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书,是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中竞争与垄断问题的学术专著。该书以马克思的微观经济分析框架为基础,努力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实证经济学研究传统,灵活地运用马克思的基本分析方法,把中国经济作为理论研究的主要现实背景,在产业组织  相似文献   

2.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1月17日(乙巳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宋教仁偕何小柳赴东京新智分社会晤该社社长宫崎德太郎,联系委托该社上海分社代销《民报》事宜,以“《民报》内容太激烈”,没有达成协议。 1月19日:上海《大陆》半月刊自即日出版的第三卷第二十三号起宣告停刊。 1月22日:《民报》第二期出版。这一期《民报》所刊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学说,略云:“前乎马尔克(即马克思)言社会主义而攻击资本者亦大有人,然能言其毒害之所由来,与谋所以去之之道何自者,盖未有闻也。故空言无所裨。其既也,资  相似文献   

3.
新闻学界普遍认为,"新闻敲诈"的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使用,该词是据马克思作品翻译而来。言下之意,该词当属德系外来词。然据笔者考察,马克思关于"新闻敲诈"的概念与近现代学界、业界、官方所使用的"新闻敲诈"含义并不匹配,也不存在明显的承继关系。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马恩全集》)的记载,其中文版是在俄文版基础上转译,虽参考德文手稿,但笔者猜测该词的含义已偏离了原义;同时,从词汇学的角度看,中国本土亦具备产生"新闻敲诈"一词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4.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在1789年路斯达洛编辑的报纸上就有过这样的警句:‘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站起来吧!’”(《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人提出《模糊新闻学》。这在新闻学科上,倒是一种新创。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一下模糊语言在新闻中的应用。为此,写了这篇长文。命题为《新闻模糊语言初探》。共分十四个章节。一、新闻语言与模糊语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工具是语言。马克思、恩格斯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p525)高  相似文献   

6.
报刊文章中,不时有人引用“风格就是人”这句话。有的引用者说,这是马克思讲的。据查,这句话见于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但是,这句话有个引号。细心人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如果是马克思的话,怎么会加引号呢?其实,它不是马克思自己的话,而是马克思引用布丰(或译为毕丰、布封)的话。  相似文献   

7.
今年《新闻战线》第五期《“名人效应”之类》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说:‘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跪着,站起来吧!’”这句话不是马克思的话。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曾引证过这句话。他说:“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大半生在撰写《资本论》,这部伟大的科学理论著作,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资本论》第一卷最初于1867年以德文出版,嗣后出版了法文版(1872)、俄文版(1872)、英文版(1887)。《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是马克思去世以后,由恩格斯花了极大的精力进行整理之后才出版的。此后《资本论》全三卷本,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和传播。 中国最早翻译出版《资本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前,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中译名何时在中国出现,以后又怎样演变成我们今天谈到的统一的中译名的,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问题。马克思的中译名已有文章作了介绍,这里就恩格斯的中译名作些考证,并以时间为序列表如下: (一)昂格斯:1898年夏天,传教士李提摩太为配合当时中国戊戌变法的需要,委托胡贻谷将英人克卡朴的《社会主义史》一书译成中文,以《泰西民法志》为书名,交上海“广学会”出版。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对马克思作研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很多,其中不少人是以“研究”为名,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或是攻击,或是篡改,企图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取而代之。现简介如下: (一)关于“两个马克思”问题本世纪三十年代初,马克思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1844年)先后公开发表。西方的不少学者把这二本书中的观点看作“新发现”。大肆  相似文献   

