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2.
杨峻岩 《新读写》2013,(1):42-43
“微型议论”,即议论性的小论文,现今经常出现在中考和高考的阅读试题之中,一般要求写80字或100—200字,分值比较大。微型议论虽然字数少,但写好并不容易,除了要靠写议论文的基本功,更得在“小”字上显特色。具体地说,应该掌握以下四个要领:句,但万不可草率地信笔而写,而直理清思路,做到旬与句之间衔接合理、自然顺畅。  相似文献   

3.
蒲昕昕 《山东教育》2005,(28):18-18
当我把“平”字范写在黑板上,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请小朋友们评一评,老师写得怎么样?”当一个女孩子给我指出“平”的第三笔“撇”碰到第四笔了,我称赞她说:“小天真勇敢,敢给老师提意见,真了不起!”当我再让其他的孩子接着评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是:“平”字最后一笔“竖”应该是尖尖的,老师写得不够尖;老师写的“平”字第二笔“横”有点短;老师没注意顿笔……  相似文献   

4.
朴兆熙先生的行草条屏,笔墨活脱,节奏感强,有很好的书写悟性,有的地方处理得很精妙,如“怕”、“征”、“岭”和“金沙”二字等,均颇富有神韵。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用墨过淡了。古人云:“墨淡伤神”。这幅作品中由于墨淡加之过润,涨墨后笔力稍显不足,如“拍云崖”等字。二是草法不准。如第一行的“水”、  相似文献   

5.
贾锟先生的《香山诗》书作,下笔果断,书写性强,有些字如“香、步”等字写得还是不错的,用印也较好。从整体来看,作者似有较长的书写历史。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草法不准确。草书的法度非常严谨,稍有不慎很容易把字写错。这件作品中有几个字写得不合草法,如“花、里、都、争、头(头)”字。二是字法上形成了不良习气。如“托、云(云)、百、花、南、都”等字起笔较重,收笔较轻。三是章法上过匀。前两行字较小,后两行字较大,并且布如算子,没有变化。建议作者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靠住临一段时间,写作品时可以先集字,使作品帖的面目强化一下。然后由少到多地不断集字书写,直到能变通处理作品中所有的单字,使之形神能与帖接近或风格上与帖接近。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7.
郭可尧先生的“清风明月”镜心作品,用笔果断,行笔自然,整幅作品效果不错。其中“出”、“袖”、“入”字处理得很有神采,用印也很清晰。今后应留意的是:第一,要入帖,尽量避免个人习气。作品中的字还是显得随意了些,而看不到师承。第二,用笔应精准。现在作品中的点画,还欠精到。写得比较好的字,如“出”、“袖”字的竖笔,也缺乏干净利落的切入;其它“清”、“风”、“月”字,就更模糊一些。第三,要注意章法。作品的正文比较在意,而落款缺乏推敲。仅从提按上说,运用就不够充分。因而,显得与主文风格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百里溪 《成才之路》2011,(32):3-I0001
“人”字两笔,一撇一捺,笔画虽少,却不好写。 从书法角度讲,字的笔画越少,越难写。 从社会学角度讲,“人”字两笔,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照“得”字不同音标,通过详细的例子完整地阐述了“得”字、词、句的翻译方法。同时列举了比较常用的得字成语、俗语的参考译法。  相似文献   

10.
刘小兵 《学语文》2002,(5):42-42
“好”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具有多种词性。一、形容词。作形容词是其基本用法。如:好朋友/你好吗?/他的字写得很好/作业做好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得”字,仅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得”字就先后出现了十四处,共有五种用法.笔者发现,“得”字在作品中出现的语境不同,其用法也不同,意思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2007,(3X):I0016-I0016
我来说 下面哪个字写得最大,哪个字写得最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贞溪初夏     
楝(liàn)花、微波、野渡,渲染出江南水乡那和平宁静的气氛;儿童、萍叶、新鹅,表现了乡村孩子那活泼、勤劳的性格。“起”字写风,使人如沐其风,顿觉惬意舒适;“漾”字写波,让人如见其波,倍感心旷神怡。“戏”字下得好,大有随心任意之宜,情趣盎然;“饲”字用得妙,颇具年幼能强之慨,童心喜人。  相似文献   

14.
张维娜 《学子》2014,(9):13-13
一、五花八门的汉字书写 下午两点整,我走进教室,这是孩子们的“午写”时间,我在教室里来回踱步,静静观察着孩子们写字。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要是带“口”字偏旁的字,大部分孩子写得都跟画圈似的,还有几位同学把字“反着写”。我们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写,他正好相反,竟然也能成字。  相似文献   

15.
说“得děi”     
“得děi”字一直处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比较来研究“得”字的产生发展、“得”字的组词造句、“得”字用法的特殊性以及“得”的否定等问题,从而揭示“得”的独特之处,这对于“得”字本身的全面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画部件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要素。开始教简单的独体字,一般用按笔顺分析笔画的方法识记字形。如“人”字先撇后捺.笔顺为先左后右。掌握了笔顺后再指导学生在课本的田字格中描写、仿写。教合体字或结构复杂的独体字时.可以分部件来学习字形。部件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它是由偏旁部首和一些有结构能力的独体字构成的。分却件可以把生字与熟字联系起来学习。如“好”字可以说“女”字旁、“子’字边.而“国”字可以说“□”字框“玉”字心.  相似文献   

17.
历岗 《小学语文》2007,(3):57-57
问:《雷雨》(二年级下册第18课)课文中“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和“我会写”中的“垂”字是倒数第二笔“横”最长,在别的书上看到的是从上面数第二个横最长,到底怎么写正确?  相似文献   

18.
写字时,学生往往图快,把字写得很乱很雉看。这时,我总会用幽默的话语刺激这些不好好写字的同学:“字如其人。咱班霍燕同学的字写得端庄大疗、美观漂亮,就像她的长相。再看咱班董狲同学写的字,真的很像他啊,不但结实还很厚实!我看咱班的每一位女同学都想把字写得跟‘美女’一样吧,谁都不希望笔下的字跟丑八怪一样吧!  相似文献   

19.
《宁夏教育》2013,(12):78-78
首先是要看“字”。如果孩子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的检查的话,他往往不会有那么好的耐心,去认认真真地将每一个字写得工工整整,而是会写得“龙飞凤舞”。我们看到这样的作业,就应该考虑考虑孩子是否真的认真完成他的作业了。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几颗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我至今感谢这位老师,把个“心”字说得这般诱人,不单使当初蒙昧的我,一下子就学会了写这个字,终身不曾忘记和写错,而且常常忆起铁勺这个有趣的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