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卞玺 《新闻传播》2010,(5):117-117
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是由福建闽南人和台湾同胞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海峡两岸的闽南人传承与发展的地域性文化。厦门卫视的节目主要是使用闽南语播报.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展现出的强大向心力.使得厦门卫视的闽南语频道在对台传播中突显优势,显示出了闯台文化传播交流的强大功能和闽台文化融合的深远意义。厦门卫视的《闽南通》栏目,就是一档弘扬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和民俗特色的优秀栏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2月7日,福建少儿频道为全省亲子家庭奉上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具冲击力的"两岸小围炉——2016海峡两岸少儿春节大联欢"。全天14小时不间断播出,5000名小演员欢聚一堂,还邀请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起"两岸小围炉,欢喜闹新春"。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姐姐不但带来了一首《我的心是海洋》,还作为爱心公益大使,为福建省内热爱演艺却又家庭困难的孩子送上五百份一整年的免费演艺培训名额,这也是福建少儿频道联合省内百家演艺机构为孩子们送  相似文献   

3.
方言类栏目如何在日趋激烈和残酷的媒体竞争中生存;方言类栏目的制作人在做好节目的同时,如何营销好自己的栏目;笔者作为厦门卫视《我爱闽南话》栏目的制作人,将新闻学及管理学的知识运用,从客户需求——观众角度出发,为《我爱闽南话》栏目进行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客户群,确定方言类栏目的市场定位,在现代营销理论的指导下为方言类栏目——《我爱闽南话》进行整合营销,并提出"创意整合营销"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闽南语节目在两岸合作交流中的传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南语是联系海峡两岸人民感情的天然纽带,更是彰显两岸同根同祖闽南文化的载体.本文从闽南语的渊源切入,论证了挖掘、保护闽南语的宝贵财富及传承、传播和弘扬闽南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营造大环境,办好广播电视闽南语节目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施洁予 《东南传播》2012,(10):141-142
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形式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电视讲座,还常常运用电视论坛的形式呈现。电视媒体从业者希望通过更加新颖的节目策划,将传统论坛模式和视听技术手段巧妙结合,制作出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论坛节目。本文结合厦门卫视文化类节目《两岸开讲》栏目的具体节目策划案例,从"明确主题、选好嘉宾、把握节奏和丰富节目元素"四个方面探讨怎样运用策划技巧,制作出精彩的电视论坛节目。  相似文献   

6.
<正>"两岸小围炉"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少儿频道从2015年开始打造的特色少儿春晚品牌,以闽台两地共有的年俗"围炉"为主题。"两岸小围炉——2017海峡两岸少儿春节大联欢"除夕全天14小时不问断播出,200多个福建省内优质少儿节目、5000名小演员欢聚一堂,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人偶"公鸡爸爸"和"小鸡球球"作为情景串联,用幽默诙谐的鸡父子对话讲述勤奋、坚持以及梦想的故事。晚会邀请了台湾东森幼幼主持人草莓姐姐和柳丁哥哥以及台湾排湾族佳  相似文献   

7.
卞玺 《新闻爱好者》2010,(10):117-117
前言 闽南文化是由闽台两地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到台湾而广为流传。这也是海峡两岸闽南话一直畅通交流、沟通无阻的根本原因。厦门卫视节目大多使用闽南语播出,闽南语言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显示出的强大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舆论引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地方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积极构建传播路径,2016年8月在马来西亚设立厦门卫视东南亚演播室,并派出驻马记者,发挥闽南话优势,在东南亚一线采访。三年来,依托厦门卫视东南亚演播室,厦门广电集团紧扣"一带一路"等主题,在"走出去"中淬炼"讲好中国故事"的本领,凸显了区域特色,提升了海外影响力和传播力,也为地方主流媒体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供了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2005年2月1日,厦门广电集团正式开通“海峡卫视”频道,秉承“沟通两岸资讯,传承闽南文化”的指导思想,厦门广电集团力争将海峡卫视办成传递两岸信息、服务两岸受众,促进两岸交流的桥梁,并以此为契机,努力朝着东南强势传媒集团的目标迈进。本文通过对海峡卫视开播三个多月以来栏目的内容和结构的分析,试图作一些总结,作为对地方卫视经营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春晚已从央视的"一枝独秀"演变为省级卫视和央视争夺除夕夜收视率的"大战"。多年来,地方台面对投资动辄千万的春晚望而却步,眼睁睁地看着除夕夜甚至春节七天长假的收视率被央视春晚、卫视春晚吞食而无可奈何。那么,地方台能否办好春晚、怎样办好春晚?本文以泉州台《金玉满堂——2013两岸闽南人春晚》为例,论述地方台可以以小博大办好本土春晚。  相似文献   

