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陕西省武术段位制办公室为全面贯彻中国武术协会关于推行新的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工作在全国开展的工作精神,继2012年4月19~22日"全国武术段位制太极拳指导员和考评员培训班"在西安成功召开之后,在陕西省武术段位制办公室主任肖关纪带领下,组成了以省武协太极拳委员会副主任、陕西永年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坛动态     
《武当》2013,(1):5-6
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在普洱市举行2012年,11月24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云南省体育局、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普洱·中国移动全国"市长杯"武术太极拳比赛在普洱市举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高小军,云南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中原武术的两大品牌"少林拳"、"太极拳"为研究对象,对武术文化内涵解读、推广模式、武术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要利用河南省特有的武术文化资源来打造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这是时代赋予中原武术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6.
为使太极拳发展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走出当前的困境,首先分析了武术主管部门主抓的太极拳和民间拳师开展的太极拳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太极拳整体发展"一个主体,两个分支"的新格局。"一个主体"即追求"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的太极拳主脉;"两个分支"即健身养生类太极拳、艺术展现类太极拳。前者的具体发展策略是首先实现现代转型,然后立足于青少年群体打造精品赛事,并进入专业院校和各级普通学校,成为专业课程和学校武术的主打内容;后者的具体发展策略是分别以健身养生和艺术表现为立足点,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使其真正服务于大众健身和艺术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9,(7)
孙建国,法号如明,又名"行者"。永年广府西街李亦畲故居后院毗邻。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结业于北京中医药培训学校。中国武当百杰、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二级裁判、邯郸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峰峰市区武术协会副主席、武李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原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学校校  相似文献   

8.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观念,综合"拳种意识"和"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两种思想,从宏观的角度,对"大一统"武术中的太极拳教学进行审视。认为学校太极拳教学不可推倒重来,另起传统太极拳的"炉灶";也不能一意孤行,架竞技太极拳的"空中楼阁";学校太极拳应该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对现代学校太极拳教学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华武术》杂志和音像部联合举办的’99金秋太极拳座谈会日前圆满召开。此项活动旨在沟通《中华武术》杂志、人民体育出版社音像部与广大武术太极拳爱好者的联系,互相交换意见。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李秉慈、太极拳名师李德印以及北京市武协各个太极拳辅导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