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起源不同。元杂剧起源于金末元初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剧形式,属北方剧种。后来,它又向南方发展,流行于全国,并在元朝中期盛行。名的元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四大悲剧和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  相似文献   

2.
提起元杂剧,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著名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那部《窦娥冤》。剧中塑造的那个命运多舛而又刚烈孝顺的小女子窦娥,以其丰满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各类教学参考书中,都强调《窦娥冤》的情节结构、思想特色及其鲜活的人物个性、本色的语言风格,而且将其作为关汉卿甚至元杂剧的代表剧目来定位。毋庸置疑,《窦娥冤》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窦娥冤》入选课本更多的是因为其反映的反抗性、人民性。至于它在元杂剧中的代表地位则值得商榷——《窦娥冤》实在很难胜任元杂剧代表的角色———近年来高中语文课本又补选了另一部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人们现在对《窦娥冤》的评价是建立在新的批评准则之上的,而实…  相似文献   

4.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一部经典悲剧,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此剧表现了关汉卿对封建社会黑暗吏治的批判及对女性节烈孝顺、善良美好及反抗精神的赞美。实际上,《窦娥冤》通过窦娥的悲剧遭遇表现了关汉卿对一味追求功名不顾亲情的儒家功名观的批判,对盲目行孝的儒家孝道观的批判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儒家贞节观的否定,这种思想意识与元代社会阶层变化导致文人社会地位下降以及关汉卿长期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接触有关。《窦娥冤》表现关汉卿强烈的反儒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的《窦娥冤》堪称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之作,为什么呢?笔主要从学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成就三个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窦娥冤》是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本文拟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作品,从作品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作者意图与矛盾三方面入手,分析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以及关汉卿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之"桃杌"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代表关汉卿杂剧的杰出成就.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在对《窦娥冤》进行主题及其进步意义的分析时解释“桃杌”说:“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这部激动人心的剧作以其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古今舞台上盛演不衰,其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闪耀不灭的理想光辉.  相似文献   

9.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一出感人至深的有名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汉卿写了一个善良妇女窦娥的悲惨命运,通过窦娥的“毁灭”结局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揭示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不仅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而且也是世界著名悲剧之一。《窦娥冤》之所以被称为悲剧,自然与作品中塑造的悲剧人物"窦娥"密不可分。在历来的研究中,窦娥悲剧命运的探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经久不衰,究其根源则是作品中沉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通过对关汉卿笔下窦娥的悲剧命运的解析,追寻女性悲剧的根源,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剧中塑造了窦娥这样一个坚强不屈的妇女形象。从剧作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窦娥的反抗精神,她是一个贞洁、孝顺的典型,她用生命张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谈谈元杂剧     
高中语文基本课目《窦娥冤》节选自元杂剧《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学好这篇课文。下面就结合《窦娥冤》来谈谈元杂剧的有关知识。一、杂剧的结构。元杂剧每本戏一般由四折构成,按开端、发展、  相似文献   

13.
《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十大悲剧之一,是我国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的重要作品.元杂剧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楔子,通常在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课文选的是《窦娥冤》中的第三折。这一折写窦娥被解赴刑场问斩的经过,揭示了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上恶人横行、官吏昏(?)和法制黑暗的真实情况,同时歌颂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由  相似文献   

14.
<正>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通过年青寡妇窦娥冤负屈、惨遭枉杀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人民的顽强的抗争精神。 《窦娥冤》是元杂剧剧本标准的四“折”加一“楔子”的体例。本折前的基本剧情是:穷秀才窦天章的女儿,名叫端芸,三岁丧母,七岁时因高利贷原因,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两年,丈夫因弱病死去,一天,蔡婆婆外出要债,被  相似文献   

15.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倾心打造的一部代表剧作,剧情取材于东汉民间故事"东海孝妇"。《感天动地窦娥冤》作为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其中的悲剧性成因具有多重层面的解读。关汉卿通过窦娥这个代表性的悲剧形象,深刻分析了封建伦理纲常中的"孝道"以及男权中心下的"贞洁观"对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深刻影响——男权的桎梏使女性失去独立的意识,成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和牺牲品。并且紧扣当时社会现实,真实且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黑暗、混乱与残酷的悲剧时代。  相似文献   

16.
师:本节课我们共同来阅读一出元杂剧——《窦娥冤》。课前,我已请了我们班的几位"大腕"把课本节选部分的内容排演了一下,下面有请我们的演员上场。(同学们热烈鼓掌。四位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观看表演。表演刚结束)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作为元杂剧创作第一人 ,在《窦娥冤》、《西蜀梦》、《蝴蝶梦》、《绯衣梦》等作品中引入了“鬼魂”与“梦兆”情节 ,创造了“鬼魂戏”和“梦兆戏”的范式 ,为中国古代戏剧中“鬼魂戏”和“梦兆戏”的创作 ,建构了典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的杂剧代表着元杂剧辉煌的成就,他的剧本渗透着浓浓的女性关照,凸显着元代女性真实的生存状况:敢于冲破旧樊篱和改变自身命运。《救风尘》《望江亭》和《窦娥冤》三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赵盼儿、谭记儿和窦娥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她们被社会所逼,被政权、族权、父权、夫权所逼,敢于控诉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敢于追求爱情,敢于维护自身的尊严,具有光辉夺目的魅力。本文主要对关汉卿杂剧《救风尘》《望江亭》和《窦娥冤》三部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赵盼儿、谭记儿、窦娥的身份意识的觉醒探析,进而深入剖析女性觉醒带来的社会意义,总结这种意识的进步和局限。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关汉卿通过《窦娥冤》表达了对元朝统治的不满,对当时社会现实做出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体现出对于儒家文化落寞的强烈的个人忧患意识。主人公窦娥及其他人物的设计包含着关汉卿的特殊用意,承载着关汉卿个人的生命意识和文化精神,体现了关汉卿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和强烈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