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面气象探测又被称为气象要素,指的是使用目力及气象探测仪器对天气现状及大气状态的物理量进行探测。地面气象探测作为气象工作的基础,在获取气象探测资料、掌握当地的天气实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富裕县气象局气象探测工作中的几个要素,为做好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及天气预报等工作提供有效、准确的气象要素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现代气象装备技术保障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发展,气象研究行业日趋现代化,为了保障天气预测精准性,各类气象探测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探测内容涵盖广泛、装备多样化、复杂程度也较高,跨越到大气层、机械工程、网络装置等多领域。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由各地气象探测中心承担,当下科技进步人们对观测系统稳定性、探测精准性、观测系统效益化等多方面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现代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及网络通讯新型手段需不断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技术保障展开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赵礼铮  何学勇 《学会》2007,(7):49-50
<正>陕西省气象学会成立于1959年11月,在47年历史,组建了天气气候、大气探测与气象装备、应用气象、遥感与环境气象、气象电子信息通信、城市  相似文献   

4.
赵礼铮  何学勇 《学会》2007,(6):63-64
<正>陕西省气象学会成立于1959年11月,已有47年历史了,已经更换了九届理事会,现在是第九届理事会执政,组建了天气气候、大气探测与气象装备、应用气象、遥感与环境气象、气象电子信息通信、城市气象服务、雷电防护、航空气象、大气物理  相似文献   

5.
<正>海南藏族自治州气象局成立于1975年1月9日,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共和恰卜恰气象站。州气象局实行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履行海南州政府管理气象工作的行政职能,对全州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承担全州气象探测、大气预报、气候预测、农牧业气象观测预报、气象服务等基本气象业务及人工影响大气、雷电灾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从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保障角度出发,介绍了我国基于站网信息、探测数据信息、业务管理信息、技术保障信息等多元信息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监控技术及其在业务中的应用情况,旨在对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监控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台风、暴雨、冰雹、龙卷等突发性、灾害性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的主要工具。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气象灾害特别是强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2):I0001-I0001
全球气候变化、台风和暴雨等气象灾害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我国地处亚洲季风区,气象灾害频发,预报和监测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种快速发展的强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目前国际上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只有光学探测设备,没有微波/毫米波探测器。2012年10月12日,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球同步轨道毫米波大气温度探测仪”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项目成果为我国在重大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气象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的立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大气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的被动微波遥感前沿技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雷达领域当中,气象雷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多用于交通、气象以及农业等不同的领域当中。在民航飞机当中,气象雷达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主要专用于大气探测,不仅可以对天气情况进行预报还可以探测出空风切变等一系列的危险因素,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进行预报和警戒,进而有效保证民航飞机的顺利、安全航行。近几年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气象雷达的性能也日益增强,探测功能也愈加广泛。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型气象雷达的性能,进一步体现新型气象雷达探测性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气象探测工作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的气象探测环境则是获得真实、科学气象数据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直接影响和干扰着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工作,应加大气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社会群体自觉保护意识,同时完善气象环境保护机制,提高气象执法力度,降低人为因素对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目前高空气象探测的主要设备,L波段电子雷达探空仪以其在工作效率、数据质量以及探测精度等方面的优势,已在全国大多数台站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L波段高空实际气象探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导致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的数据质量等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气象观测过程中,高空气象探测是其基本业务,随着新一代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应用与普及,一些常见的高空气象探测观测问题会影响高空气象探测的准确性和数据完整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文章总结了一些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包括天线抖动、天线死位、复杂天气等,供业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侯静  胡东平  余小棉 《科技风》2013,(11):37+40
随着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稳定运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前,微电子技术在气象探测系统中已被广泛应用,其电磁环境和电磁干扰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电子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关系到气象探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数据采集的精确度。目前台站气象探测设备如:地面自动气象站、GPS/MET水汽站、风廓线雷达、闪电定位系统等都是精密电子设备构成。本文分析了气象探测系统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电磁干扰类型、来源及其对气象探测设备的影响,归纳了抗电磁干扰的一些方法措施,供其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家气候中心陈鲜艳研究员多年来在重大工程气候监测和影响评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业务和研究工作,带领的三峡工程气候效应评估研究小组主要针对三峡工程的气候监测、局地气候效应评估、气候变化对三峡工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进行研究,研究分析了水库区域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规律,阐述了三峡库区气候基本观测事实,初步揭示了库区气候效应,为三峡水库对气候影响评估提供了科学结论,通过建设三峡库区气候监测系统,提高了三峡库区气候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海东市气象局的前身为海东地区行政公署气象台,成立于1987年8月,2013年9月更名为海东市气象局。市气象局实行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承担全市气象探测、天气预报预警、气候预测、农业气象观测、预报、气象服务等基本气象业务及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市气象局内设5个管理科室,6个直属事业单位,辖平安、乐都、互助、民和、化隆、循化6个县(区)气象局,  相似文献   

15.
气象探测环境是确保测报数据准确的真实基础,观测环境保护具有长期性、持久性,怎样才能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本文根据许昌市气象局观测站近几年在保护探测环境中的实际情况,经历4次迁站的原因,分析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面临的现状和严峻形势,提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一些措施。对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增强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专家档案姚振东1964年4月生于广西。1987年毕业于成都气象学院探测系探测专业,在广西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成都气象学院(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探测系、科研所从事天气雷达地物杂波抑制器及数据处理、传输系统的研制工作。1991年起,承担X波段数字化雷达、X波段双极化雷达的研制以及成果转化和全国推广工作;承担微机、DSP等课程的教学任务。1998年后,主持了雷达数字中频接收机等多个项目。2000年,5cm常规天气雷达多参数化改造的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资助。2003年调电子系,从事气象雷达、信号与信  相似文献   

17.
L波段作为高空气象探测的主要设备,在高空气象探测业务中被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探测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空气象业务探测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对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业务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从而确保高空气象探测的正常运行,保障探测业务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大气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我国对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新技术的研发的重视有着很大的关系,加上国际中对气候变化预报等气象研究计划的实施,带动了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介绍了新型探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人生 陈菊英,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至1988年工作于国家中央气象台工作,为长期天气(气候)预报员和副组长,负责业务服务和科研;1989年以来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为课题组长,重点研究区域性旱涝和强暴雨过程的气候分布特征和旱涝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在气候特征与洪旱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涂长望(1906年—1962年)气象学家。1929年毕业于沪江大学。193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后入读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生。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曾任中央气象局局长、研究员。在气候区域、季风进退、气团与锋面分析、世界大气浪动和海洋环流同中国降水和温度的关系、关于20世纪气象变暖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奠基性的研究,并开辟了中国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领域。对高空气候、农业气候、长江水文预测等做了出色的研究。负责组建全国气象工作,开展大规模气象台站网建设,培训气象科技人员,建立全国气象业务、科研、仪器、资料等方面的管理体系,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气候区域》、《我国低气压之成因与来源》、《大气运行与世界气温之关系》、《中国天气与世界大气的浪动及其长期预告中国夏季旱涝的应用》、《中国之气团》、《关于二十一世纪气候变暖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