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是感性的,情感的,音乐教学理应围绕着这一逻辑重心展开.在音乐的世界里,感性把握比理性评价更有价值.高等音乐教育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刘艳 《科教文汇》2008,(21):152-152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将每位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吴萌 《内江科技》2009,30(4):200-200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针对音乐的情感与理性两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论述.文章旨在通过音乐的效用或者说音乐的体验这一角度来对理性认识音乐与感性体验音乐作出一个大致的区别.作者在文中还从情感与理性的偏向出发,简要提及了音乐史上的流派与音乐美学家,意在对情感与理性的复杂关系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5.
吕锦屏 《今日科苑》2010,(18):206-206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抓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特点,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和环境,并进行多层次、多结构、多角度挖掘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培养感性力量的整体达到可能和谐。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情感物化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本质之一是人类的情感,因此,音乐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音乐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不同的音乐形式,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06,(5):27-27
第一次听悻田来未的歌是《最终幻想》的主题曲《real Emotion》,从那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声音。现在,她已经成为夺下日本两大音乐奖项的双冠女王。从2005年12月开始到今年2月.悻田来未史无前例地展开了连续12周每周推出新单曲的空前计划。这12周所发的12首风格迥异的作品,时而”性感”、时而”感性”,悻田来未在音乐上的丰富表现更胜于她性感华丽的抢眼造型!就在这惊人的12周连发单曲计划结束后.这张完整收录了12周连发单曲的《BEST—second session》趁势推出。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融感性和理性为一体的,音乐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塑造人格和民族精神气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音乐的正确认知,对音乐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要有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听觉艺术,我们只有在倾听中才能完成与音乐的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领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倾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从而体验与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苏敏 《科技风》2012,(24):207
音乐是一种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它以生动活泼的感性形式,表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本文对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作用提出系列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19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位将理性与感性音乐做到极致结合的音乐家——门德尔松。他的音乐既有古典的严谨、端庄、典雅,又更多地融合了浪漫的强烈、自由、奔放。集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于一身的门德尔松,对德国音乐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简析门德尔松的一生,以及他的钢琴作品突出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兆博 《科教文汇》2014,(4):134-134,137
在19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位将理性与感性音乐做到极致结合的音乐家---门德尔松。他的音乐既有古典的严谨、端庄、典雅,又更多地融合了浪漫的强烈、自由、奔放。集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于一身的门德尔松,对德国音乐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简析门德尔松的一生,以及他的钢琴作品突出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  相似文献   

14.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鉴赏有别于音乐欣赏,欣赏是怀着喜欢与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认为美好的东西。“鉴赏”是通过对照、比较、评价判断和知识性的欣赏。“鉴赏”和“欣赏”虽只一字之差,其意义却大不相同。“欣赏”又可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更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思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品评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因此,我认为音乐欣赏属于音乐鉴赏的范畴,是音乐鉴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知识认知的过程一般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幼师学生在学习乐理视唱时往往也希望这些知识按照这一规律摆在他们面前,使他们一开始从心理上能够认同和接受,进而理解和掌握。教师合理的构建知识结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以遵循认知规律为导向,是音乐理论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形象教学是“体”,理性分析与技能训练是“用”。摆正两者的关系对于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实际意义。理性只处理了规律与构造问题,而音乐主要表达的是感情感受问题,更多地还是以感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音乐教育应时刻关注这一点。在情感体验教学中,将“耳、眼、脑”进行三位一体结合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音乐运用特有的形式和手段以及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高校德育教育可以摆脱已往古板的模式,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局限与人感性整体的缺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人类丰富的理性认知成果,而且也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本文认为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存在物,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定性。这种规定性是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人的感性整体,是在人的自然感性、社会感性以及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的理性化感性的综合体,它对处于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人具有本体的作用。科学作为一种外在理性化的认知形式,只是人感性整体中的一部分,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只有把它纳入其在人感性整体中的应有位置,才能克服局限性,开创崭新的科学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艺术。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并重视意识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应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就给音乐教学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楠 《内江科技》2014,35(8):96-96
通过感性和理性的鉴赏啦啦操的表演,发现舞蹈啦啦操运动中美的元素,更好地理解舞蹈啦啦操的动作技术特征、文化艺术和音乐要素,对于舞蹈啦啦操进行艺术创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