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灿烂的隐逸文化对中国从古到今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今具有隐逸倾向的作品贯穿着山水田园情怀和隐逸情怀,渗透着隐逸人格精神,在对意境的营造中体现出了隐逸文化一脉在中国文学中的传承与绵延。  相似文献   

2.
关于王堆的隐逸及主要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学界众说纷纭,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认为他的隐逸及山水田园诗的内涵是一致的,体现了诗人为官做人的人生哲理,他所形成的隐逸文化是长安文化的延伸,是盛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道家隐逸与唐代山水艺术关系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中国“山水情绪”发达的时代,道家隐逸对模塑唐代丰硕圆熟的独特的山水艺术风貌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道家隐逸在唐代的兴盛有其社会动因。道家隐逸造就了独特的唐代山水艺术风貌,即山水田园的“桃源情绪”、园林的恬然之趣和山水画崇澹尚逸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崇尚归隐自然山水的隐逸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园林艺术大多数与山水有关,源于造园者的指导思想;因为无论古代帝王或者文人臣子,他们的特使身份和社会角色使得他们归隐山林的人屈指可数,而对于自然山水的仰慕和追求便迁移到园林的建造中去,而构筑园林时无不受到中国山水画诸如立意,构图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代表诗人及其诗作,分别总结出其美学风格特征,如田园隐逸诗之平淡、自然,山水隐逸诗之清新、秀丽,游仙隐逸诗之奇幻、绝俗,佛理隐逸诗之悠远、高妙,吏隐诗之疏放、闲雅。  相似文献   

6.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条山水人文之路,具有风雅、清修及隐逸三大特质。浙东秀丽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赋予了浙东唐诗之路独特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不仅影响了唐诗情景浑融等风格的形成,也促成了浙东唐诗创作范式,即“模山范水”与“笔补造化”的最终确立。这一创作范式既有客观景物的精致刻画与生动呈现,也包含了思想主题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有对自然山水的体悟、对政治生活的疏离、对隐逸世界的建构以及对赠答怀人的书写等,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漫游与隐逸之风盛行的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7.
隐逸诗词是隐逸文化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隐逸诗词所投射出的幽静与平和的意境使不少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心向往之,从而也引发了译界的持续关注。隐逸诗词意境与其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息息相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艺术审美维度的平衡与融合,有助于隐逸诗词译文中意境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伯夷与叔齐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奇特的经历使其成为中国隐逸文化的引子,二人的品德因其隐逸而更加高贵,对后世的中国文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中国人的生活更加艺术化,对我们当前的社会文化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园林体系,它融合了山水、建筑、书画、园艺等形式,是我国传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的综合反映.山水景观作为建构园林空间序列的基础,被视为园林的骨架和血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不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且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人们在对园林山水的审美中,不但可以回归自然,追求隐逸,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品德的赞美,而且还能在虚静空灵的状态下感受宇宙生机,体悟自然之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创造和发展,是士人隐逸山水的产物。山水之美和士人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融合,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美。从先秦的比德山水,探寻山水中的哲思;到秦汉时期对山水的客观摹写,再到魏晋南北朝,融主观情感于山水之中,山水文化才真正独立存在,展现它独特的存在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