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使用动机的关系,为应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手机成瘾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北省三所高校的800名被试进行测试。结果:8.4%的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手机成瘾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r=0.46,P<0.01),并且特质焦虑对手机成瘾有正向预测功能(F=63.13,P<0.001)。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三者的关系成立(RMSEA<0.08,IFI,CFI,GFI,NNFI均高于0.9),路径图显示,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特质焦虑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手机成瘾,特质焦虑是诱发手机成瘾的重要原因,手机使用的娱乐动机在二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对手机的使用出现了类似于成瘾的心理行为特点,其中不乏高校大学生.借助于手机成瘾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陕西省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孤独感虽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因社交抚慰而造成手机成瘾有显著影响.同时,大学生手机成瘾又反之对其孤独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是近些年来社会及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不正当使用手机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健康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正当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及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源于多方面因素。本文就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改变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及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骢 《林区教学》2015,(2):118-119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通过问卷调查与谈话等方式,对部分学生和教师就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试图较为客观而正确地掌握和分析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大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使手机等现代化设备成为促进大学课堂教学,推动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没收手机行动"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问题的广泛关注,大学课堂到底该不该禁手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会怎样影响学习效果,影响程度如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焦点小组访谈,在调查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验证手机上网与课堂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方法、手机媒介素养三个层面提出改进课堂学习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率的增高,由手机引发的手机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明显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2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具手机成瘾倾向的发生率是4.37%。男女生之间手机成瘾倾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危害,并提出了戒除手机成瘾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手机成瘾现象在大学生中十分普遍,本研究分析大学生成瘾现象的成因,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从社会、学校、心理、大学生自身四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使用手机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手机的广泛使用对现代人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进行随机抽样测量,试图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的一般特点,及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的影响。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有手机成瘾的倾向性,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及心境改变四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别。对自我控制聚类分析后,自我控制各分组在性别、年级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其对手机成瘾也有影响,尤其是自我控制的冲动性维度和自我中心性维度对手机成瘾有明显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手机文化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部分大学生甚至手机成瘾。所以研究如何调控沉迷手机文化中的大学生,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青 《林区教学》2014,(4):122-123
手机上网终端对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和心理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手机上网终端受时间空间局限较小,具有方便快捷等独特的功能结构和优势,与大学生的网络使用需求更加匹配,但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降低了他们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增加了形成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西某高校学生的手机消费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揭示了当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一些特点。大学生手机"热"的背后是大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理性追求的结果,同时大学校园手机"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予以充分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对手机依赖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国内外都将研究对象集中在青年群体身上,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结合,着重考察了性别、自尊、性格等变量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关系。此领域的国内调研在心理学、社会学维度的展开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微课、MOOC、弹幕、手机课堂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开始走进课堂。本文就"Here课堂签到软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围绕其使用方法、使用效果、效果反思几个方面,对一款手机签到软件应用于高校课堂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学生拥有手机已很普遍。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拥有状况、使用状况和消费心理的调查,指出大学校园"手机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招生宣传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高校招生应该调整思路,要更加注重招生宣传的长效性和针对性。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招生宣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要求,手机客户端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宣传方式存在的弊端,使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更加高效完善。  相似文献   

16.
智能手机是现代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全能媒介,渗透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课堂教学效果受其影响较为明显.通过调查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手机应用与课堂学习效果的关联性.分析表明,手机依赖已严重影响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的教学情况,不同程度降低学生实践和理论课堂学习效率.为此,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提出改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互动、加强自我管理、合理利用智能手机等建议,科学化提高体育专业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手机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助长攀比之风,加重了经济负担;削弱学习动机,耗费学习时间,影响着学业、人际交往以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防治大学生手机成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全方位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来电显示Modem的电话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具有来电显示功能的Modem,介绍了如何利用Delphi开发电话管理信息系统。可方便地按条件查询打进或拨出的电话,并可对信息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办公自动化的程度,具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工具,以手机为核心的文化传媒已成为新的文化因素嵌入到校园文化中,并成为校园文化最活跃的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谐校园文化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而手机传媒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高校手机文化传媒中潜藏着一定的危机,如不加强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将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正视手机文化传媒的消极问题,是建立和谐校园文化、实现高校文化建设与健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3,(4):11-18
归纳妈祖题材电话卡品种,阐释其图文内容种类,探讨妈祖题材电话卡对传播妈祖文化的功用,提出进一步丰富妈祖题材电话卡内涵以壮大妈祖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