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图是绘画的灵魂”。本文就构图是绘画语言的组织形式,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以及构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指导艺术实践,提高美术创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鸟画的构图,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对其原理与法则的探讨和研究并非无益。“构图”,古人称之为“章法”、“布局”。南齐谢赫在“六法”里称“经营位置”,东晋顾恺之叫“置阵布势”,说的都是构图问题。中国画的构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需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客观法则。  相似文献   

3.
新武侠电影首先改观了武侠电影的外在美学特征:武术的风格化呈现画面构图的精致考究以及冷兵器的千变万化、光彩炫日。在发挥视觉化奇观的同时,新武侠电影在内在美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武”不再有崇高的价值意义;解构了传统的侠义精神;人物遭受着精神创伤,迷乱了自我。  相似文献   

4.
李强 《考试周刊》2009,(40):53-54
中国画的构图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国画构图虽然加入了一些西方的一些绘画构图因素。构图形式的多样化。了解和把握好“中国画”的内涵,构图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将会越发成熟。  相似文献   

5.
漫谈工笔花鸟画的构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图在传统绘画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一幅形式完美的画面结构,总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工笔花鸟画的构图一般应特别强调取势,虚与实相对;疏与密在花卉构图中关系最为密切,一般理解为少就疏多就密;在构图中还要注意画面中物与物之间要相互照应,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6.
构图即画面的形式美,是对画家特定思想表现的最初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整幅作品的构图,凝聚着作者的匠心,体现着作者表现主题的意图与具体方法.构图是作者艺术水平的具体反映,是“立意”的终极体现.画面是否能够充分“达意”,就看作者如何去营造画面的构图.“对角线”、“圆形”、“s”形等多种画面形式构成画面的动势,给观者多重的视觉冲击力.  相似文献   

7.
构图意识的培养是美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论文通过分析构图在绘画中的作用及构图的核心价值,提出建立绘画构图独立的教学单元的必要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构图的原则和应具有的思维方向和操作方法,运用“画中学画”的方法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下灵活地、创造性地发挥构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Gui,南宋四大家之一,以山水画称于世,他的绘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多突破。首先在构图方面,画“边角之景”,被称为“夏半边”。构图精炼,以虚代实,以少胜多。其次在笔墨方面,创造了拖泥带水皴,画亭台楼阁不用界尺,信手而挥,用笔多变,水墨苍劲。第三,在作品形式上善画卷画,有的画竟达十丈长,跟前人的长图大嶂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史云霞 《现代语文》2009,(6):121-122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自身;而“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大的形象是人们看不见形迹的“道”。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老子在这句话中强调这种乐音、形象给人带来的实体之外的意蕴,留给.接受者无限的想象。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留自”。书画家和诗人在创作作品时,通过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从而产生空灵的美学效果,它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划中表达着无尽的韵味,在一种几乎“无”的状态中达到了高境界的“有”。如南宋画家马致远在构图上采用的“以小变大”的一角山水,在构图上大胆取舍,  相似文献   

10.
乔兰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6):135-136
众多中国油画家的探索使中国油画在“中西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日益丰富起来,他们在点线面、色彩、构图、材料等等的处理上,力求达到中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林广平 《教师》2008,(12):122-123
“计白当黑”是中国传统哲学观之一,既是中国书法结体及章法的一条金科玉律,也是我国传统绘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版式构图形式。所谓“黑无白不显,白无黑不彰”“计白为墨”“画若布奕”“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等都是对其的精妙表达。笔者发现“计白当黑”这一传统哲学观,也融入了现代平面设计;作为“空白”“留白”的设计元素,越来越多地展现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和构图形式中。  相似文献   

12.
构图按照艺术的本质、规律,将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组合起来,构成了特定的意义,这使得形式本身具有了“意味”。作为艺术作品的内部形式,构图是一种典型的“有意味的形式”。素描训练要考虑构图形式所具有的“意味”,主要从三个方面去体验,即形式语言表现的把握、视知觉感受的合理性和审美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三大构成”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点、线、面知识构图、色彩知识着色、立体知识解决现实的三维空间和平面视幻空间问题。而“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构成是组装、安装、组合、排列的意思,即如何安排画面的构图。构图是设计或创作的基础,构图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广告设计、艺术创作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4.
漫画QA     
这一期和我们来谈广大漫画读者所关心的问题:构图。如果把人物、景物、道具以最佳的布局安排于画面中,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这就是构图。在中国画中又称“布局”、“经营位置”、“章法”等。要构思好的构图应从感觉和视觉两方面入手。我们先学习构图的一些常见格式吧!就像围棋的定式,它是初学者必胜的法宝。一、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构图垂直线给人一种稳定、沉着及岿然不动的感觉。水平线则让人联想到大海,有平静、安静之感。垂直线与水平线常常是混合成“+”字形,会强化稳、平、重的心理感受。在平叙故事情节时,常常使用这种垂直…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的最后一天,在学校翊教厅的门口赫然竖起了几块引人注目的展板。走近一看,展板上展出的是我校A七班学生精心绣制的色泽鲜艳、构图生动、充满立体感的“丝带绣”作品。  相似文献   

16.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构图、线条的表现、颜色的搭配等大都是无意识的。如果我们在主题的选择上、目标的确定上,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让他们懂得“画得大”、“画得多”、“画得满”,那么他们在感觉“更漂亮了”的同时,审美能力会提高,自信心便也会自然地做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阮琴老师和幼儿各拿一套《构图说话》进入观摩活动教室.坐定后,老师拿出“爷爷”、“奶奶”两张卡片,让幼儿认清后,贴在讲台前的绒布上,蛮有趣味地叙说开了:“这爷爷奶奶家有个活泼可  相似文献   

18.
渐江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他是一个出家后与前世脱离得最彻底的人.在山石的处理上,多用线条空勾,并没有大面积的水墨.构图特点,其一构图奇纵稳健,层峦叠嶂、空阔幽深.在我国近代画坛上,渐江的地位很高,影响深远.他和髡残(石溪)、原济(石涛),被后人称为“三高僧”,或者加上八大山人(朱:耷),称为“四大高僧”.  相似文献   

19.
倪瓒的绘画风格以简取胜,创有极富特色的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表现出一种极其萧疏空灵、天真淡雅的意境,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从他提出的“写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以及“平远三段式构图”来探究其绘画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夏珪,南宋四大家之一,以山水画著称于世。他的绘画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很多突破。首先在构图方面,画“边角之景”,被称为“夏半边”。构图精炼,以虚代实,以少胜多。其次在笔墨方面,创造了拖泥带水皴,画亭台楼阁不用界尺,信手而挥,用笔多变,水墨苍劲。第三,在作品形式上善画长卷画,有的画竟达十丈长,跟前人的长图大嶂截然不同。 夏珪的画风,不仅笼罩了南宋一代绘画,而且对后世和日本绘画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