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日本能够与时俱进完成三次社会转型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既缘于日本民族的“幸运”和“机智”,也缘于日本民族对外来文明少有的鉴别取舍能力,还缘于日本民族服膺强者和与强者为伍的一贯秉性.尤其日本民族在三次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变革,强即侵略扩张,最终挑战先生”这一行事习性,值得后发国家中国和守成国家美国引为鉴戒.  相似文献   

2.
<正> 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十九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明治政府,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使得政权从封建领主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化的下层武士手中,顺利的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形成近代日本民族,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亚洲唯一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明治维新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教育,把教育作为国家之“大本”、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先进的文明,使日本历史“蛙跳式”地直接。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成为日本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维系因素。但日本近代化和资本主义产生的启动因素,却是欧洲文化的引入触发的。战后日本以功利主义的方式,吸收、演绎、融合欧美文化的精华与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粹,形成了以集团结构、团队意识、竞争风格、拼搏进取为特点的日本精神,以及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为特点的企业制度,从而创造了“日本奇迹”。因此,儒家文化虽然不是日本资本主义产生的启动力,但却是日本经济腾飞和“日本奇迹”创造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概念,它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演变。在奴隶社会,享受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的特权。在封建社会,享有受教育权的只是少数特权阶层。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公平观经历了“保守主义关于教育面前机会均等”“自由主义关于教育面前机会均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新概念”三个阶段。无产阶级认为只有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才为实现教育公平准备了社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史降云 《教育评论》2005,(5):99-10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翻译、写作和教育活动,极力批判日本封建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而,有“日本伏尔泰”、“近代教育之父”之称。他提出的“教育即发育”,“教育即培养具有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6.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变法的倡导者,是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蓝本来规划中国社会,达到“救国图存”的改革方案的.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使日本的封建社会结束了半殖民地的危机而走向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终于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然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仍处于水深火热、倍受凌辱的深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些人尤其是青年人难解其因.现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日本的明治维新及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的戊戌变法这段近代历史进行反思,也许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学校教育的国际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随着日本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日本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日本的教育也日趋国际化”①,以至于在80年代形成了一股教育的国际化热潮,到了90年代,这种热潮仍处强劲之势。可以说.教育的国际化是“根据日本当前和今后的国际形势而提出的”②,是日本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日本人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日本教育的“国际化”,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时代要求下的一场教育革新运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内容。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此…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表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级社会。”见教材第50页正文第一、二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预示着封建社会的终结,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要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见教材第二课引言第一句。汉语大词典解释,“萌芽”有“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1868-1940年),浙江绍兴山阴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为发展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来源1.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落后及世界列强的入侵 ,作为封建社会的垂暮之年,清朝后期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放眼世界,此时正是“自由”资本主义上升的极盛时期,在此期间,英国形成了“世界工厂”,法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德、意、俄、美等同的工业革命迅速进行,亚洲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进入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加生产、扩大市场、赚取高额利润,积极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从而肆意将殖民侵略的贪婪触角伸向物产丰饶、地广物博的中国.各资本主义国家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掀起了一个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蔡元培认为中国在近代以后科技已经落后,要想富强发达,唯有学习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正是在这种近代中国落后及西方列强凌侮的时代背景下萌生的.  相似文献   

10.
世界近代史是一门综合研究资本主义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学科。它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历时277年。世界近代史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1640年到1870年,是欧美一系列国家和亚洲的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即资本主义胜利和确立的时期。第二时期从1871年到1917年,这是“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的时期,即是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大学的种类与办学模式分析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袁自煌关键词:日本大学种类办学模式分析本文名曰“日本大学的种类与办学模式分析”。在开始本题的论述前,应说明以下两点:第一,日本的教育是一个教育法治完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教育法规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司...  相似文献   

12.
<正>明治维新是19世纪年后半期明治政府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它在日本历史上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使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明治维新运动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倒幕运动,时间从幕末开港后倒幕运动兴起到戊辰国内战争(1868~1869年)结束为止,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政权问题,即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能够实行资产阶级改革、推进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政府。第二阶段(从1869年开始)是新建立的明治政府实行资产阶段改革的阶段,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学习和追赶西方,大力扶持和发展资本主义,力图把日本建成一个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强大军事力量的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起源问题的有关论述,给合具体史实,以及顾准等人研究成果,论证资本主义不是在封建社会内部普遍自发地产生的,它首先在西欧出现,以后不断向全世界发展.但除北美和日本外,它总是不同程度地出现“难产”现象.即使在西欧,它也历经坎坷,从萌芽之地的意大利,到葡萄牙、西班牙、法国、荷兰,最后才在英国最终确立.因此,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确立是“曲折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而非“自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存在自然经济背景、社会根源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宗教、人身自由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点。从古到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结构都与西方世界不同。因此与其牵强附会地说秦以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郡县社会更准确。同时,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的是发展到顶点的、衰败的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既没有奴隶社会,也没有封建社会,当然也就不会自然出现欧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更不会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了。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是迄今为止两国交流史上的高潮。中国彪炳千秋的唐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无论在政治、经济上,还是教育、文化、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中国古代先进的文明,使日本历史“蛙跳式”地直接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并成为日本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维系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教育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进步,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教育在配合经济发展上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各国的教育之中,日本教育确实是佼佼者,已取得不少成就。 综观日本教育百年史,曾有过两次教育改革,一次是明治维新期间,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前,中曾根又提出了第三次教育改革,并把教育改革与行政改革、财政改  相似文献   

17.
构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新思考□朝欣屏一、关于对企业教育“定位”的认识(一)企业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企业教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有教育但没有企业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19.
第七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明治维新是在日本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群众斗争空前高涨的条件下,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天皇政权后实现的,它使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措施。教学过程: 一、引言和导入新课: 用倒叙方法,先介绍日本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一个经济强国,进而再谈日本处于封建社会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由于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二、讲授新课:第七课日本明治维新(板书) 1.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板书) (1)落后的封建国家(板书)  相似文献   

20.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曾经经历过五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她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变种),现在又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科学的历史分期应该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中国按照五种社会形态来划分历史时代是最为恰当的。这就是说应该分别写出“原始公社时代”、“奴隶社会时代”、“封建社会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也就是说全部中国通史应该包括五种社会形态或五个历史时代。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我国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而逐步形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前止,这个社会的性质是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