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如何?可简单地用两个命题表述:“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两个命题,各哲学教科书均有阐述,本文仅从逻辑方面,谈谈自己对它们的思考和论证。“哲学是世界观”、“哲学不是世界观”,这对命题是不是矛盾关系的命题?能不能成立?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清楚这两个命题中“是”的涵义。“是”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多义词,它至少有以下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2.
案例: 这节课学习用句型“I love….”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完单词“love”后,我就让学生模仿句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的教学正在进行中.我把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映到屏幕上,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相关的段落。这时.林卉青同学提出了异议:“老师.我认为‘手捏一柄钢叉’这一句中的‘捏’用得不妥当,应该用‘拿’!”我一怔,心想,自己教《少年闰土》已有六七遍了,这个字倒真没留意过。于是,我就对她说:“你读书很用心.善于发现问题,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大家认为这句话中的‘捏’字用得恰当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学习用句型“I love….”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完单词“love”后,我就让学生模仿句型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阳光 《学语文》2002,(6):19-20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而现在是作为“理清思路”的一个“例子”。我认为,“理清思路”就本文而言就是抓住本文的感情线索。利用“感情曲线图”建构问题,紧扣课文,联系实际,质疑点拨,听说读写同步进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感情曲线图”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对课文的深入研读,我们可以设计下列问题:通过大家对文章的预习,课文主要分析了哪几种情感?这几种情感的对象分别是谁?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用下图把这篇文章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考察了“红色”系列词汇——“红颜”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通过对“红颜”以及其词语组合的分析,我们认为,总体来讲,“红颜”一词同红色系列词汇一样,年轻、美丽等美好意义是其主流,虽然它也在某些情境中与“祸水”一词结合,出现负面意义,但这毕竞不是主流,对于“红颜”一词的感情色彩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语学习》2004年第5期张琪昀先生的《说“这年头”》一文认为“这年头”“这年月”所带有的是贬义性的感情色彩,是“贬性时标”,其话语或显或隐地都带有怨天尤人的意思,起码是表示遗憾的意思,话语涵义在于对该时期之某种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贬斥、抨击、讨伐、批评、讽刺等。“那年头”、“那个年月”不带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高效教育好孩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这势必要求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校需要行动一致,向儿童提出相同的要求,给出一致的准则、目标和信念。”但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重要教育者。笔者就良好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及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便捷的网络手段建立良好家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同学问:《挖荠菜》的开头一段仅有一句话:“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对这句话的含义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应该怎样理解? 答: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是这样的一次人类的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张洁是一位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作家,她真心诚意地跟青年读者交流感情,诚挚地希望人们不要淡忘了过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她是通过“珍爱荠菜”来完成上述任务的。所以,文章一开头就满含深情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关于作文的“感情真实”问题批评颇尖锐,争论颇激烈。呼声较高的说法是,作文不应该诱导学生伪装自己,说违心的话,而应该鼓励学生写自己完全真实的思想感情与心理活动。那么这种“完全”的“真实”真的能做到吗?真的做到了又会是什么结果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探讨一下伦理学,也许会对思考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一众所周知,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是社会的存在。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这是无条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是一张关系复杂的网,每个人都身在“网”中,和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价值感情”范畴:价值感情是个人主体从自身与他人的价值关系方面对自己社会存在状况作了某种评价而引发的高级社会情感,是人因为发现自己获得他人、社会承认或遭到他人、社会拒绝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在价值感情的推动下,人力求把自己塑造成社会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文章还论述了价值感情的特点和对社会发展与个人幸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要做好这项工作决非易事.本人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认为,难易是可以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这里的条件我认为就是“感”和“管”.“感”则感化.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起到典范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的关心、体贴.让学生从心目中有个榜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让他们处处以教师为楷模.这就要求教师从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行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让学生从内心佩服,工作就非常容易开展,学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而对学生的关心、体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在感情上缩短师生距离,学生不仅敢于向老师说心里话,而且可以变消极、被动因素为积极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前些天,在熊天平与许美静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媒体的焦点仍是熊天平与陶子之间的拍拖绯闻。熊天平说,这段感情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而自己却辜负了对方,造成双方不完美的结局。目前只想一个人过的熊天平表示,结束那段感情都是因为自己的个性,处女座的他认为自己对感情比较小心谨慎,别人快,他就慢,自己就是这  相似文献   

17.
不少同学常常对他人的作文能得高分徒生羡慕之情,却总觉得自己写的作文难以突破常规,因此认为,作文创新是那些水平高的人的“专利”,而自己只能是作文方面的“弱者”。其实不然,平时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如能选好切入角度,抒写真挚感情,展现奇思妙想,往往也能使自己的作文“出彩”。下面仅以“责任”为话题的一次作文训练为例,略述话题作文出彩的“三招”。  相似文献   

18.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19.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您如何看待这一情感教育活动?如果是您,您会采取其他教育形式吗?  相似文献   

20.
“主观能动性”等同于“意识的能动性”吗——兼与杨年昌老师商榷■郭成振“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关系如何?”对这一问题,《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发表了杨年昌老师“哲学概念关系例释”一文(以下简称“杨文”)。文章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