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樊水科 《今传媒》2011,(11):140-141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素质的规定性,它受到社会对人才类别、培养规格、学生基础条件等因素制约,是培养模式中的决定性要素。文章思考理工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新闻素养"+"理工特色",即理工院校应该培养深怀社会良知、坚守新闻理想、熟知行业知识和拥有精湛技能的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实际观察为出发点,分析了新闻发言人设立的情况、新闻发言人的活动与内容,并对新闻发布的社会效果做了梳理。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闻发言人的发展走向,即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探讨和分析什么是应用型新闻人才,怎样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即从目的、内容和方法上对本科应用型新闻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的抗辩事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表现为新闻作品中存在有侮辱和诽谤的内容。新闻诽谤即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新闻侮辱即新闻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①具体形式主要有:新闻事实完全失实、凭空捏造;采访时只听取一家之言、未对情况进行核实而造成新闻报道的主要事实失实;报道内容真实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作为部校共建的新成果和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抓手,在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各新闻传播院系以及专业课程,都在探索大讲堂运行的长效机制和内容实施的有效做法。因此,将优秀的实践方式及时凝练并推广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北方民族大学新闻评论课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大讲堂内容随机融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中,形成思政元素素材包,从而构建起大讲堂内容融入的长效机制;同步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适时地拓展了大讲堂的内容,扩大了大讲堂的影响力;让学生复述、讲解、分析和评价大讲堂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并完成线上测试题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大讲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明光 《新闻实践》2007,(10):40-41
记者在众多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中判断新闻价值大小,靠的是平时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以及对经验教训的积累总结,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一种行为定势,即对客观新闻事实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种对新闻事实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就是记者的新闻价值观。什么样的新闻价值观,对新闻事实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总看法和总评价。这种以某种新闻价值观来作为自己行为和认知评判依据或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取向。不同的新闻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称之为“硬新闻”。这些“硬新闻”的显著特点,一是权威性;二是指导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些“硬新闻”怎样实现“软着陆”,即寻求严肃的政治内容与通俗的形式相结合,使“硬新闻”的权威性、指  相似文献   

9.
<正> 新闻是中国目前2千多万网民最主要的网络消费内容。国务院新闻办大力支持几个主要政府媒体建立侧重不同内容的新闻网站;各省和主要的大城市依托本地新闻资源也在建立区域性门户新闻网站:新闻也是大型商业门户网站的核心业务。据统计,有一定内容和影响的中文新闻网站达100家以上,每天发布的各种新闻总计达1万条左右。 作为Internet新闻信息的最终用户,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新闻,每  相似文献   

10.
阿劲 《记者摇篮》2006,(7):16-16
一是新闻报道中内容失误,这是最主要的新闻侵权类型。新闻报道内容失实即主要内容、基本内容贬损他人名誉,造成社会评价降低。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性主要是指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真实,即必须确有其事,对事实的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必须真实;新闻在整体和全面上必须是真实的,即新闻媒介的新闻传播要显示出社会的总体面貌,真实地反映社会。  相似文献   

12.
黎宇文 《新闻世界》2009,(10):101-102
本文将“绿色收视率”理念引入到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提出通过培养“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生态环境,挖掘“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素材,创新“绿色”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模式,建立“绿色”电视民生新闻综合评价体系来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评论节目要发挥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应立足其原创内容的生产优势,引入非新闻元素,打造小而精的融媒体工作室,培养和建立融媒体新闻评论人才队伍,以实现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表达。  相似文献   

14.
融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评论节目要发挥影响力、传播力和引导力,应立足其原创内容的生产优势,引入非新闻元素,打造小而精的融媒体工作室,培养和建立融媒体新闻评论人才队伍,以实现融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创新表达。  相似文献   

15.
新闻的职能是以报道事实的魅力和观点的鲜明性去感染读者,组织和影响舆论,交流思想。标题具有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内容即新闻基本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因而,标题必须言之有物,要有内容,切忌空泛、笼统,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一条重要的制作技巧。对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历来十分强调。比如,在1948年秋,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会议。9月10日新  相似文献   

16.
Vlog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归纳Vlog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即更强调还原真实,更具个性色彩,不拘泥时长更完整,拍摄制作更专业.同时,指出现阶段Vlog新闻短视频存在的问题,如形式大于内容,信息量少;同质化严重,内容重复;阶段性策划多,难有黏性等.并提出Vlog新闻短视频发展的突破路径,即加强策划,平衡...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一张新闻纸,而新闻的内容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的——其实这就是经典新闻理论对新闻本质的基本认识.即新闻源于变动;但实际上.不仅新闻的内容时刻都在变化.其形式也应该是常变常新的。新闻的表现形式之所以需要不断革新.其根本在于新闻竞争的需要和新闻发展的要求,对新闻内容的拼抢是报纸以及所有新闻媒体的天职,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使得新闻传播显现出传播的交互性、渠道的多样性、新闻内容的无序性以及新闻效果的不确定性等新特征。新闻教育面对新的媒介环境应该培养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人,具有全媒体技术和多层级知识结构的人,具有良好网络沟通能力的人。新闻教育应以人文精神为基石,以技能培养为框架,以整合后的教育资源、新鲜的经营管理内容为血肉,以团队教学和实战训练为方法搭建起新闻教育的大厦。同时,新闻教育要担负起培养公民新闻时代传者媒介素养的责任,在培养新闻专业人才的同时,培养未来的新闻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20.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