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军事类体育项目,主要包括以骑、射、武术以及从传统武术中分化出来的太极拳、气功等导引养生类体育项目.本文通过对这些运动发展演变到生存现状的分析思考,推测其在现今社会演变发展规律,为体育界引导这些项目健康科学发展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韦斌斌 《考试周刊》2012,(64):107-107
体育养生,是以身体导引练习为媒介,从而增强体质和调节心理的一种健康活动。本文根据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从体育养生特点、影响及教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体育养生走进高校体育课堂能较好达到课改目标,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敦煌古代养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以及敦煌壁画、塑像中的养生健身行为,为研究古代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提供思考.结论:敦煌佛教养生包括身体疾病病、心理疾病、饮食、劳作和运动等诸方面的养生内容;敦煌道教养生注重道教教义,以养气、吐纳、导引、胎息等方法为炼养手段,结合按摩与肢体运动,以保全身体康健及生命之体为宗旨;敦煌壁画、塑像中的卫生保健等养生行为反映了古人对卫生保健的重视,以及养生融入佛教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代神仙信仰的发展与养生文化的兴衰相反相成.汉初,神仙信仰陷入低谷,社会上却出现了养生热潮;武帝时期求仙热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养生却鲜有史料提及;武帝以后,求仙热潮消退,神仙信仰通过理论化、宗教化向道教的方向发展,养生文化再次兴盛,并形成天地人一体同源同构共生互感的养生理论.汉代养生文化与神仙信仰相反相成发展的深层动因是人们对生命永恒的不懈追求,正是人们对不死成仙的渴望使服食、导引等对养生效果明显的养生术在汉代极受重视,而辟谷、食气等虽然因为理论上的成熟一直被用于养生与成仙,但却从来不受重视.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对在校29例大学生心理障碍(焦虑)患者实施运动保健处方配合导引养生,心理咨询,在调控治疗大学生心理焦虑方面取得较显著效果,为深入研究预防调控大学生心理疾患,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把乌鸦作为一种神灵崇拜,并且同武当道教中的导引养生与武术中的动物象形的攻防技击相结合,是武当武术所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7.
彭志祥 《江苏教育》2014,(19):57-58
<正>好友开了一家养生主题餐饮酒店,在公款消费得到遏制的大背景下生意好得出奇,于是带着疑惑前去考察一番。果不其然,餐前每人一杯现榨果蔬汁,食材新鲜,口味清淡,不使用味精……的确"养生"。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保安泊车、迎宾导引、点单服务等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与好友交流的过程中他告诉我其中的秘诀:如果一天的利  相似文献   

8.
导引术虽不是道教首创,但其发展、传承、创新过程都离不开道教人士的努力。道教导引术是中国导引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可资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行气玉佩络》、《导引图》和《引书》三件文物涉及中华养生文化,尤其表现了天与人、寿与天、形与神等人生养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他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触摸《黄帝内经》所蕴涵的“天人相应”、“内外兼修”、“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出发”的整体养生思想,还可以探究出《黄帝内经》所提倡的“四时养生”、“调摄情志”、“导引按摩”、“吐纳服气”和“调节饮食起居”的养生方法,为探寻我国古代体育养生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养生保健一直是被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对养生保健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养生粉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需求表现尤为明显。养生渠道有很多方式,如养生运动、器材、养生药膳等。养生粉凭借自身的优势在这些养生产品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2.
嵇康 克服养生五难 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华夏大地孕育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历代前辈先贤们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它包罗万象,内含先天术后天变化,阴阳相济五行生克之理.它不但具有其外形美的拳术表演,而且又具有其良好的保健功能和技击含义.太极拳结合了中医导引以及养生方面的知识,对人体有鲜明锻炼、保健和治疗作用.它是目前武术运动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养生到技击,最全面、最受欢迎和适应人群最广的一项运动.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与中国古代养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他在养生方面也创立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从道德养生、心理养生、音乐养生、体育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劳逸养生、读书养生、旅游养生等方面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的养生化。孔子养生理论的核心是致“中和”;孔子养生理论的特色是“身心并修”;孔子养生理论的精髓是“仁寿”。孔子养生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中国古代养生化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论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方协邦从总体的宏观的角度看,体育的本质就是文化,虽然“体育”一词是本世纪20年代才从国外引进的,但在此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已经创造了不乏“体育”含义的导引、养生、武术、拳勇、角抵,技巧等运动形式,这些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6.
道教内丹学与王阳明“致良知”说徐仪明王阳明对修习道教内丹导引之术非常重视,其《年谱》中多有记载。内丹本为一种养生延命之学,王阳明却使之成为“致良知”说的组成部分。王阳明如何将道教的修为与儒家的心性学说紧密结合在一起呢?这里拟作一点粗浅的探索。1当然,...  相似文献   

17.
健身气功·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五脏六腑的潜在能力,提高机能免疫力,抵抗疾病的侵袭,并且能防止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现象,是中医所提倡的一种养生锻炼方式,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继承传统的健身、养生思想,结合技击内容,在历代武术家长期的经验积累下,形成并丰富了武术”体用”健身、养生的理论体系。我国早期的健身“舞”、“导引”、“坐忘”等,从实践上不问程度地影响武术技术结构的发展。有学者认为:“由三国时华佗的《五禽戏》进而演化的少林龙、虎、豹、鹤、蛇五拳,是为僧众们坐禅后的健身操”。在理论上、思想上,《易经》“性命”学说和辩证思想,《黄帝内经》中的养体、健身学说,以及老庄的养生思想,发展到武术与道教、佛教结合后,接受了它们的一些宗教养生思想等,都为武术的健体、养生理论提供了依据。但是,武术的本体实用的“体用”(健身、养生作用)思想还主要在于根据武术的基本技术特征,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舞”养体的技术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养生哲学是儒家道德哲学的反映,体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对养生目的的认识。在这里养生被纳入了伦理教化的范畴,并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修身养心、仁寿相兼是儒家养生哲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之精华,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融周易、武术、导引术、形体艺术于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是非常宝贵的活化石,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开来。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深,无论是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健身、修心、技击、养生等方面,都优越于其他拳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