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电子出版业发展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电子出版状况 相对于图书而言,电子出版只是刚刚起步.但从整体看,中国的出版业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作为出版行业中的一支新军,电子出版市场成了出版行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电子出版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现阶段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形势下,电子出版业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这对于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何谓电子出版,电子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对电子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80年代出版界出现了一个新的词语———电子出版。电子出版,就是出版过程的电子化,它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图文信息迅速地提供给用户。电子出版是出版业与多媒体软件业相互融合的结果,它代表着当代出版的发展方向。光盘电子出版物是目前较重要...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纵览出版业风云历史,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带来了整个行业的深刻变革,而出版载体的变化则是最为直观的外在表现。就电子出版的出版形式、技术含量而言,行业曾经普遍认为这种出版手段将带来一轮出版行业的“升级”变革。理论上,电子出版的信息表现形式、技术表现手法以及数据的大规模存贮都要远远优越于纸质的图书,大多投身于这个领域的人士也因此抱着乐观的分析和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临近,两岸三地出版界尤其大陆与台湾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起来,从单纯的版权贸易到合作出版,再到数码化、资料库化的电子出版的合作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瞄准出版前沿科技,嫁接电子出版资源,正成为两岸三地合作出版的新趋向。 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传统出版业的革命,DTP(desk top publishing桌上出版)和CTP(Computer to plate电脑直接出版)技术的运用,使编辑出版和制作的生产模式发生了改变,而多媒体光碟及数码化的电子出版更使传统出版从载体材料和性能、生产模式、阅读形态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两岸三地的业界人士以一种崭新的出版文化理念,积极迎接电子出版  相似文献   

6.
2001年美国电子出版业的困难与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高新技术和电子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电子出版业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特点.2001年,美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一定困难,被称为是抑制电子出版业发展的一年.许多专业电子出版公司和传统出版公司的电子出版业务都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能够取得很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还是涌现了许多获得成功的公司.传统出版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7.
电子出版物对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电子出版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子出版业已初具规模,全国共有电子出版单位41家,制作、复制单位上百家.  相似文献   

8.
正当多媒体出版业在世界各地被广为看好之时,美国出版业界的有识之士却正以现实的眼光在思考:多媒体出版业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模式。 图书商与电脑商:唇齿相依 作为组成这一新兴的电子出版产业的两大支柱:图书出版业和个人电脑业,不仅来自不同的企业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电子出版萌芽于 80年代末,起步于 90年代初,发展在 90年代末。今天,我国的电子出版业,无论出版、制作、发行机构,还是载体、品种、复制量,都初具规模,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行业管理体系也日益完备。在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出版社由于对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技术创新意识,对我国电子出版特别是早期电子出版的探索发挥过骨干的作用。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简要回顾大学出版界对我国电子出版早期的探索,对电子出版业和大学出版事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出版社成为我国电子出版的最早拓荒者  …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电子出版成为极具生命力的新的出版方式。它不仅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一场革命,也给信息传播链中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编者特编译一则国外图书馆与学术期刊合作进行电子出版尝试的最新动态,相信它不仅会为我们认识未来图书馆在学术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以有益的启迪,而且也给国内行动迟缓的图书情报专业期刊一个警示:不能再对我们身边的网络出版环境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11.
“怎样用好电子出版权?”、 “怎样当好电子出版编辑?”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曾在电子出版业和学术界内引起了众多的思考。在此我们抛砖引玉.就电子出版编辑应该具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修养问题做一讨论,希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出版物的日趋增多和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也不断完善。本文在梳理我国电子出版政策变化脉络的基础上,以电子出版的三大管理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为文本,对我国既有的产业政策进行内容审视,以期为未来产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促进电子出版业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的出版业正走向多元时代,国有、民营、外资经济同台竞技.与此同时,文化体制改革已经从试点向全国全面推开,可以预想的是,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将向更广、更深的方向推进并有所突破.在这一大背景下,拥有全国二分之一图书出版社、三分之一报刊出版单位,45%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和26%网络出版单位的首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关键阶段,即将迎来新的挑战--首都出版业要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课题,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确立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余喜  饯俊 《电子出版》2003,(10):22-24
“电子出版”这个词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新鲜的字眼,在几年前成为出版业最热门的话题。而近两年这个名词不仅已成为出版业人人皆知的概念,而且已是最吸引出版业关注的一个新领域。那么,“电子出版”在各出版社的实际重视情况和生产情况又如何呢?本人利用暑假时间,采用上网、电话咨询等方式,以及亲自到广州、深圳进行调查研究,并深入暨南大学出版社“电子开发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生产实习,深切体会了目前国内“电子出版”的行情和趋势。对于一个电子出版专业的研究生,所见所闻可谓既欢欣鼓舞,又忧患并存。现将收集的一些资料和自己的一点感受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台湾电子出版业的现状与两岸合作的展望何志韶【台北】编者按:电子出版的问题已经越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出版业的面前,了解同属中华文化的台湾目前的电子出版现状,对我们每个编辑人员来说都是有益的。本文作者是台湾一出版社的负责人,所谈问题应当更为值得参考。文中一些...  相似文献   

16.
何为数字出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4月,J.A.Urqart在卢森堡“科技社会的出版未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电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的概念[5],一言概之:利用电子手段创建、管理、传播出版物的过程。电子出版经历了三次大的技术革命,即告别“铅与火”的桌面出版(desktop publishing),集影、视、声于一体的多媒体出版及In-ternet出现后的网络出版(network pub-lishing)。网络出版作为电子出版技术的一种发展形态,其兴起源自检索工作的革命,在上世纪90年代主导了出版业的变革。2001年10月,Adobe宣布泛网络时代到来,“任何时间、任意地点、任何设备,可靠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出版物的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出版物的诞生是出版业与多媒体软件业相互融合的结晶,它代表了当今出版业的方向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电子出版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一种全新概念的编辑已出现,这就是“多媒体编辑”。  相似文献   

18.
也论出版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创新是出版业变革的过程。这种变革是对传统出版业的扬弃。这一过程包括:革除旧的出版观念、出版制度、出版模式和出版方式,制定和提出新的出版理念、新的出版体制、出版模式和方法,建立起新的出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电子出版的研究可能还没有形成基本的研究格局,与国际电子出版研究有着相当的脱节,虽然已有一些研究者和电子出版从业人员开始关心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流于表层的介绍,对我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并无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电子出版技术进行着一场革命。出版行业的人们都记得,80年代中期,中国的出版行业开始逐步抛弃传统的铅字排版工艺,采用电子出版新工艺,这一变革被人们称作以“光与电”取代“铅与火”。就在这场变革开始后不久,第二次变革又拉开序幕。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电子出版技术已取得的成就,开始把目光瞄准彩色制版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