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朗读教学就是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朗读。实施朗读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朗读水平。提出具体要求,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基本方法。根据课文类型,可采用教师范读、背诵式朗读、欣赏性朗读、表演性朗读、反复性朗读、模仿式朗读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朗读指导而忽视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弊端。由于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浓或对朗读存有畏难情绪而根本不感兴趣,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指导学生怎样朗读,但朗读教学效果仍然不佳,使得朗读教学事倍功半。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善于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充分利用教师的优秀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崇拜心理因素很强,而且…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加强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从学习起步阶段打好朗读的基础,后继朗读就会很轻松,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做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条件和氛围,激发学生朗读兴趣,重视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增加朗读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5.
学生不爱朗读,固然有不重视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他们朗读能力差,特别是把握不好朗读的姿态、情感、意境等。因此,教师要加强朗读技巧指导,在朗读实践中引导学生揣摩、领悟,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朗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就中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教学不但指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过程,而且包括运用朗读这个手段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按照这样的理解,朗读教学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朗读能力训练(1)朗读基础训练。包括发音、正音...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艺术的“再创造”,朗读能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适度的节奏感。从发挥朗读作用;创设朗读环境;培养朗读技巧;拓宽朗读渠道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8.
重视小学语文的朗读指导朱小锦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和理解相结合。对课文理解得越准确,一就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同时,通过朗读,可...  相似文献   

9.
注重朗读训练提高英语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倩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07-108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英语学习方法。文中介绍了朗读的九个作用,朗读的阶段,朗读的目标以及朗读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结合文中的四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朗读是提高英语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陆寅 《教育》2014,(3):71-7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是,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只钟情于对文质兼美的课文从各个角度进行细琐分散的剖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的朗读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朗读,更不会在朗读中欣赏美、体会美,只知道拼命记老师的讲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为加强朗读训练,突出比较性朗读,笔者从三方面抓起:课文片断之间的比较性朗读,重没词句内容上的比较性朗读,着眼学生差异基础上的比较性朗读。  相似文献   

12.
丁丽英 《考试周刊》2011,(28):63-64
良好语感的形成最直接来源于朗读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此朗读的量要足,朗读的质要高,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相似文献   

13.
我的大学梦     
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朗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即学生对语言,素材的积累离不开朗读,没有朗读,体验和领悟文本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思想感情便无法实现。那么新课标下的朗读教学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如何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江苏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戴成锦近几年,我们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各类试卷的命题中,重视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考查。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朗读能力考查的项目主要有:朗读的语气、朗读的停顿、朗读的速度、朗读的重音以及朗读的感情等。一...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朗读训练卓有成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而有感情地朗读,又能加深对课文和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大朗读训练这一教学环节的力度,提高朗读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17.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1,(14):40-42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张颂在《朗读学》一书中说道:“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朗读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和学习朗读。   一、朗读的特点   1.声音   朗读当然有声,但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有其复杂性和灵活性。声音形式变化无穷,声音表现稍纵即逝,难以捕捉,难于描述,难于把握。一篇文字作品,由同一个人朗读,第一遍与第二遍比较也会有许多差异,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朗读文字的处理呢。因此朗读的声音形式必然充…  相似文献   

18.
赵敏 《考试周刊》2013,(68):37-37
比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妨一试。一、比较朗读,培养语感。提升能力比较朗读就是在朗读教学中,通过不同朗读方式的比较.寻求适合特定内容的最佳朗读方式,从而揭示朗读的一般规律。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朗读技巧的不同.呈现出的具体朗读方式必定千姿百态。因此。课堂上.我一般根据所教学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比较方式,有时采用阶段比较(是指比较同一读者在不同理解阶段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朗读方式),有时采用同学间、师生间的平行比较,有时引入名家的朗读提升比较的层次。  相似文献   

19.
朗读就是经过大脑指挥口将字信息转变为声音的思维活动,是调动口、眼、耳、脑等感觉器官参与的语活动。朗读的过程是先入于眼,再现于口,然后入于耳,最后了然于心,必须眼、口、耳、脑并用,心理过程复杂。针对朗读的特点,我们在语教学中,就必须把对读物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掌握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朗读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按照正确朗读——流利朗读——理解朗读——表情朗读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怎样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银川市城区二小张雁教给朗读方法提高朗读兴趣培养欣赏习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