11.
<正>厦门卫视是一家地方性的卫星频道,它立足海峡西岸的厦门,致力于发展成为在全球泛闽南文化圈里有广泛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电视媒体。那么,面对覆盖区域有限性和战略定位广阔性之间的矛盾,厦门卫视将如何在超越有限覆盖,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寻找突破呢?  相似文献   

12.
卞玺 《新闻窗》2014,(3):84-84
厦门是离台湾最近的特区,厦门卫视是最懂台湾的媒体之一。厦门卫视的频道定位,正是从厦门这个现代化宜居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对台特殊的地缘优势积淀而来,《两岸新新闻》是厦门卫视的天然特质。  相似文献   

13.
王波 《视听界》2001,(6):30-30,52
2001年6月13日,江苏卫视、凤凰卫视、苏州有线台联合制作播出了《生命20小时——两岸拯救陈霞行动全直播》特别节目。节目从早上7:00开始持续到晚上11:30,长达17个小时,间断性全程直播了从骨髓在台湾花莲抽取,后经台北、香港、上海,到达苏州输入患者陈霞体内的全过程。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笔者作为江苏卫视在苏州直播点的制作人员之一,基本参与了此次直播节目的全过程,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4.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闽台一家一脉相承。因此对台广播节目如何巧妙的运用闽南乡土元素,是广播人在传播过程中的探索、研究和思考。文章以东南广播《斌斌说南音》节目为例,阐述设置此类节目对传播闽南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精粹,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有着积极作用。闽南文化类节目正是对台广播与台湾民众之间"越走越亲"的一剂暖心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气象栏目<闽台天时>突破传统节目模式,通过对内客、资讯和节目形式的拓展和延伸,传播闽南文化、服务两岸乡亲,不仅是气象资讯的传递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本文通过对<闽台天时>彰显地方特色、拓展预报范围、增加海浪旅游资讯、传递乡音等特色的分析,提出了气象栏目应为文化传播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林敏 《东南传播》2023,(1):49-51
当前形势下,如何打破两岸信息隔阂,让台湾地区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真实的内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对台传播的紧迫课题。本文以厦门卫视短视频融媒体栏目《台青说》为例,探索对台传播中的全流程年轻化传播实践,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分析《台青说》的对台深度融媒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岸往来的日益频密,涉台新闻越来越被电视媒体所重视。本文从涉台新闻的定义、意义及制作现状出发,以CCTV-4《海峡两岸》、福建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及其延伸栏目《海峡论坛》、《海峡午报》)、厦门卫视《海峡报道》为案例,对涉台电视新闻报道的选题原则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陶婧 《视听界》2014,(2):44-47
本文从江苏卫视原创节目《全能星战》卖出国际版权说起,以《全能星战》和另一档原创节目——野外体验类真人秀《花样年华》的研发过程为例,总结了江苏卫视原创节目的特点及与之相配的节目研发机制,在采访了数位江苏卫视管理者与制作人的基础上,描绘出江苏卫视原创节目研发——上线——走向世界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共振传播理论为依托,以《闪亮的坐标》节目为例,探析共振传播视角下红色文化节目的融合创新。红色文化节目《闪亮的坐标》在内容制作上,以诵演模式为表现手段,通过建构沉浸场景,将英雄人物同观众的故乡情结联系,实现了节目内容与观者间的情感共鸣;在内容传播上,通过"卫视+融媒体+短视频+网络平台"的传播布局,实现了多频共振,扩大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红色文化节目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凯歌高唱的这几年,传统媒体受到了生存威胁:街头的报刊亭陆续关张,电视开机率逐年下滑。传统媒体该如何最大可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资讯到达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自己的话语权和价值体现。顺应时代,融合传播成为了传统主流媒体的必要策略。近几年,海峡卫视从两岸受众触媒习惯出发,拓展渠道、改革生产模式以及传播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全频道向融合传播转型,取得了一些成绩,《今日海峡》、《青春最强音》、《汤圆视频》、《早餐中国》等一系列品牌节目,在两岸乃至全球都取得一定反向。笔者作为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的一员,试着结合本频道融合传播的实践,对传统媒体如何开展融合传播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