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路边李苦”的故事说的是:中国古代有个叫王戎的人,在他7岁的时候,有一天,他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忽然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树上还有很多李子果,沉甸甸的李子果都快把树枝给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高兴极了,马上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这时,一个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然,李子早就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李子苦得不能吃.  相似文献   

2.
反证法抽象程度高,初中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学前可讲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路边苦李”。说的是古时候有个王戎,七岁那年的某一天,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子树;树上李子很多,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何不去搞?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李子是苦的。不然,李子早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李子苦得不能吃。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贤臣被一奸臣所害,被判了死罪。皇帝念其有功,采用了用命运来最后判决的办法:用两张小纸片,一张写了“死”字…  相似文献   

3.
以乐引趣,就是巧妙地运用学生熟悉有趣的故事引出数学概念和引入数学课题,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怀着极大的兴趣去学习新课。 如:讲反证法时,我先讲“路边苦李”的故事:古时候有个七岁的小孩王戎,与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一棵李树,树上结满了李子,树枝都快压断了。其他的小朋友看见后都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小朋友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树长在路边,李子那么多,肯定是苦的,不然,李子早就没有了。”小朋友们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不能吃。教师讲完故事,再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原因,用“反证法”的思维方式分析出王戎判断“李子是苦的”道理,理出个“因为”、“所以”之后,然后点题“反证法”。  相似文献   

4.
上期问题解答:如果真的用火柴棍摆一下,你就会发现:规定一边必须是一根,无论用多少根火柴,也不能摆出不等边三角形,而只能摆出等腰(包括等边)的三角形。可是,要说明其中的道理,却不那么容易了。先让我们来听一个“路边李苦”的故事:古代有个学者叫王戎,从小就非常聪明。一天,小王戎与小朋友一起到郊外去玩,看见路边一棵李树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小朋友们高兴得不得了,纷纷跑过去,爬上树就去摘李子吃。惟有王戎不为所动,还叫小朋友不要去,说李子是苦的。小朋友谁也不信,等把李子吃到嘴里,才发现李子真的是苦的。大家都很奇怪,王戎连吃都没…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的一天,有个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边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朝有本故事书叫《世说新语》,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戎7岁时,有一天与许多小朋友在路边玩,他们看到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断了。小朋友都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路边这么多的李子没人摘,一定是味苦而不能吃。小朋友尝了一口,果  相似文献   

7.
有一则学生读物中的推理故事《路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中王戎推理论证的思想方法就是反证法.这里,王戎从假设“李子是甜的能吃”出发,由“树在道边”推出“李子早就被过  相似文献   

8.
路边苦李     
《小学生》2005,(6)
讲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有一次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果实,沉甸甸地把树枝都压弯了。别的小孩都争抢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这棵  相似文献   

9.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小时候曾劝别人不要摘路边的李子.长在路边的李树结了又多又好的果子,却没有被别人采摘,这说明那果子肯定是苦的.他的推断是正确的.这是我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如今旧事重提,不是言其寓意,而是想起了那棵李树下的路,肯定有很多人走过,也肯定都失望过——因为那李子是苦的.因此要想摘到甜李子,就必须另寻他路.  相似文献   

10.
遗君明珠 《高中生》2009,(21):46-46
第一年。有一群小朋友在路边玩,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站着不动。有人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路边的李子树结满李子而无人摘,说明李子是苦的。"同伴们一尝,果然如此。  相似文献   

11.
    
小康今年快四岁了,妈妈给他讲的故事他都记得。象孔融让梨啊,小王戎知道路边李子没有人摘是因为李子苦啊……他都会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还想跟孔融和王戎学呢! 有一天,妈妈买了许多  相似文献   

12.
尝与不尝     
第一年有一群小朋友在郊外玩耍,忽然看见路边有棵李树,上面的李子个大皮红。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一个叫王戎的小朋友站着不动。有人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实而没有人摘,说明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同伴们听了,放到嘴里一尝,果然是苦的。故事很快传开。甚至,当地的教育部门还把这个故事写进了教科书,希望通过学习《路边的苦李》一文,让大家认识到这个常识性的道理:李生大路无人摘,必苦也。  相似文献   

