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教材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时空,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获得新知和能力,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学习。一、培养质疑能力,变做"学答"为做"学问"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在问与答中完成教与学。学生缺乏质疑意识,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是做"学问"。一个学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上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直接制约着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说、会说、敢说,还要积极培养学生学问、会问、敢问、善问,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兴趣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因素。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积  相似文献   

3.
《陕西教育》2007,(1):51-51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好问,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研究的一门学问。为了掌握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学生主动提问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对我校一至六年级七个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我认为造成学生主动提问较少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4.
孙双金老师说:“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思维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问。”孙老师认为,教师要把自己巧妙地“藏”起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摸索、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5.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在这方面也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让学生问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问是知识的窗户,才能的马达,创新的动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学者大声疾呼的话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质颖问难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问起来,把老师的无疑而问转变为学生的有疑而问。每讲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有了疑问,就能勇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学问、学问 ,顾名思义 ,就是既要学又要问 ,光学不问 ,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 ,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 ,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 ,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 ,有的学生怕出丑 ,不好意思问 ;有的学生胆小 ,不敢大胆问 ;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 ,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 ,敢于大胆思考 ,敢想敢说敢问 ,敢提出异议 ,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二要鼓…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这说明会学习的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各种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太重要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学会自己阅读呢?  相似文献   

9.
俗语说:“学问,学问,学习贵在有问。”要想长进学识与能力,必须多问善问,“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创设让学生“悱”“发”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越学问题越多,探求欲望越强烈,这才是理想的课程环境。可是,长期以来,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被曲解、简单化,只注意了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而忽略了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没有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学问--颐名思义,就是既要会学,又要会问.光学不问,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学"是问的目的.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构建了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位置,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其中之一"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高中生也是如此,这就是要"问".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求知的勇气,激发求知的兴趣,提高求知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发"问",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李政道教授曾说:“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人渔”。可见,质疑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呢?我的具体做法是:“抓两头,带中间”。我把学生划分为有善于提问的、不善于提问的、介于中间的三个组别。对于善于提问的,积极鼓励,大胆启用,在全班起到引领作用;对于不善于提问的,要对症下药,重点培养;对于介于中间的要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提出问题能力"是科学探究的首要因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坚持人文关照,指导"学问"方法,创设"问学"情境,让学生学会自问、审问,会问、善问,敢问、乐问,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落实课改要求,这是本次调查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淑玲 《文教资料》2005,(18):17-18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乐问;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会问;教给学生释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相似文献   

14.
江辉 《文教资料》2006,(14):113-114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改革授课模式。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运用。但是,问题教学法的作用能否发挥,取决于教师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好问题教学呢?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讲究问前认真钻研学问,学问,边学边问,不仅要求学生能问,会问,教师也要会问,善问。这就…  相似文献   

15.
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有句名言:“要学问,先学‘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学“问”、会“问”、爱“问”,就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问。小学语文“质疑”教学法重视、激励、引导学生“问”,它是对单纯的师问生答,重答轻问的一个挑战,是对课堂结构的一项改革。一、小学语文“质疑”教学法的意义●从教师角度看1.是了解学情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发问质疑,可以直接了解学情,达到心中有数。2.是加强教学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教师清楚了解学生的疑难之处,可以有的放矢,提高课…  相似文献   

16.
学问,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推动教学,学生则利用课堂质疑,配以思考来进行学习。"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学生是通过问来学习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学习特点,给他们创设环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逐步"会问""巧问"。教师作为传授学问的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课堂质疑来进行学习,已成为新课标下教  相似文献   

17.
一、通过自学 ,巧妙指导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古人称学习为“学问” ,要学必要“问” ,不无道理 ,“问”是开山斧 ,“问”是深耕的犁。古诗意境深邃 ,寓理含蓄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解难能力尤为重要。因而 ,课前可安排学生运用已有的自学能力 ,通过预习 ,借助字典 ,尽可能弄懂一些自己不明白的意思 ,对于那些通过自学仍有疑难咨询的问题 ,欢迎他们大胆提出来。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的疑问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会”这样的问题上 ,这就要求教师相机指导、巧妙引导。诗题是全诗的诗魂 ,扣住它的题眼 ,用设问法引…  相似文献   

18.
李政道教授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目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依赖性强,问题意识差,不敢问,不会问。那么如何让学生敢问、善问呢?一、积极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使学生敢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气氛,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灵的自由才会有思维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才不会害怕表现而勇于提出问题。缺乏民主、气氛沉闷、情绪压抑,不利于学生潜…  相似文献   

19.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益处.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朱燕薇 《教师》2013,(31):77-77
学贵有疑.因疑才能生出学问。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因要抓成绩.保证升学率,在课堂中更多是向学生讲授知识.结果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如此.学生的学习也就更多受制于教师的控制,积极性不强。效率不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是要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让学生愿问,敢问,会问,在问题中尝试解决.从而促进知识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