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传媒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传媒艺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南京艺术学院在传媒艺术教育中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跨专业联合”“实践为用”的教学特色,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传媒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的新思路: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整合传媒艺术范畴下的学科和专业资源,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构跨学科“绿色实验教学体系”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独具中国特色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是在广播电视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传统广播电视在适应和发展新媒体生态语境下不断整合与转型.在传媒改革的重压下,高校传统播音主持专业的优势逐渐消失、优质教学资源欠缺.地方高校更应顺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方向,明确学科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调整教学思想,强化区域优势,服务地方发...  相似文献   

3.
周岚 《新闻前哨》2023,(22):16-18
内蒙古特色文化不仅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特色文化与高校专业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培养传媒领域人才的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从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全方位开展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4.
地方电视传媒作为各地区的主流媒体,对地方热点事件播报、社会舆论监督以及传统文化传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发展以及央视节目挤压的背景下,地方电视传媒需加强传统文化与电视传媒的融合,打造特色传统文化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据此,本文立足于传统文化,就地方电视传媒发展策略做了阐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高校传媒专业发展迅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切实提高影视传媒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当下高校专业教学必须正视的问题。本文立足影视传媒专业文学写作教学实践,通过明确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性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教学特色,尝试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改变专业考核形式等途径,力求探索出构建具有实践性的教学体系,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毕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兴媒体科技不断推动传媒生态的重构,也对高校的传媒课程教学和实践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把握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传媒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构未来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设想和具体架构:以交叉融合、互动共享、教研相长、虚实结合为建设理念,技术层面上涵盖前端内容汇聚系统、中端内容生产及编辑系统、中后端内容管理及教学系统、后端内容发布与分析系统等四个板块。本文可为传媒院校建设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全方位革命,促使传媒的定位作出调整与提升。现代传媒必须从地域文化、读者群、内容生产、报道风格等多个角度切入,针对自己的目标群,找准自己的定位,强化个性特色,创立自己的理念识别系统。2012年1月,经过广泛征集和严格评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正式确定"文化凝聚力量,传媒成就价值"作为集团主题口号。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高校传媒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进步,纵横发展且声色并茂,集纳了平面媒体、视声媒体、网络媒体等平台的优势,在高校人才教育、学科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纵横贯通功能巨大。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广西众多高校忽略高校传媒的发展现象普遍,缺乏把这些传媒予之以血脉,视之为平台总系统的举措。高校传媒体系的提出,应以全局角度把高校各种传媒方式都放置于系统之中,充分探索系统各平台的利弊,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高校传媒系统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王奇  刘畅 《传媒》2021,(15)
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传媒格局的变化,媒体融合的传媒形态初步形成,国内媒体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这种巨变加大了对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媒体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高校传媒专业如何适应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郝红霞所著的《传媒教育:媒体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一书,以上海市新闻传播专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概括现有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传媒人才培养经验,对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全媒体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37-41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其合理性、前瞻性、可行性事关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文件。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及时更新,跟上传播技术的发展节奏,适应传媒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二本类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改变盲目学习重点院校的现状,立足于自身办学实际,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走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衡水地方文化传媒产业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由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与兄弟城市相比还比较缓慢,使得文化传媒业的发展也相对落后于周边城市。谋求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高校合作共建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与高校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合作尤为重要。衡水学院作为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发展为宗旨,其传媒专业也应该着眼本地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地方高校新闻系的《电视现场报道》实践教学的发挥空间和创新能力被忽略了。其实,地方高校新闻系可以挖掘当地经济发展题材,利用文化资源,挖掘特色地域文化,并将它们作为《电视现场报道》课程实践教学的题材。在实践教学中,应突出应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承担责任,主动传播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影视传媒成为了一种新的娱乐消遣方式,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对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音乐艺术实践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雅艺术氛围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对于高等传媒教育而言,它又是一种重要的专业教学资源.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大课堂、传媒大舞台"的育人理念与育人模式为理论原点,对大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在传媒实践教学中的资源优势和规范化、科学化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胡沁熙 《传媒》2014,(6):77-79
随着传媒领域信息化和数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传媒也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以百花齐放的新态势在高校人文教育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传媒的不同发展状况和特点,剖析不断涌现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以探索其整合发展的可行性措施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宋健  谢娟 《新闻传播》2022,(3):10-12
新时代传媒产业生产观念赓续变革,以数字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发展为先导的媒介融合趋势愈益强劲.作为以培育人才、服务产业为要务的高校,构建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大变迁、行业大变革背景下,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其"广学识、精专业、凝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两岸关系变化,两岸传媒生态也出现新的变化。各具传播特色与风格的新媒体能够作为物质性基础给两岸新媒体生态提供新鲜血液以建立两岸“一身多形”的传媒矩阵。“看台海”建立的多形式媒介矩阵使两岸用户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发生改变。用户的情感,行动将纳入新媒体与两岸形象的建立之中。在传播方式上,两岸用户和“看台海”平台的融合逐渐形成双向的互动。新媒体矩阵中拥有多种特色的传播方式,两岸“文化的共同性”在多元的传播方式中举足轻重,也逐渐成为牵动两岸人民最核心的关系纽带。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两岸新媒体平台“看台海”的结构形成与用户互动的分析,试图理解当下两岸传播新生态。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28—29日,由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香港科讯交流有限公闻联合举办的“2009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发展论坛”在西南大学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的80余名国内新闻传播界学者、业界高层及研究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9.
李艳梅 《今传媒》2016,(10):12-13
媒介融合一方面驱动了传媒业态变革,另一方面也给新闻传播教育提出挑战,作为新闻传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实践教学的转型发展更是刻不容缓。定位为应用型本科的地方院校的新闻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应该努力挖掘自身优势,立足地域经济的发展,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对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陈俊彦 《出版广角》2016,(11):78-79
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地方主流媒体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从广电传媒的发展入手,简要归纳新媒体的基本特征,系统探讨传统广电传媒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广电传媒的进一步发展,让其能更好地实现与新媒体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