的特征和变化呢?本文准备就王蒙的七个中、短篇小说:《布礼》、《夜的眼》、《说客盈门》、《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和《蝴蝶》来分析他在小说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新探索,以及这种新探索对他的创作所显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蒙与政治的关系如胶似漆:他入世极深,钟爱杂色,透彻反思五四时代知识分子性格、政治落难者命运、官场政治和70年代末"归来者"的歌;他思考文学的担当,热衷小说的形式变革,他以不纯粹的现代主义,挑战又丰富了现实主义,他的"王式大排比句"独具语言革命的意义。王蒙是一名"醒客"(thinker),他以作品诠释了"醒"的过程。王蒙自传是"醒"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毕淑敏档案     
祖籍——山东文登出生日——1952年10月10日出生地——新疆伊宁职业——作家、心理医生。主要作品——著有《毕淑敏文集》《孝心无价》,处女作《昆仑殇》《阿里》,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等,散文集《婚姻鞋》等。作品风格——"文学的白衣天使",是王蒙专门说给毕淑敏  相似文献   

12.
王蒙,生于1934年,作家,研究员,中夬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原部长。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研究等作品1500余万字。代表作品如《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快活》《王蒙评点红楼梦》等。作品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曽获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一束     
正第十届《小说选刊》年度奖在京颁奖第十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年度奖颁奖典礼日前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王蒙的《生死恋》、徐怀中的《牵风记》、莫言的《一斗阁笔记》、老藤的《战国红》4部作品获荣誉奖;徐贵祥的《红霞飞》、班宇的《双河》、杜斌的《风烈》3篇作品荣获中篇小说奖;迟子建  相似文献   

14.
戴厚英在"文革"结束后创作的《诗人之死》《人啊,人!》和《空中的足音》,被称为"知识分子三部曲"。作品审视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在不同时期走过的道路与精神历程,包含着戴厚英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同时,通过"知识分子三部曲",可以了解作家在那个时期的思想历程,认识一个更真实的戴厚英。  相似文献   

15.
王蒙以自身的经历叙述了知识分子政治化过程,这种经历使他兼具官员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表现了知识分子被政治化过程中的种种尴尬,最终他所认同的却是作家身份;以身边的人与事描述了政治化了的知识分子的特性。《王蒙自传》对于我们建立现代文明社会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师院学报编辑部,于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了王蒙创作讨论会。会议主要围绕王蒙同志半年多来所发表的《布礼》、《夜的眼》、《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蝴蝶》等中、短篇小说展开了讨论。参加会议的有在京的部分文学评论家、研究工作者、大学教师和报刊编辑共四十多人。有关单位的领导冯牧、许觉民、朱寨、刘国盈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王蒙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并首先发言,介绍了自己创作思想的发展和创作体会。到会同志在百家争鸣的气氛中,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就王蒙同志的近期小说创作展开争鸣,讨论会开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7.
《新民晚报》消息,近些年王蒙一直笔耕不辍,继去年出版小说《闷与狂》后,宝刀不老的王蒙出书解读《论语》。王蒙觉得,理解《论语》也得与时俱进,比如那句"父母在不远游"。他说:"现在远游的标准跟孔子那时候不一样了,现在的远游是指的上火星,只要我们没离开地球那都不算远游。"王蒙还对"天下归仁"做出解读,他认为,"天下归仁"是一种文化理想主义,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是一种很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寻找作者张炜对于启蒙精神的认知道路,将其作品放在他自身灵魂光辉的照耀下,准确分析其作品《柏慧》,把握他在作品中展现的启蒙主体多方面的困境。笔者的答案是:张炜具有“朴素”的写作原则,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呼吁的诉求渗透在其人格中,从而促使其在((柏慧》中展开知识分子的情感与生活描写,尖锐地提出启蒙主体面临的困境问题。张炜始终坚持着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其独特的人生境界与生活态度促成了其笔下启蒙主体的选择方向与困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巨大冲击。对此最为敏感、最先做出反应的是知识分子阶层。王蒙带着对时代的洞察力,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他笔下的倪吾诚是跨文化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着明显的身份焦虑感。在现代性的文化浪潮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碰撞、世俗精神与文人情怀的冲突以及"他者"目光的干扰造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0.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不乏对大自然的描绘,其中大多数都涉及到了对蝴蝶的描写。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川端康成的三部作品《古都》《雪国》《睡美人》中描写蝴蝶语句的研究,分析这些蝴蝶在小说中的特征和其象征意义,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川端康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