13.
李子树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肖卓君李子食心虫的防治方法李子食心虫是危害李子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受害果实虫道内积满了棕红色虫粪被老乡称为“豆沙馅”。防治李子食心虫可采取树上,树下防治相结合的办法。1.地面防治:地面防治一般在5月初进行,根据李子食心虫在土内越...  相似文献   

14.
去年7月,一位乡下的朋友来我家,带来几穗嫩玉米,说:“煮煮尝个鲜吧!”玉米煮熟后,7岁的女儿吃了一口便啧啧赞叹:“真香呀!”接着又兴奋地问道:“爸,这玉米是啥树上结的?”我一听就愣住了:玉米怎么能是树上结的呢?  相似文献   

15.
    
小康今年快四岁了,妈妈给他讲的故事他都记得。象孔融让梨啊,小王戎知道路边李子没有人摘是因为李子苦啊……他都会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还想跟孔融和王戎学呢! 有一天,妈妈买了许多梨,挑了个又大又甜的给了小康。小康想,孔融小时候把大梨子让给别人吃,我比孔融年纪还小,能把大梨让给奶奶吃,不是比孔融还好吗?想着想着,他拔腿就向奶奶房间奔去,把梨给了奶奶。奶奶接过梨,乐得哈哈直笑。过了几天,小康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看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重点学写“戎”。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3.聚焦“不动”与“动”,体会王戎的聪慧。4.创设“神童”评选情境,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李子核     
母亲买了一些李子回来,打算吃过午饭再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搁在盘子里。伐尼雅从来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他在李子旁边走来走去。当房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耐不住,拿了一个吃了。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她就告诉了父亲。午饭的时候,父亲说:“怎么啦,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大家都说:“没有。”伐尼雅的脸涨得红红的,也说:“没有,我没吃。”父亲说:“你们不论哪一个吃  相似文献   

18.
“禁果”考     
“偷尝禁果”,经常在报刊上出现,多指男女间不检点的行为。把“禁果”理解为不能做的事,自然已约定俗成。但如果弄清禁果的出处,就知道是望文生义。世人把吃禁果视为不端行为,其实是对禁果的曲解。伊甸园里有棵“知善恶树”,吃了树上的果子便有智慧,能分别善恶,能知道羞耻,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吃它的果子,这果子便称禁果,又叫知羞果。吃了禁果能长智慧、分善恶、知羞耻,没什么不好,怎么和不端行为纠缠在一起呢?令人费解。上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认定的禁果,该是普罗米修斯去偷的神火!“禁果”考@刘曰建  相似文献   

19.
趣选标题     
下面几则幽默故事,标题已删除,请同学们根据故事大意,选择合适的成语做这些故事的标题。备选成语:乐极生悲/今非昔比/弄巧成拙/聊以自慰/自作聪明/不知所措/自知之明/心不在焉/不打自招/有备无患彼得的妈妈在店里买了些李子。回到家,她把李子放在桌子上,就去厨房忙碌了。过会儿出来,发现李子少了不少。“谁吃的?彼得是你吗?”“没有,我没有吃。”“我告诉你,吃了不要紧,说老实话,李子有核,千万不能吃下去。”“您放心吧,妈妈。我早把核扔出去了。”学期结束,雅克从学校回家,一进门就大声喊道:“妈妈,我考试得一百分!”“宝贝,”妈妈高兴地把…  相似文献   

20.
李子     
李子是我们这里生产的一种水果,几乎家家园子里都有李子树。到了夏天,树上结满了黄黄的、红红的圆李子,想起它,我的口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李子分早李子和晚李子,没有熟的时候,它们呈青绿色,味道又酸又涩,难吃极了。等到熟透了,早李子是圆圆的,黄色的皮儿包着丰满的果肉,摸起来软软的,看着就想吃。尝一个在嘴里,味道甜甜的,又透着点酸,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第三个。晚李子是椭圆的,半青半红的时候最好吃。吃时把它从皮儿中间那道缝掰开,露出核,把核扔掉,剩下果肉就可以吃了。另外,李子树在开花时,一定要打药,否则今年的李子就算大丰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