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俄语教学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大量文献资料,在把握当前社会对俄语人才巨大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俄语人才。笔者从目前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延安大学开设俄语专业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关于"俄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亲身调查和查找资料的方式,认为位于西北地区的延安大学具备开设俄语专业的特殊性和相应条件。根据各地区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建议构建"语言+"模式,培养以俄语为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以期满足市场所需的通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概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Ernst Haeckel)在1869年提出的,名词的英文词首和经济学(Economics)是相同的,都是Eco,起源于希腊文Oikos,是"家庭居处或环境"的意思;logoc是个多义词,可以表示"词""概念""思想""定义""言语""学说"等意思.因此,从词源的字面意义上理解,"生态"可以阐释为"家乡词""家里的语言"或"居住的语言环境".人们的确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工作并与别人打交道的.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长期的语言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语言素材,注重"读""写"相结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史红梅 《考试周刊》2014,(73):53-53
教师语言能做到"美""理""韵""趣",不但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关系到对学生语言的塑造。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使学生享受到美带来的乐趣,能够对学生语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活"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形式"活",课堂内容的安排"活"。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制作生字词卡片,动手制教具。教学相长,教与学密不可分。低年级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模式,创新教法,符合现代儿童心理,训练过程要注意"准""改""练"。  相似文献   

5.
本次俄语课程改革强调俄语教材编写以"主题为线""语法隐形",打破了俄语语言原有的体系。语法要不要讲,怎么讲,以"主题为线"的教材怎么讲语法,是教师们普遍反映最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了比字句中程度副词"还""更""再"的语法意义,探讨了其在比字句中的深层语义、语用功能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它们在句法上的适用情况进行了考察,最后对汉语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了高中教学的总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俄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必须同时掌握。因此,教师教授俄语,学生学习俄语的目的不只是会答卷,得高分,同时还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恰当地运用俄语进行交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说”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入手,简单阐述了俄语和英语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学习迁移的前提,概括总结了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共同现象,论述了如何利用原有的英语知识来促进二外俄语的教学,即学习迁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兼顾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不厚此薄彼,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主要内容、品读语言丰富内涵、体悟作者真挚情感的同时,自主感悟文本语言多样的表达形式,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抒情言志的匠心独运,并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内化与迁移的实践,让学生"意""言"兼得。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岛-屿"就被视作一组同义词,但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却极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将古汉语词汇中"岛""屿"二词进行同义辨析,对"岛""屿"二词在词义起源、发展及具体运用之间的差异作一个较为清晰的描绘,并据此对现代语言运用中二者的相关疑问作尝试性解答。  相似文献   

11.
"用+名词"结构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该结构的俄译形式多种多样,表达手段十分丰富。研究"用+名词"结构的俄译,即是把汉语翻译成俄语的过程,也是把俄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的过程,这在俄语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的核心范畴之一,体现了具体民族的精神特征。在文化观念研究过程中,语词的重要地位得到学者广泛认可。自然现象“雨”作为一个常量观念,体现了俄、汉民族的文化习俗、精神等特质。基于语言文化观念理论,以及“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和“俄语国家语料库”,从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对比俄汉文化观念词“雨”,从词源、构词等角度分析“雨”“дождь”两词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其在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俄汉语表上义垂直方向类的运动动词进行分析。隐喻不仅在思维和行为中无处不在,更体现在语言中,作为俄语最大词类之一的动词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4.
黄洪华 《现代语文》2007,(9):101-103
一、引言 本文拟讨论的指示代词只包括最基本的指示代词"这""那"以及由它们加上其他词构成的指示代词"这里""那里""这些""那些""这儿""那儿""这会儿""那会儿""这么""那么""这样""那样""这么着""那么着""这时""那时""这 (数)量 名词""那 (数)量 名词"等.对于其他的指示代词"任何""别的""某""每""各""有的""所有""一切""本""凡""凡是""此""彼此""如此""各自""其他""其余"等,本文暂不讨论.  相似文献   

15.
赵晖 《现代语文》2007,(4):47-48
汉语是一种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在汉语中语序的作用很重要.相同的几个词语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列,所组成的句子的意义会截然不同.如"我""他""爱"这几个词可以组成"他爱我""我爱他"这样两个句子,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冯海霞 《现代语文》2007,(7):108-108
自从"超女"兴盛以来,"玉米""笔迷""盒饭""荔枝""凉粉""粉丝""鸭梨"等词接二连三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例如: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司空见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多义”词的义项延伸是人们主观认知和客观存在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型范畴理论的建立使该种现象的解释更具说服力。俄语前置词“в”的意义较为丰富和复杂,许多学者对此的认知还处于囫囵吞枣的状态,为使其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将俄语空间前置词“в”的原型范畴切分为原型意义和边缘意义,借助意象图式确定前置词“в”的原型意义,运用隐喻机制深入分析其边缘意义的衍生过程,加深俄语空间前置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先秦两汉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最初狩猎和军队是社会生活的主要事务,但随后各国纷争不断,群雄并起,诸侯争霸,战争极为频繁,这使得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试选出秦汉时期常用的单音词"追""逐",从辨别词义的角度来分析当时的语言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朗读在俄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新课标,中学俄语学习要掌握“听、说、读、写”等四项基本语言技能。其中,“读”的能力不仅仅是指看书、阅读、解答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目的能力,还应包括对教材内容字正腔圆的朗读。  相似文献   

20.
张愈 《考试周刊》2009,(24):119-119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探索零起点第二外语—俄语的教学新模式。坚持精讲多练、实践教学的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情景语境,激发学生利用单句进行语境扩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从而实现短期内进行简单外语交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