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制播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写在前面     
制播分离是当前广播电视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本期发表李向阳的<评析"制播难分离">认为其难点在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框架中"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惯性思维的束缚,只有由原来单纯的营造内部市场与再造节目流程,转化成为事企分离、非营利机构与营利性机构分离的体制再造,由单纯的机制创新转化成为体制、机制改革的联动,才能够在理论上进而在实践上解决制播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与发展,"制播分离"的内涵必须由原来单纯的营造内部市场与再造节目流程,而转化成为事企分离、非营利性机构与营利性机构分离亦即"公商分营"的体制再造,由单纯的机制创新转化成为体制、机制改革的联动.如果继续沿袭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框架内"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惯性思维来实施制播分离,制播分离之"难",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4.
易旭明 《新闻界》2013,(15):39-44
"制播分离"概念在理论上曾造成电视台不制作节目的歧义,但2009年以来的"制播分离"改革实践,电视台尝试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来参与节目制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效益,拓展了"制播分离"的新内涵:电视台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实现有效转制、市场重组合作模式升级、充分运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市场需求形成改革的倒逼机制。  相似文献   

5.
制播运作制度的演变轨迹 1.制播合一走向分化,制播分离范围廓清.我国广播电视业诞生伊始采用制播合一的运作体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助力电视事业的变革,制播一体逐渐走向分化.长期的自制自播导致节目内容缺乏新意,生产成本过高加速了制播合一制度的衰落.制播分离模式应运而生.最初,制播分离是由政府推动,以政策为引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新闻及严肃性节目不实行制播分离,而其他节目可以实行开放式运作,由社会制作机构来完成.社会广播影视制作主体主要负责生产通用性节目,如娱乐类、体育类等意识形态性质不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6.
媒体扫描     
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9月初,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接受贝塔斯曼记者采访时指出,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质量,降低节目成本,丰富节目内容,转换运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调动社会力量制作节目,改变各台自制自播节目的模式。目前改革的重点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制  相似文献   

7.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8.
袁冶 《出版参考》2016,(11):49-51
纵观近几年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制播分离已逐步成为行业趋势.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创造优质好节目而著称的制播分离被期望成解决行业现存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回顾我国制播分离的推行过程,可以说是历经风雨,曲折砥砺.在行政与市场双重作用下的电视产业改革序幕——制播分离,也注定要承受着优势与挑战相伴相生的压力.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也已进入了攻坚之年,如何强化创新功能、优化配置供给、深化产业升级,使制播分离成功助力供给侧改革,成为了众多广播电视从业者的首要任务和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广电媒体制播制度经历了"自产自销的制播合一体制、制播一体走向分化、一波三折的制播分离之路、整体制播分离试点起航"四个时期,政府规制是制播制度调控的主导力量,放松规制是制播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由于广电媒体不同于一般经济体的特殊属性,在推行制播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其潜在风险,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与广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播分离是国内电视界一直追求的目标,学界对此讨论很多,广播电视系统内的改革实践也在摸索中前行。目前普遍公认的“制播分离”的概念为:“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中国电视业制播分离改革历程,从产业化角度来对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分析找出目前制播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播分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节目制作部门的剥离.另外制播分离改革不是一个孤立静态的改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公平公开,因此制播分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宏观的法律政策的扶持、中观的市场机制建设以及微观的市场主体--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公司的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完善电视产业的各个链条,实现改革的最初目的--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这段时间,制播分离又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2009年,上海广电走出制播分离的第一步;同年,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在泉州举办制播分离论坛,第二轮制播分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电视业的制插分离于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10年来,这个为彻底改革中国电视业制作与播出这一核心业务关系的设想,到如今似乎仍是纸上愿景.想要真正付诸实施,现在看来还只能是"雾里看花",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发展对视听节目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目内容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而制播分离制度是解决内容短缺的有效途径。在新媒体平台上,节目制作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播出方不再具有垄断渠道的优势,各种节目制作主体与播出方是平等的市场主体,这是制播分离制度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同时,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是保证节目内容导向正确、健康有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陈伟 《新闻传播》2005,(9):64-64
目前电视业制播分离体制正在启动。所谓制播分离制,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在我国电视业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由各级电视台负责,他们既是节目的生产者,也是播出者。这样的体制成为制播合一制。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编排和播出上。  相似文献   

15.
制播分离是针对电视台内部节目的采、编、播而言的,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而自己则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①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利用制播分离模式来制作高水平的节目?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17.
钱越 《新闻世界》2013,(1):88-89
在三网融合、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轮的制播分离改革势必承担起把广播电视业推向市场化的重任,引领一场新的攻坚战。我国当前制播分离改革存在改革后各机构的积极性不高、制作机构与播出机构的合作缺少市场化、改革后的制作市场缺乏创新形式的节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改革方针政策、健全运营机制,扩大节目流通市场、加强创新能力,打破节目制作局限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前言2005年1月25日,广电总局正式向各有关单位印发了《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其中对于“制播分离”的表述为:“除新闻类、社会访谈类节目外,文艺、体育、科技类节目等可逐步实行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节目的市场招标采购。”今时今日,“制播分离”这个字[在呼声越来越高的中国电视产业化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电视业改革的弦上之箭。并促使了一大批民营制作公司的崛起。究竟什么是制播分离,如何进行制播分离,制播分离能带来怎样的益处,该注意哪些问题。以上这些我们将在本文中详细探讨。一、媒介环境和发展趋势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上海文广与湖南广电的传媒体制改革为例,分析广电"制播分离制"的意义、实质及其困境,指出制播分离应该是整体转制的缓冲和过渡阶段,我国广电体制的改革走向是立足公共服务,形成以国家、社会、市场机制为互补的多元化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20.
"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业规律来说,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分而更应该是合,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性捆合。因而中国广电改革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显然不是优化产业结构,而是为了转变广电市场运行机制的一种探索。当前,制播分离改革最主要的是怎样在转制上下功夫,而不是非要把制作和播出拆开,制播分离作为改革突破口,其实分离不应该是关键词,分制才是关键词。分制也不是用制播来划界而是以可市场经营来划界,而真正的分制改革,则是电视台借助电视播出的节目资源通过企业的市场运作,使其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