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这个六七十年代新闻媒体的宠儿,已经风光不再,广播衰落的症结何在?怎样才能止住广播颓势,发挥广播在农村中应有的作用?义乌市广电局在思索和实践中,摸出了一套经验。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5,(5):F003-F003
萍乡市湘东区地处赣西边陲,辖11个乡镇街,近40万人口,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赣西工业区。  相似文献   

4.
国家实施“西藏新疆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工程”一年多来,西藏的广播发射率由原来不到2500千瓦,提高到4000千瓦以上,广播人口覆盖率提高了22.88%,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2003年是“中国广播发展年”。对广播优势的重新认识和广播资源的高效整合,是广播追求充分利用好其外部条件与加强内部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不单纯是政策性要求的结果,也不仅仅是广播人热情召唤的回应,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现。本刊从本期开始特辟了“广播创新纵横谈”专栏,为旨在探讨广播改革创新者提供展现思想的园地。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广播传媒固有的优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广播传媒的地位和作用或多或少地有些弱化。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接踵而至。在如何对待记者站上,从思想到理论到实践,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认识: 其一是“强化论”。广播人的共识是:首先,记者站的存在是由新闻规律决定的。广播新闻快捷的时效性、靠近新闻  相似文献   

7.
8.
9.
孙弘 《新闻采编》2006,(5):18-19
新世纪的中国广播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广播传播受到其他媒体的多重挤压,尤其是电视和网络媒体。要实现广播媒体在新世纪的复兴,首先得了解广播受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11.
<正> 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广播的全球化背景,然而具体到中国广播与国外媒体直接交锋的阵地则是“技术”和“节目”两方面。通过对这两个主要战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邓明洁 《出版广角》2016,(19):58-60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广播期刊正值萌芽初创期,特殊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促成了广播期刊基本形态的形成.文章以分析20世纪30年代广播期刊的基本生态为基点,探究其特征及其在既定的时代语境下履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河北电台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建设,相继了手机电台和新频道,事业建设实现了飞速发展。8月28日河北省第一向农村、农业、农民的专业广播——河北电台农村频道正式开播,使河北电办频道增加到7个,这标志着河北广播事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期特刊登段录沛局长的致辞,杨兴盛台长的讲话,以及各级领导对农村频播的祝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广播人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如今我国的广播事业重新在改革中振兴。在创新中崛起。广播这个传媒所呈现出的百花绽放、竞相争妍的局面,让人欣喜地发现,广播市场的春天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已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一经推出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全国数百家电台的多档节目都采用了直播这种形式,“火爆”的局面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广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19.
广播人与广播收听状态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人是否爱听广播,又是怎样听广播的呢?  相似文献   

20.
“冷战”的消除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国际关系的主流趋势。但是“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世界从此太平。旧的对抗消失,新的对抗又会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