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是先秦西汉一种泛论大意为主的注解形式。韵体传是韵文注解,大量存在于《易传》、《尔雅》、《文子》、《韩非子》、《楚辞章句》等著作中,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功能。汉代拟骚诗实为韵体传文。汉统治者以利禄扶持楚辞解读的举措促成拟骚诗的兴盛,而拟骚诗也影响着之后的楚辞解读。  相似文献   

2.
屈原继《诗经》之后 ,开创了崭新的诗体——骚体诗。《诗》、《骚》怨刺时政的精神是其主要相同之处 ;但从《诗》发展到《骚》,随着时代的变迁 ,其怨刺精神的嬗变依然明显。概言之 ,就是《骚》诗中的主体意识与个体精神的增强。《诗》、《骚》怨刺精神所包蕴的刺政刺时与主体意识两方面的内涵 ,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与独立不迁的品质。初见于《诗》,定成于《骚》,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三:“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这首诗,杜甫认为即使王杨卢骆操笔作诗,不如汉魏的诗歌接近《诗经》、《楚辞》。但王杨卢骆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不象尔曹的一跑长途就会跌倒,即认为王杨卢骆是千里马,尔曹是劣马。《中国历代文论选》:“历块过都,语本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如历块’。吕延济注:‘言过都国疾如行一小块之间。’这里略变  相似文献   

4.
屈原继《诗经》之后,开创了崭新的诗体——骚体诗。《诗》、《骚》怨刺时政的精神是其主要相同之处;但从《诗》发展到《骚》,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怨刺精神的嬗变依然明显。概言之,就是《骚》诗中的主体意识与个体精神的增强。《诗》、《骚》怨刺精神所包蕴的刺政刺时与主体意识两方面的内涵。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积极入世与独立不迁的品质。初见于《诗》,定成于《骚》,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先秦诗歌涵盖了诗、歌、谣、讴、辞、吟、诵、颂、铭、箴、言等种种形式。它们之间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细微的差异。大体而言,它们有的属于“诗”,有的是“骚”,有的则归于“赋”的范围。因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骚”首先突破了如《诗经》十五国风重章叠句的特征而继承了“诗”副歌体的形式;其次是“赋”发展了“诗”独章的颂体式又借用了“骚”的结构,使“赋”与骚体诗有着形式结构的沿袭;最后在“诗”与“骚”的基础上,“赋”又吸收了问对散文结构特征与“诗”‘“骚”画境,从而形成了其后的散体“赋”与先前辞赋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诗》、《骚》向来被公认为中国文学的两座高峰。刘勰论《诗》,说是“《诗》主言志”(《文心雕龙.宗经》),“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文心雕龙·明诗》),论屈赋,则说是“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文心雕龙·辨骚》)这些说法固然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但却也道出了一条被后来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证实了的规律:《诗》更多地以其表现的内容和美刺精神影响于世,屈赋则更多  相似文献   

7.
无论穷达,不忘兼济天下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一个年仅六周岁、刚刚进入乡校读书的童子,从老师那里窥见一首《庆历圣德诗》,过目即成诵,令老师啧啧称奇,更可奇者,是他向老师询问诗中所颂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迹。这些人都是当世的贤臣名士,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向又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二者从不同角度说明诗和赋的密切关系。把诗和赋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赋”是专取“诗”中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之一的赋的手法来体物的。但它又和诗有明显区别,是文而不是诗,诗“兴”多而“比”少,赋则“兴”少而“比”多。正如元代祝尧《古赋辨体》所说:楚辞虽有诗兴义,却已是风雅变体。而汉赋祖于楚辞,专取骚中赡丽之辞。这样,汉赋便形成了既有诗中赋的特点,又有骚中辞的特点的一种半诗半文的形式。这就  相似文献   