11.
(一) 马克思歹咛主义经典著作(下简称:马列著作)是马列主义理论的核心,是马列主义理论的概括和体现。马列著作在中国的出版,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最初只是摘译一些片断。在中国书刊上,最早摘译马列著作片断的是1903年中译出版的《近世社会主义》(日人辐井准造著,赵振必译)一书的第一章中,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段话。以后也出现了马列著作的中译文,我国书刊上最早的马列著作中译文,是恩格斯的《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序言》,刊于1908年1月出版的《天义报》第十五卷上。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中国人才真正找到了马列主义。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当时有不少进步报刊开始刊登马列著作的中译文,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3)
<正>1995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卷首次在中国公开了涉及马克思1842-1843年《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简称《莱茵报》)活动的6份文件。这6份文件中,最能简洁而清晰表明马克思新闻思想的便是《科隆市民关于继续出版〈莱茵报〉的请愿书》。马克思1841年参与《莱茵报》的创办,1842年10月担任该报主编。由于报纸的革命倾向,1843年1月20日,普鲁士政府公布了前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前,回顾一下马克思及社会主义是怎样被介绍到中国的早期历史,是颇有意义的.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的名字,是在1899年.这一年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第123期连载的李提摩太的一篇译文中,曾经两次提到马克思其人(一次译为马克思),称他为"百工领袖",称他的学说为"安民新学".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因是译作,不涉及他本人的观点.1902年9月15日出版的第十八期《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提到马克思其人,译作"麦喀士",并称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此后在《新民丛报》、《大公报》上也陆续刊载了一  相似文献   

14.
据最新消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18种重点图书中,现已有8种已经出版,3种尚未出齐,正在印制有7种。已出版的8种是:《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武汉出版社)、《侵华日军暴行总录》(河北人民出版社)、《“九·一八”事变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抗战名曲100首》(浙江文艺出版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文学书系》(重庆出版社)、《战争和人》(三部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战争与和平》(武汉出版社)。未出齐的3种是:《抗日战争史丛书》(共30种,已出20种,9月出齐。广西师大出版社)、《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23册,已出7册,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的不朽名著《资本论》中,一共提到了世界各国680多个人物,其中有一个是中国人,而且是唯一一爪,那么,这个人是谁,马克思又为何会提到他?这里头倒确有一段掌故……马克思对政治经济颇有研究,虽然没有条件来中国,却在《资本论》中提到过一个中国人。这段话,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的脚注中。马克思在讲到铸币、价值符号、直接从金属货币流通中产生出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时,用小字写了一个编号为  相似文献   

16.
在这次马克思逝世纪念日的讲演会上,很多人会对把新闻工作者视为马克思的主要经历感到奇怪。其实,恩格斯对这点在著名的马克思墓前演说里讲得很清楚。“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接着他就讲道:“他进行的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我们还看到,他在英国创办的工人运动的报刊也不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人类工作——马克思生活记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一本普及性的传记文学作品,但几家图书馆的目录卡都不是分在文学类,而分在马克思主义文献类。卡片上的文字介绍是:“本书是介绍卡尔·马克思生平的普及性读物。书中介绍了许多马克思的有趣的生活轶事,其中有些是第一次和我国读者见面。”事实上,只是由于把本书作者的许多文学虚构当作真实的史实,才产生了“第一次和我国读者见面”的假象。最近,《新闻学研究资料》的编辑要我协助审阅一篇来稿。题目是《马克思和报刊》,有一万多字。文章的主要参考书就是《为人类工作》。由于作者对马克思的生平不够熟悉,看到目录卡片上讲该书有许多内容是第一次和我国读者见面,自然当作难得的材料,于是在文章中引证了该书的大量细节描写和原作者为马克思编造的新语录。显然,这篇文章是无法采用的。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史料》2004,(2):33-33
丰子恺以漫画散文著称,他的《子恺漫画》出版于1925年,《缘缘堂随笔》出版于1931年。但也有翻译集多种,最早出版的是翻译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商务印书馆1925年出版)。其时,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未名丛刊”的一种)已由新潮社于1924年出版。鲁迅说:“我翻译的时候,听得丰子恺先生亦有译本,现则闻已付印,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现在我所译的也已经付印,中国就有两种全译本了。”  相似文献   

19.
古人曾感叹:"死生亦大矣!"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认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注生死,是人类、也是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战国时,中国哲人庄子就思考过这一话题。《庄子.外篇.至乐》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内容十分奇幻:庄子去楚国,路见一具骷髅(古为髑髅),就问:"夫子贪生  相似文献   

20.
经济理论     
《全国新书目》2014,(2):15-15
汉译文库:资本论(套装共3册)马克思著,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97875502243912014-03 198.00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唯套彻底改变了20世纪人类命运的书,也是唯套全球政治家和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