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嫦娥三号要准确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首先,用物理图解法建立三维坐标系和开普勒定律,求出嫦娥三号近远月点的坐标和速度大小,结果表明与基准数据误差较小。其次,以燃耗最优为指标,综合考虑速度约束和落点位置以及着陆的安全性,应用归一化的二体模型,得到燃料最优的软着陆轨道。对嫦娥三号探测器推动力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软着陆于地形较为复杂的月球预定区域为背景,研究了高速运行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问题。以燃料消耗最省为设计指标,根据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给出了耗损燃料的最优推力方案,设计了相应的着陆轨道和六个阶段的最优控制器,结合迭代法进行各个阶段的模拟仿真,最后对误差和敏感性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最优降落位置及能量控制研究,使用积分化和图像二值化方法,构建主下降阶段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基于耗能最低的灵敏度分析模型等,运用Matlab7软件编程求解,得到"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近、远月点位置以及降落月面时的具体位置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对于两点边值问题,利用打靶法解两点边值问题。软着陆的最优终端状态是嫦娥三号到达月面时对月速度为零,同时为了提高制导精度,在最优终端状态的计算中应该引入着陆点位置约束。基于燃耗最优原则,利用极大值原理求取推力开关曲线和推力方向的最优控制律,并且在最优轨线计算过程中引入探测器落点位置约束。结合制导律,对制动发动机推力和比冲偏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嫦娥三号已成功完成软着陆,其着陆准备轨道的位置和着陆轨道及其控制策略是嫦娥三号月球着陆的关键问题。运用天体物理相关理论及智能优化算法构建了基于复杂网络的滤波模型和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着陆轨道优化模型,并通过matlab计算及matlab仿真,给出了着陆轨道及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9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作为探月二期的先导星,嫦娥二号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嫦娥三号的“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探测“踩点”,而以上海航天为主研制的月球车未来有望搭载上嫦娥三号...  相似文献   

7.
《少年科学》2010,(11):F0004-F0004
<正>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2"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准确入轨。它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为"嫦娥3"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对"嫦娥3"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相似文献   

8.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成功软着陆,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试题以此为背景,抓住影响探测器运动的主要因素,介绍月球探测器轨道设计工作中的双二体简化模型;在考查考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同时,也让考生对月球探测的运动有所了解,并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兴趣和探索自然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木易 《中学科技》2010,(11):6-7
虽然不时遇到西方“太空竞赛”声音的袭扰,但中国探测太空的决心没有动摇。2010年10月1日,“嫦娥2号”卫星在西昌顺利点火升空。作为嫦娥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2号”卫星将成为之后的“嫦娥3号”、“嫦娥4号”卫星在月球实施软着陆寻找适当的地点。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准确入轨.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赴月球拍摄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这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之后发射的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  相似文献   

11.
《家教世界》2014,(1):50-50
正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三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球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全球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它将完成月表形貌与地质构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必读》2014,(3):7-7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成功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3.
杨巍 《物理教师》2011,32(5):66-68
“嫦娥2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了序幕,它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搭载在“嫦娥2号”上的7种有效载荷,能帮助卫星实现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4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陈英俊 《考试》2014,(3):45-46
<正>【热点背景】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组成,实施二者联合探测。"广寒宫"选址虹湾,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嫦娥三号执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2月2日凌晨,繁星闪烁,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跨越38万公里的茫茫太空,奔赴广寒;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虹湾以东区域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之后"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了漫步月球之旅。这一壮举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又一新起点,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一、嫦娥抱玉兔,月面软着陆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就有一份  相似文献   

16.
曾钊 《考试》2010,(11):47-50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二号作为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嫦娥二号”的顺利升空,必将成为2011年高考命题的热点,本文对这一热点从化学角度进行全方位分析,希望对同学们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6月,中国航天员在"天宫1号"上的太空授课是否让你兴奋不已?2013年12月,还有一个会让你兴奋的事情哦。那就是——"嫦娥3号"要登上月球啦!这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探测中最关键的一步。完美组合:着陆器与月球车"嫦娥3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它还携带了一个月球巡视器(俗称月球车)。着陆器的设计寿命为1年,能完成许多科学探测任务。它有4条支架腿,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测距测  相似文献   

19.
时事看板     
01嫦娥二号金秋探月10月1日,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10月7日,嫦娥二号卫星在椭圆环月轨道飞行正常,按计划进入预定环月工作轨道,即100公里的环  相似文献   

20.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 从"月亮城"西昌起飞到软着陆月球完成精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让我们共同回顾"嫦娥"一路走来的精彩镜头,感受中国探索未知空间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