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刘俐李教授的著作《汉语声调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是一部以汉语声调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无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和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为参照,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纵向考察了被试的汉语双字组声调的动态发展。研究发现,无声调语言母语者和声调语言母语者五项声调特征和四类声调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类型存在着种种差异。同时,非汉语母语者由于受到普遍认知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类似的发展特点。另外,声调所处的前后字位置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文章还提出造成双字组声调发展非线性和复杂性最重要的原因是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学习方式,即非汉语母语者通过调节不同声调特征的权重来学习汉语双字组声调。  相似文献   

3.
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色,但同时也是对外汉语"学"与"教"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外国学生的汉语声调学习为研究对象,结合汉语的声调特点,分析学习者常见的声调偏误,探讨产生的偏误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声调跟汉语     
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里的音高音位;声调使汉语的单音节数量成倍的增长,从而使古汉语有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了词的单音节形式;由于声调的影响,汉字采用了记音节的,而不表音素的形式;声调也是汉语语法选择非形态形式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三种语言水平的无声调语言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产出实验,考察汉语声调范畴产出的发展过程。研究发现,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随语言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表现在不同语言水平的声调混淆类型不一样,以及不同语言水平汉语声调起点、中点和末点的调值范畴的发展程度不同。声调特征的自组织机制制约着无声调语言母语者汉语声调范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母语是非声调语言的俄罗斯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普通话时,"洋腔洋调"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运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单音节声调进行分析,帮助找出基本的声调偏误现象,研讨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声调的实验研究致力于声调的精确和详细描写,相对于传统研究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是汉语方言声调研究方法的巨大进步。实验例字、例词的选取涉及我们所进行的声调实验研究中声调负载段的确定和基频、时长数据的准确提取问题,是汉语方言声调实验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基础性步骤。此外,在汉语方言声调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使用多个发音人是保证实验结果客观、全面和准确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单字声调是研究汉语声调的基础,借助实验语音学方法采集语音样本,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进行系统的声学描写和分析,运用石锋的声调格局理论与北京话声调格局进行比较,考察留学生声调与北京话声调的差异,得出中亚留学生的声调偏误及声调习得倾向,提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对法汉语声调教学的效率,项目组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手段和方法,采用南开大学自主研发的语音分析软件——Mini-Speech-Lab(桌上语音实验室),对法国留学生的汉语单字声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在法国留学生汉语单字声调中,"阴平掌握得最好""调型偏误最为严重的是阳平""调域偏误最为严重的是去声""阳平和上声混淆成为声调习得的难点"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泰汉语教学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对泰汉语语音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本文从对泰汉语声调偏误的研究状况、偏误原因和解决策略三个方面对对泰汉语声调偏误状况进行综述,并指出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语声调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不同母语背景的人的声调难点也不尽相同。对阿拉伯语学生的汉语声调感知和发音的偏误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语音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汉语声调不仅仅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对于外国人来说,它也是学好标准汉语的基础,本文以在俄罗斯讲授汉语声调为例,讲解笔者是如何进行阳平、上声以及轻声的声调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研究,分析偏误产生原因,总结偏误规律,发现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存在着整体调域偏低、偏窄,阳平调发音弯头过长,个体差异较大等偏误特点,并就此提出针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声调格局的方法,从调域、调型、声调格局三个方面,通过实验分析了哈萨克斯坦学生汉语单字声调的表现。采用声调格局的实验方法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对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攻克汉语声调这一重难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影 《现代企业教育》2010,(20):153-154
本文以非洲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初级阶段汉语听力声调障碍为研究论题,主要采取课堂测试和课后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找出其初级阶段听力中的声调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洲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声调教学的教学建议,期望本文的调查研究能够帮助教师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非洲留学生初级阶段汉语听力声调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汉语语音为研究方向,以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二语习得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调查分析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声调时普遍出现的声调偏误问题类型及其成因,从声调教学顺序、半上调、单字到语流模式声调教学和声调关键点假设四个角度探索声调教学的方法。希望从中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声调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韩语没有声调,很多韩国学生在说汉语时没有抑扬顿挫,显得"阴阳怪气"。目前关于中韩两国教学方面的资料较多,但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语音教学方面的对策相对匮乏。笔者立足韩国本土,从韩国小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根据学生反馈总结出针对韩国小学汉语声调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对韩国小学汉语声调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母语为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声调是一个难点。迄今为止,汉语第二语言声调教学整体效果不佳,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法体系。本文借鉴大量前人成果,特别是汉语非线性音系学韵律层级理论,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汉语声调非单音节教学法(non-monosyllable approach,简称非单教学法)。同时,利用一定规模的实验数据,充分证明了非单教学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汉语声调与形态的关系,得出原始汉语音节简化意味着较为复杂的形态特征的消亡,而声调的产生正是对于原始形态消亡的一种补偿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印证了“原始汉语有形态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