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当前国内医学期刊日译汉文稿编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对日译汉文稿的重要性.编审工作的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编审工作实践,对日译汉文稿的名词术语、标点符号、文稿出处的编审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电影片名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唤起观众好奇心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随着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进日本放映厅。由于两国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差异,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就几部在日本和中国都放映过的电影片名的翻译效果来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3.
蒋娟 《科教文汇》2012,(31):133-133,148
谈词语的意合,不能不提到复合词:谈短语的意合,不能忽略成语俗谚;谈句子的意合,不能不提紧缩复句.汉语紧缩复句凝练精短,注重“意合”,言者以意缩句,闻者以意会之,这在别国语言里是少见的.但目前关于汉语紧缩句的定义及归属问题,学者们争论不休.源于此原因,本文试图从汉语“……就……”紧缩句的日译角度、从句子自身特点来探索日汉语的共同特点,找出相似的规律,以期对语法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4.
黄涛 《今日科苑》2007,(12):227-228
在更好的理解翻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翻译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在总结以往的日译汉翻译经验的同时,不断的大胆实践,巧妙运用日译汉翻译的技巧,探索日译汉翻译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中国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希望能为中日在更加广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1982年1月18日,在美国内华达州印第安普林靶场的上空,美国空军“雷鸟”号特技飞行队的4架飞机在作编队飞行训练时,队长和他带领的三架僚机突然呼啸着向地面冲去。随着一声巨大的轰响,四架飞机全部在海里爆炸,四名飞行员无一生还。这一重大飞行事故却找不到出事原因——飞行员是一流的,飞机在飞行前的检查一切正常,天气晴朗,总之,一切正常。这场空难最后成为谜案。  相似文献   

6.
王丽慧 《科教文汇》2007,(5S):180-180,202
要搞好翻译,必须处理好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人类文化的共性决定了其可译性,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其特殊性,这就使得其可译性产生了限度。我们可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解决不可译性问题。然而在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译者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差异,使这种流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王璐 《科教文汇》2007,(11Z):185-186
黄忠廉教授大胆摆脱传统议论,提出了“变译理论”,为以忠实为主旋律的中国译论研究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但诞生伊始,变译理论便引起学界的一片质疑,尤其对文学翻译中的变译。本文结合一些学者的批评性思考,根据其理论内涵。试图廓清变译的几个规定性特征,从而澄清一些学者对它的不解,并促进这一新生的理论体系更加清晰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丁福保(1874-1952年)是20世纪前期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进一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他在中日医学交流方面的工作:详细介绍了丁福保1909年赴日考察近代医学和进行医学交流的情况;对丁氏翻译日医学作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论述。通过对丁氏医学译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传播情况的分析,着重探讨了他在引进近代西医学和日本学用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的成果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晚清中国将日本作为向西方学习的中转站,翻译了大量的日文书籍。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内时局的混乱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导致两国地位的突变。由于维新派的推波助澜,同文同宗以及地理、语言优势,再加上日本对中国的积极友好态度,致使中国派遣了大批学生赴日留学,为日文书籍中译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机器翻译的译前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格式转换、使用受控语言、建立翻译记忆库等手段对原文作译前处理,使之满足机器翻译系统的要求,可达到提高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