9.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曹植之所以能开创赋体新境界,成为一代赋家,与他对屈骚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曹植的《橘斌》与屈原的《橘颂》相比较,从中见到曹植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对屈骚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先秦辞赋并非如前人所述是辞赋的萌芽期。它结合了诗、文的特征走向完善与成熟,并具备了三大类赋体格式:以《赋篇》为代表,已露诗体赋之端倪;以《离骚》、《九章》(《桔颂》除外)为代表的骚,于抒情言志、哀怨讽谏与诗无异,而其句式、结构、韵式等与汉骚体赋一致,因而身兼诗、赋双重特质;而《高唐》、《神女》开散体赋之先河。同时,在此之前,《卜居》、《渔父》、“二招”等作品,初具赋体特征,称之为“准赋”  相似文献   

12.
程秀全 《现代语文》2013,(12):153-154
一、问题的提出:“望”仅指“瞻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苏轼《赤壁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课文对最后一句解释为:“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笔者以为,对“美人”一词的注解即兼顾到了表面的含义(指所思慕的人),又涉及到了深层次的含义(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但对于“望”字的解释尚显表面,没有深层挖掘,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诗》之"六义",汉代以前多认为即"六体",《毛诗正义》提出"三体三用"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较为理性、清醒地认识到了《诗》的特点,对后世的解《诗》方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唐诗史上大师的地位。历来对王维诗歌的研究多倾向于对其山水田园诗的阐释,文章从王维诗歌整体创作上探寻其对"诗骚"传统的接受,阐述王维诗歌创作"雅"出于《诗》,"丽"出于《骚》,即对"诗骚"传统的接受。  相似文献   

15.
本从《颂》诗内在结构的角度,通过对这组诗篇内容的逻辑关联,论述了《清庙》在《颂》诗中的地位。以此见出编辑《诗经》的深刻用心。  相似文献   

16.
《文选》赋、诗、骚三类的排序与《诗》的隐显颇有关联。《诗》虽不入《文选》,但三者的排序是以其与《诗》义的关系来衡量的:《文选》中的"赋"为《诗》之代表,故居首;"诗"虽发展渐异,但与《诗》仍属同途,故而次之;"骚"异于"赋"而疏离于《诗》,故又次之。  相似文献   

17.
《广雅·释诂一》:“疲,极也。”汉代服虔《通俗文》:“疲极日惫。”汉唐时代,“疲极”往往同义连用。“疲极”,犹言“疲惫”。故《通俗文》记下“疲极曰惫”,是说疲、极、惫是同义词。但我们如果不辨古今语言实际,一概理解为“极度疲乏”,那就犯了“以今律古”的毛病了。《汉语大字典》把“疲”字分为“劳累”和“极”二义,又把“惫”释为“极度疲乏”,那是不符合“极”义本真的。“极”有“倦”义,郭在贻先生已言之,书证也不难找到。今录八例如下:例1.《汉书·王褒传圣主得贤臣颂》:“匈喘肝汗,人极马倦。”“(匈”通“胸”。人极马倦,正…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中有诗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这些诗产生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即由周代初年到春秋中叶。《诗经》在先秦至汉代初年只称《诗》,到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才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诗经》。这部诗选对我国的思想、文  相似文献   

19.
绪论“风”、“骚”的含义  “风”“骚”传统的内涵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上编《诗经》1 《诗经》的编集、流传 《诗经》编集的几种说法  《诗经》编集的目的  四家诗  三家诗 (今文三家 )  《毛传》、《毛诗传笺》、《毛诗正义》为代表的古文《诗经》学的基本特征  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宋代《诗经》学2 《诗经》的分类 六诗说  六义说  四始说  四诗说 (二南独立说 )  关于风雅颂的划分标准的几种说法  早期《诗经》分类的原———音乐原则汉儒对《诗经》的分类与先秦的不同———内容分类  《毛诗序》…  相似文献   

20.
对传述史事的作用,古人有颂、鉴和博物的看法。《诗》中有《颂》。《诗序》说:“颂者,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近数十年,人每以其为庙堂媚神乐章而少之。但从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