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正午表情》是2006年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创办的一档新闻栏目,它集动态新闻、谈资类新闻和软新闻于一身。动画式的片头片尾,搭建鲜艳的演播室,自然生动的节目主持,幽默诙谐的串联编排,让《正午表情》脱颖而出,并开始让辽宁的老百姓所认识和关注。1.独特的风格《正午表情》是在全国卫视频道午间时段相对沉寂,节目样式单一的情形下,开办的一档谈资类新闻节目。他们以独特的新闻理念和操作方式,把民生新闻作成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故事,镜头更多的对准了人的表情,通过事件中人物表情的展现,“给新闻一张生动的面孔”。在板块上,除了评论类新闻部分,…  相似文献   

2.
杨立 《新闻知识》2003,(12):46-48
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成功地播出了第一档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获得空前的成功。自此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都办起了谈话节目,荧屏上说声一片。中央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一系列谈话节目,聚焦商界精英的《对话》(原先就有一档类似的节目《商界名家》),为倪萍量身定做的《聊天》,以及《朋友》、《艺术人生》、《文化视点》。  相似文献   

3.
《正午茶座》作为东方电台一档面向老年听众群的午间节目,想还原的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王云 《采.写.编》2021,(10):99-100
《圆桌派》是一档全新风格的聊天真人秀节目.由著名媒体人、文化名嘴窦文涛携手优酷"看理想"打造的全新聊天真人秀节目,窦文涛携手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如马未都、梁文道等人,围坐在雅舍内、圆桌旁,每期围绕一个热点的社会话题展开智慧的交锋,激烈的讨论,为众多"精神饥渴"的文艺青年打造出了一档高品质的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5.
五四语境下,翻译文学的经典建构在新文化精英们建设新文化和新道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赞助人理论的观照下,本文从译者的译介、编辑部文化精英的介绍与评论、刊登特别启事及译作的再版等方面,探讨了《新青年》编辑部对《娜拉》经典化的赞助路径.对《娜拉》经典化赞助路径的探析,对当前通过翻译文学经典化的赞助,来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万莹 《声屏世界》2014,(12):28-30
<正>由央视综合频道与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的前两季在央视综合频道深夜跨零点时段拿下了最高0.47%的收视率,创造了这一时段的最高收视纪录。笔者认为成功的一大主因是一种的成功运作模式: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开讲啦》运作模式分析:精英文化大众化在中国,精英文化一直是"经典"  相似文献   

7.
杭晨 《新闻世界》2023,(2):74-77
在电视节目娱乐化、明星化泛滥的现状下,河南卫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植根文化沃土,深耕文化节目,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本文梳理了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分析了河南卫视为何选择“文化立台”这一频道定位,重点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开山之作《梨园春》和近年成为爆款的《唐宫夜宴》这两档节目为例,从两档节目的共性因素来一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成功之所在,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  相似文献   

9.
在《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我型我秀》等娱乐栏目热播的情况下,《百家讲坛》(以下简称《讲坛》)栏目能走红,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是因为它是科技频道的一档高雅文化栏目,不易“走红”;情理之中是因为它也属于一档娱乐栏目,应该受到青睐。这种双重身份的背后体现出的是精英与大众的一场博弈。本文试从电视是收视率控制的一个场、电视是平庸文化的制造机器、电视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等三个方面,来对《讲坛》栏目进行一种反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登场了!洛阳》是一档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探索并致敬了动人心炫的洛阳十三朝古都文化.节目共10期,于11月17日收官.节目开播以来,洛阳的旅游期望数据也随之攀升.本文以《登场了!洛阳》为例,分别从古文化"复活"视听化的宏观意义、古文化"复活"视听化的实践分析、古文化"复活"视听化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古文化"复活"...  相似文献   

11.
宫海洋 《传媒》2015,(8):56-58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博大而精深,其中不仅积淀了大量的古代语言现象,也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在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要更加重视文化的基本元素、基本材料——语言和文字,充分发挥它的先进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的作用,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国成语大会》是继201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传承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一档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大型赛事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经播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所以它的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的播出也备受各界的关注与期待.  相似文献   

12.
科教栏目一个最主要的任务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促使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栏目除了要保持应有的文化品位外,也要贴近寻常百姓,契合普通大众的口味,为大众喜闻乐见。刚开始走精英路线的《百家讲坛》在开播之初也曾面临着不温不火的困境。之后,栏目进行了大胆改革,通过栏目定位大众化、讲述方式故事化、讲述风格平民化、传播形式多元化的调整,更加把观众的认知接受能力与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让观众对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像娱乐节目版一样津津乐道,最终使《百家讲坛》成功转型为"大众讲坛"。在当前大多数电视文化类节目日趋式微的形势之下,《百家讲坛》的成功值得所有电视媒体探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和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只此青绿》是较为成功的传统文化节目,本文以这两档节目为例进行对比分析,从年轻化、现代化、娱乐化三个层面阐释优秀传统文化节目的故事化叙事策略,以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华豫之门》化蛹为碟寻突变《华豫之门》是2004年1月借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古今文化寻根,打开华豫之门"为节目宗旨,试图"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在谈古论今中塑造河南",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泛娱乐化时代,各大电视台利用综艺节目争夺收视资源,造成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制作水平良莠不齐。《非首脑会谈》是一档以外国人为主角的脱口秀节目,以文化交流为核心,旨在彰显各国优秀文化,节目一经播出便大获成功。这档以外国人为主角的节目,如何在众多节目中成功突围,本文将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市场化、商业化大肆横行,收视率绑架了今天的电视节目。对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我们不禁要问,究其本质是文化特征还是娱乐本真?本文根据两档节目中出现的精英正统和大众娱乐两种特性,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和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化者,乃人类独有的生存方式以"化成天下"也;艺术者,乃人类独有的审美方式以"把握世界"也。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此乃正理。广西电视台《金色舞台》就是一档能"养心"和"化人"的有品味的大型综艺栏目。  相似文献   

18.
小说<了犹未了>中主人公齐思逸在这个越来越走向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以其身上所体现的精英文化精神,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同时,正是精英文化的历史积淀及其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所显示的强固,铸就了当今时代齐思逸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的典型.毫无疑问,小说创造的齐思逸的精英文化形象,对我们认识今天精英文化传播中的许多问题,必然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钟文波 《当代传播》2007,(5):108-109
《百家讲坛》是一档以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的节目,它的火热引发了多方的争论.但作为传统文化借助现代媒介的形式传播的典型,它无疑是成功的.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百家讲坛》火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针对蒋艳芳发表的《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一文,作者对其中的一点观点进行商榷,蒋在文中将拯救精英文化为主旨,与大众文化对立起来,并片面以为西方商业电视将文化打入“冷宫”。作者认为:应正确理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使精英文化走向大众以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