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非英语专业民考民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析了前者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等方面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考民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六个原则:渐进性原则、语法教学重归纳轻演绎的原则、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情感原则、培养英语语言思维的原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民考民学生的特点,从尊重学生、坚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和维持课堂秩序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民信业是新加坡重要的传统行业之一。新加坡民信业从明清到上世纪中叶伴随着华人在南洋的奋斗历程而经历了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这其中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各个信局自身的原因。尽管新加坡民信业最终被现代金融业所取代,但它在华人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互式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关系构成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这一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民考民英语专业翻译课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在实践中提高民考民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掌握多语种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王雪霞 《语文知识》2013,(4):126-127
李朝第四代王世宗时,设立了集贤殿,创制易学易记、符合韩语语音体系的新文字,这就是"训民正音"。虽然他们对语言创制之初的认识有失偏颇,但却不影响训民正音在韩语发展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新疆民考民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减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政民关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尤其社会主义政民关系的本质、政民之间的矛盾以及通过调处政民矛盾来密切政民关系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语"民考民"学生的英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民考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客观因素,旨在为新疆"民考民"中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态度理论为指导,以塔里木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民考民与民考汉学生的语言态度及语言水平。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对维吾尔语都有很高的认同感,水平普遍较高,差异较小。但汉语态度及水平差别很大,相比而言,民考汉学生对汉语的认同度及汉语水平高于民考民学生。针对调查结果,从双语教学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考民"是我国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实行的一项特殊的高考政策。这项政策体现了国家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也体现了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在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适于"民考民"大学生物理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民考民预科生从小生活在民族聚居区,一直把汉语当作第二外语来学习。针对民考民预科生汉语水平低下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课程设置,选用合理教材;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全面提高汉语综合素质;提高汉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等五大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新疆民考民预科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政民互动是政府不断适应网络潮流与国际管理接轨,加速政府信息化建设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公民利益与需求的实现,同时对建立与发展政民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网络时代的政民互动,是一种双向、即时的沟通。这是我国政府与公民沟通方式的创新形式,需要我们共同呵护,推动其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民考民学生的特点与光学实验的特殊性,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民族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口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动力之一,常受到历代户籍制度的约束。针对流寓民,统治者制定了有别于土著居民的户籍制度,如宋之"客户"、明之"附籍"、清之"客籍"等。户籍制度与客家民系存在密切的关系,学术界忽视了户籍制度本身与客家民系形成之间的关系。"客户、客籍"名称未必是近现代"客家"名称的直接来源。户籍制度是国家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差别性户籍制度不仅对流寓民进行户口确定,而且进行社会身份的标定。明清时期,土著与流寓民之间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强化了族群的自我认同,推动了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清代摆脱"寄籍"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先进代表,在其一生的理论求索中,使用了大量与"民"相关的概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为民、救民、重民、爱民的主张,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民"思想。文章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熏染、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洗礼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几个方面对李大钊"民"思想进行理论探源,说明李大钊"民"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并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乌鲁木齐市三所高校的220名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的双语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自己本民族语言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也高度认可和接受。被调查者有学好民汉双语的愿望。总之。维吾尔族民考民大学生对维吾尔语和汉语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试谈李贽的民本位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李贽任姚安知府时期辨析“君子之治”与“至人之治”到暂居山西沁水坪上村著《明灯道古录》阐发“以人治人”说的思想发展过程 ,论析李贽的政治思想 ,将其定位为“民本位”。民本位政治思想 ,要求施政从民之欲 ,顺民之性 ;认为施政者只是“为民”而立 ,其职责只在察民之所欲 ,从民之所好 ,施政者与庶民之间 ,并无尊卑贵贱之分。由民本位政治思想出发 ,李贽对封建社会的礼乐刑政进行了严正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政民关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意义,尤其社会主义政民关系的本质、政民之间的矛盾以及通过调处政民矛盾来密切政民关系的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生活质量指数、民生指数和海南疍民的生活现状,从居住、经济、生活、社会四个维度,选取17个客观评价指标,11个主观评价指标,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感受两方面构建疍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海南全岛的11个疍民村落进行了入户调查,以测度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海南疍民的总体生活质量水平不高,居住水平和经济水平较低;海南疍民的主观与客观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出现一定背离,居住越靠近城区或开发区,客观生活质量水平越高,但是主观生活满意度却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