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理化》2007,(2):20-20
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乾隆皇帝75岁生日时,摆“千叟宴”邀集千名古稀老人一同欢庆,其中最老的寿星已141岁.为此,乾隆在席上吟出一个上联,要大家对下联: 花甲重开,外加七三岁月当时,以机敏著称的大臣纪晓岚也出席作陪.他略加思索就对了出来: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是一副数学联. 上联:“花甲”是60岁.“花甲重开”就是2个花甲。即120岁,七三岁月就是21岁,加起来正好是141岁.下联:“古稀”是7O岁,“古稀双庆”就是2个古稀,即140岁,再多一个春秋是141岁.  相似文献   

3.
(一)乾隆五十年,历史上最大的千叟宴在乾清宫举行。席间面对寿星之最,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大学士纪晓岚最先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有的对联还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数学知识 清乾隆50年,在乾清官设千叟宴,内有一叟141岁,乾隆与纪晓岚以此为题出联答对:“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60岁为一花甲,两个花甲共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是141岁。 纪晓岚对曰:“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相似文献   

5.
(一)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纪晓岚对的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上联的算式:2×60 3×7=141,下联的算式:2×70 1=141。  相似文献   

6.
数字,不仅仅应用于数学.在文学中,精巧地运用数字,赋予数字以特殊的意义,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思和希冀.古时候,人活到60岁称花甲,70岁称古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遇到一位老寿星,问其年龄几何,老寿星说:“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非常惊喜,便作了一个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聪明的纪晓岚马上对出下联:“古稀双庆,还多一个春秋.”数字入联,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宋代有个叫吕蒙正的人,对贫富不均现象极度的愤懑,每到春节时,他就用对联来抒发自己胸中的不平.有一年,吕蒙正别出心裁地创作了一副用数字组成的春联:“二三四五,六七…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下半年我县六年级的数学抽测试卷中,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是这样的“:有一天乾隆皇帝请客,见一老人后,他想考一考纪晓岚,出了个上联‘: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纪晓岚应对‘:古稀双庆又添一岁喜秋。’两人会心地哈哈大笑。请你列出一个综合算式算出这位老人的岁数是。”当时  相似文献   

8.
200多年前,在清朝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龄特别大.这位年龄特别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乾隆皇帝告诉了大家,不过不是明说,而  相似文献   

9.
话说乾隆皇帝效仿康熙皇帝,曾先后在乾清官和皇极殿举行过“千叟宴”,仪式隆重,规模盛大。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13,(5):17
还记得上一期的猜岁数题吗?本期再给大家出一则寿联,请猜一猜这位寿星多少岁?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在中国古代,60岁称花甲,70岁称古稀。花甲重逢就是指两次花甲,还长三七岁月就是比花甲重逢还多了三七二十一岁,就是141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我把其中的一副对联编成了一道数学题。题目:两位学者去郊游,见一位高龄老者。其中一位学者得知老人高寿后,便说出一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另一位学者稍一思忖,脱口而出:“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两人说的答案一样。问:这位老人多少岁了?其实,这道题很是耐人寻味。只要知道古稀、花甲两词分别代表的意思才可解决。古稀:七十岁,古稀双庆也就是两个七十岁,一百四十岁,一度春秋等于一年。一百四十加一就等于一百四十一岁。花甲指六十岁,重逢指两个六十岁,一百二十岁。增加三七岁月。三乘以七…  相似文献   

12.
科学知识读起来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但它一旦写入对联,往往会妙趣无穷,耐人回味。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副数学知识联。60岁为一花甲,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21岁,相加恰好是141岁;70岁称为古稀,双庆古稀是140岁,更  相似文献   

13.
吃火锅     
大家都吃过火锅吧。说起吃火锅,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乾隆皇帝准备举办千叟宴,请全国各地的高寿老人吃饭。可是,又碰到问题了,那么多人吃什么好呢?于是他召集文武百官说“:朕问你们谁知道千叟宴吃什么最好?”和珅说“:臣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吃火锅呀。冬天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联是对联的一种。枯燥乏味的数字经过文人之手,镶嵌于对联之中,数字与文字交相辉映,读起来朗朗上口;寥寥数字,韵味悠长,妙不可言。隐意旨,引人探究启思维。据说乾隆皇帝在一次宴会上,指着一位矍铄老者,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众臣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纪晓岚灵机一动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乾隆点赞。请问老者多少岁?花甲重逢即120岁,三七岁月即21年;同理,古稀双庆即140岁,一度春  相似文献   

15.
乾隆祝寿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到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一副对联给他。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老人一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有人问:“妙在何处?”老人道:“这不正是我的年龄吗?”人们一算,才恍然大悟。请问,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位寿星的年龄吗?筌乾隆祝寿@郑奕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字联,有这样一个传说:北宋时苏轼与两个学友一起到九江的二门赶考,因为水灾误了时辰,考场的门卫就出了副对联难为他们。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假思索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上联由“一”而“十”,下联由“十”而“一”,组合奇妙,富有奇趣。中国历代皇帝中,清朝乾隆皇帝可谓“风流天子”。他酷爱吟诗,也喜对联艺术。相传,有一年,乾隆在游山玩水时即兴出了句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才子阮云对…  相似文献   

17.
有位学生向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卖炭翁’中的‘翁’字是什么意思?”“老头呀。”古代人称多大年纪为‘翁’?”“六十岁以上吧。”“六十岁以上男子只能称‘翁’吗?”“不,还有‘叟’,‘父(甫)’,‘花甲’,‘古稀’,等等。”“不能称‘公’吗?”“不能,‘公’是对中年男子的敬称。青少年男子一般敬称为‘郎’,老年男子一般敬称为‘翁’。”  相似文献   

18.
回文对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巡,和大臣纪晓岚来到大佛寺旁的一家酒楼。乾隆举目一望,酒楼匾牌上书“天然居”三个大字,于是随口吟出一个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上联的后半部分,即是把前半部分几个字倒过来,要对出类似的回文下联,颇有难度。不过纪晓岚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大佛寺,还是马上就吟出了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在纪晓岚对的下联中,有两个“过”字,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你能不能分别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19.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他想到河北省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于是兴致勃勃地出了一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让跟着他的随从对下联。  相似文献   

20.
《妈妈喜欢吃鱼头》1.“我”的妈妈、“我”的姥姥和“我”的妻子。2.津津有味、无人问津。3.因为妻子做了妈妈后,懂得了疼爱女儿,为了把鱼肉留给女儿吃,宁肯自己吃鱼头。4.“而立之年”是指一个人30岁。类似的词语还有不惑(4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等。5.因为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有爱子之心。《母鸡》1.(3) 2.诚实、出其不意、警惕、凄切。 3.作者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从保护小鸡、喂养小鸡、哺育小鸡等方面,描写了母鸡的慈母形象。4.母鸡伟大。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个英雄。第9期“阅读月赛”答案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