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寻找共工城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55-57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
寻找共工城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3.
娄崇 《内江科技》2008,29(5):162-163
喜剧小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品给人带来的欢笑,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其语言的幽默。文章以赵本山小品中的精彩对话为例分析其修辞特征,借以说明对外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学华  齐平耀 《科教文汇》2012,(15):F0003-F0003
剪纸是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武杨 《科技风》2012,(9):200
本文通过回顾赵本山20年来春晚小品各阶段的特点和背景,展望中国小品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有对昨天的综合,有对今天的分析,有对未来小品创作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0,(3):8-10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低碳"一词成为高频出现的媒体词语之一。什么是低碳?为什么它会成为当今社会环保的代名词?它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王玥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248-248
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证实它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它负责呢?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官员、大众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学多有褒扬,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并且直面这种现实——电视作为广众覆盖的热媒介的传播效果。今天几乎所有的政党和政府都已意识到官方电视主流媒体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她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书法能作为艺术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于它具有艺术的特质与内核,这就是它是符合美的规律的自由创造。不同的艺术门类或艺术品所以会流传和普及无一例外地符合上述要求。那么为什么有的书法作品写得也不差,但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呢?这就是缺少个性或者说艺术风格不明显导致。风格是什么?它与作家的性情学识以及所处的时代等有哪些关系?风格能继承吗?它又是如何发展的?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梁海  李敬巍 《今日科苑》2007,(22):206-206
20世纪90年代,源自于白山黑水之间的"东北风"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征服了中国亿万观众。赵本山、黄宏、范伟、潘长江等东北艺术家表演的小品,成为年年  相似文献   

10.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128-128,134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二人转各执己见、褒贬不一,但二人转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走红于当代民间,甚至走上了以主流意识为导向的社会艺术大舞台,这无疑证明了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必须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它、认识它,还要进一步发掘整理,进而使之发扬光大,令其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2.
隽武 《科学生活》2013,(7):65-68
修习感恩 上次我们讲到,一些研究证实,持有乐观主义观点的人们活得更长、更快乐、更健康、更成功。既然如此,为什么并非人人都是乐观主义者?如果它是有回报的,为什么不以终极货币的形式,即以幸福来回报,以成功来回报?但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乐观主义者?我们也讲到,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众媒体所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严洁 《科学大众》2011,(10):1-7
“老虎的尾巴赛钢鞭,猴子的尾巴打秋千,绵羊尾巴大布袋,哙鼠尾巴降落伞,燕子尾巴剪春风,孔雀尾巴百花衫。”这是一肯关于尾巴的儿歌。同学们,当你逛动物园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畏多动物都拥有着自己的尾巴呢?什么是尾巴?它为什么会存在?我们人类的尾巴呢?对于尾巴我们并不陌生,但它又有着许多的未知之谜。  相似文献   

14.
杨朴 《百科知识》2010,(12):56-57
在东北民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像二人转那样令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恋、痴迷与沉醉,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二人转那样广泛普及、人人耳熟能详、老老少少都可以"嚎它两嗓子"。二人转在东北民间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民间口头禅,生动地表现了东北民间对二人转的迷恋与酷爱。二人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5.
戏剧小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然而,我们现在所有"小品"的概念却与它最初的含义有极大的差别."小品"一词最早见于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是相对于大部佛经的"大"而言的.从明朝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在明朝,人们提出"小品"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一种专门文体,像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以包括在内.在现代,"小品"指篇幅短小的杂文或其他短小的表现形式,如"历史小品""广播小品""戏剧小品",在明代被称为"小品"的一般文章现代统称为"小品文".近年来,"小品"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由于戏剧小品尤其是幽默性戏剧小品的流行,"小品"一词似乎成了幽默性戏剧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特指.  相似文献   

16.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教育界讨沦的热点问题。但是,对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它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仍然需要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念  程骏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135-135,258
喜剧片作为一种文化艺术所采用的滑稽搞笑手法由于文化内涵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和憨豆的喜剧电影的比较研究离不开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现以文化学为基础,结合西方社会学和心理学中关于滑稽幽默的观点,对比分析了赵本山和憨豆的喜剧片中语言滑稽、性格滑稽和倾向机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09,(16):39-39
提问栏: 鸟儿为什么长不了太大? 氧气增加地球会发生什么?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相似文献   

19.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0):159-159,179
什么是"美"?美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为什么我们认为一些事物美另一些事物不美?为什么同一事物我观赏时认为美而他观赏时却认为不美?我们评价事物美与不美的依据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美又是否真的存在,存在的形式又是什么?本文以为,"美"是对事物存在和发现的整合。它以事物的基本存在为前提,以个人对事物的基本发现为基础,以心灵的特殊感悟为依据。美具有一定相对性,同时美还受到个人生活阅历和世界观、道德观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雪花朵朵开     
《科学大众》2011,(1):68-71
寒冬,百花凋零,却还有一种“花”,它洁白、晶莹,并且会从天而将。它就是我们熟悉的雪花。雪花为什么都是六角形的呢?鹅毛大雪是怎样形成的,关于雪花,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接着往下看,你全部会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