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任何细节的失实,都是新闻工作的失误,都是新闻工作者的耻辱。媒体的公信力是几代新闻人用勤奋和智慧铸就的,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事关媒体兴衰、国家声誉。如果假新闻频现,必将使受众把对媒体的失望,演变成对媒体公信力的强烈质疑,使其丧失在公众中的话语权。这个并不深奥的道理,每个新闻人都不陌生。但在新闻实践中,虚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假新闻经常的表现形式有哪些?新闻人如何避免落人虚假新闻的陷阱?这些问题已成为新闻管理者、新闻把关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姜冬梅  张伟 《新闻传播》2010,(2):100-100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用专业的眼光捕捉新闻,用独特的视角展现新闻,用执着的心灵守候新闻,是电视工作者的责任;而把握好电视新闻的三个"度",即速度、能见度和温度,是衡量媒体生存发展能力的简易砝码,同时又是考量记者职业操守的实用标准。  相似文献   

3.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这种基本要求经常被媒体和记者忽视,以至于新闻受众需要带着怀疑与猜测去接受新闻报道传播的信息。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高举“用事实说话”的旗帜,把新闻学理论的基本要求变成了一句通俗易懂的口号,迎合了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但是,当以“用事实说话”为宗旨的《焦点访谈》深入人心,当“用事实说话”的口号响彻了所有媒体并且变成了新闻受众理所当然的心理期待之后,人们发现很多媒体的“用事实说话”并没有能够满足新闻受众的心理需求。2003年以后,《焦点访谈》栏目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收视率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4.
2015年,几乎所有媒体都行进在融合的道路上,成为新闻界的主流。然而,频频出现的"反转新闻"却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引起业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反转新闻"严重危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其本质是新闻虚假失实,媒体应该采取措施严防新闻反转。"反转新闻"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有图有真相的新闻也可能蒙蔽了你的双眼。一些新闻事件,用一次次转折充分演绎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言下之意就是,"新闻始终不是策划出来的"。然而,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体竞争的加强,新闻策划已成为媒体不能不用、不能不重视的问题,每个记者、编辑都应该掌握并运用新闻策划,因为策划新闻不但是这一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也是弥补单纯新闻报道的不足、使报道产生更好社会效果的现实需要。经过匠心独运的新闻策划,新闻的报道质量会明显提高,使媒体的新闻竞争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6.
用独家视角打造媒体“卖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独家视角,即媒体刊发新闻所持的角度、观点和倾向是自己独有的,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用独家视角打造媒体“卖点”,提升报纸的竞争力,已成为当今许多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常见手段。媒体竞争呼唤“独家视角”随着媒体的增多,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不可避  相似文献   

7.
定位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根据主流媒体的界定,媒体最终要遵守新闻规律,用具备新闻价值的独家新闻、热点新闻、深度新闻,以此引导社会舆论,承担社会责任,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主流大报,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为抢占新闻资源,以独家新闻吸引读者眼球,在新闻市场中构建新闻品牌,新闻媒体纷纷把目光聚焦在了新闻策划上。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搞好新闻策划最关键的,是通过策划进一步升华新闻事实的精髓,凸显媒体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以新闻的真实性、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思维是媒体融合过程中的一个热词。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仅仅是浅层次的表面上的单向融合。广播在构建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应该强化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改进广播的传统新闻生产流程,让受众深度参与新闻生产的过程,使新闻在受众的推送、分享、体验中得以延续其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2):77-78
“人人都能成为媒体,还需要专业媒体吗?”有人提出了疑问。实践证明,回答是肯定的。如今,一家媒体独家占有信息越来越难,独家报道的内涵也已经发生新的变化。同样的新闻事实,如何判断新闻价值,从什么样的坐标和角度考察新闻现象。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报道并呈现给受众,无不考量着新闻人的独家视角、独家分析、独家解读。面对媒体竞争,做有思想的新闻应成为人民日报报道高出一筹的基本途径。从共享的新闻资源中寻找独家视角,用有思想的深刻解读帮助国内外读者观察世界大势、关注中国发展。人民日报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掌握新闻的三大规则新闻是必须真实的。虚假新闻是媒体的致命伤。《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要评出十大假新闻,以此警示媒体,但即便如此,虚假新闻仍然没有得到根治。中宣部每年都要组织都市类报纸编辑参加培训班,2007年的主题即为"反对虚假新闻"。专门用一期来反对虚假新闻,可见中央高层对这个问  相似文献   

12.
姚娟 《青年记者》2016,(32):22-23
新闻,一直以来是媒体生产的主要内容,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但近年来,互联网渗入生活,新媒体迭代更替.媒体内容生产中,新闻开始边缘化,受众对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文化、财经、汽车、情感等方面内容开始被关注.可见,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已不仅限于新闻,应当更加多元化,用立体思维去理解内容生产.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在传统大众媒体中,记者、编辑等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用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对新闻信息的来源予以过滤和审视,这保证了传统大众媒体上的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自媒体不同,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复存在,相对于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曾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把新闻比喻为“鱼的故事”,旨在表明一个观点: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有本源的鲜活的东西,应当用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去讲述人间故事。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关注融媒体、研究融媒体、用好融媒体对做好新时期人大新闻发布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省人大新闻发布工作为例,对融媒体给人大新闻发布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对策:一是精准发力,把握舆情端口;二是创新方式,增加传播平台;三是善用素材,创新发布手段;四是市场化运作,打造专业团队;五是横纵交互,构建闭合环状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寻找共因完备手段——日本媒体如何严防假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新闻协会2000年6月制定的《新闻伦理纲要》指出,"在数量繁杂、信息飞速传播的社会,新闻的责任是用正确、公正的记事和评论完成公共的、文化的使命"."新闻是历史的记录,记者的任务是追求真实,报道必须准确、公正,不受记者个人的立场和信条左右".由于日本媒体长期不懈地追求和尽力保持新闻真实性,因此,日本媒体的可信度在世界媒体中名列前茅.这是日本媒体不断总结经验,在防止假新闻方面警钟长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闻梳理是以其他媒体业已传播过的(包括其他媒体提供的专稿)信息资源为基础,从一个新的视角切人,把不同媒体、某一时段发布的相关新闻事实进行甄别和分析、取舍和归类、重组和提炼.其着眼点在于用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提升新闻资源蕴含的价值,以求得新闻增值.与传统的就稿编稿和来什么登什么完全不同,新闻梳理是一个对新闻资源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它通过挖掘内容之间的关系来满足受众的更高要求,它是报纸媒体目前积极实践的一种独特的新闻运作形式.  相似文献   

18.
陈强 《新闻爱好者》2011,(15):52-53
新闻策划,是一个课题,还是一个问题。必须承认,新闻策划如今已经成为媒体重要的"常规武器",大家都用它,天天能见面。经由完美而成功的策划,庞大新闻信息完美整合,发起一连串标的明确的地毯式深度冲击,对于媒体而言,  相似文献   

19.
《传媒》2018,(6):6-7
刘思扬:新闻的生命是真、是快,"媒体大脑"是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这是中国第一次宣布使用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全球媒体.我们愿借这个平台为广大媒体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共同探索大数据时代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媒体大脑"和MGC新闻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助媒体提高生产力."媒体大脑"可能不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唯一方向,但一定是其中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和手段,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具体来说,新闻策划就是遵循新闻规律,从自身媒体的特性出发,围绕一定的目的,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制定和实施新闻报道的策略和手段,对媒体资源进行科学的配制,以求得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