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中盆地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市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城市靠近渭河是为了方便生活用水和航运。城址选在渭河北岸可取山水之阳,但北岸支流少,泥沙多,供水条件不如南岸,且北岸平原面积狭小,渭河的北迁又使北岸侵蚀严重,易于滑塌,地形不稳,使秦后期及其以后的都城城址向渭河南岸发展。严重的河水与地下水污染,使渭河及附近无法供应城市生活用水,所以只能改用渭河南岸支流作为生活水源。而既不能作为生活水源,水量的暴涨暴缩及含沙量越来越大又使渭河难于航运,水患频发,是汉至隋唐及以后的城市选址不断向南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陕西是一个内陆省分,但在古代航运有其光辉史绩,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汉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运输网已四通八达。陕西境内主要河流渭河,其沿岸曾设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以便利漕运和交通。唐末以后,我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交通运输特别是水运逐渐衰落。经过五代数十年的长期混战,渭水不再进行漕运。渭河本身水浅沙深,加上航道长期失修,现已淤塞不通,沿流的港口、码头和津渡也大都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3.
隋唐两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强盛时期,两朝都以今关中腹心地带的长安为都城,在此两朝强盛帝国的影响下,今陕西境内的航运事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各项航运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克服了渭河航运上的重重困难,维持了最大可能的航运量,尤其是在特别时期能够迅速组织汉江上的大规模航运,基本保证了都城长安的粮用所需,这对长安作为国都从经济供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航运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我国早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了大规模的水上运输活动了。从商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舟”字的字形可以看出,那时的船已经不是独木舟了,而是木板构成的,在船体结构上已经考虑到船体的  相似文献   

5.
隋唐永丰仓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丰仓在维持隋唐时代京师长安城居民经济生活、保障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行诸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探明永丰仓确切所在,对隋唐时代邮驿地理、漕运、经济、军事等专门史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与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分析驿道里程、渭黄汇流口位置、军事攻防行动、古代粮仓选址规律、关中漕渠尾闾所在和居民口碑史等方面因素,考定隋唐永丰仓故址实际位于今潼关县港口镇西村附近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区河流及水系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河流密集,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的含义古今不同,唐时有滈无(氵皂),明清有(氵皂)无滈。近代滈水断流,名存实亡,(氵皂)河已成一条天然排污渠。所以,八水系指东部的灞河、浐河;西部的涝河、沣河;南部的洨河、潏河;北部的泾河、渭河。西安地区河流的名称古今大体相同,但水系组成与河道的平面形态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水系组成来看,灞、浐、沣、潏曾都单独入渭,为渭河的一级支流,近代浐、潏分别注入  相似文献   

7.
渭河流域是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灿烂文化的地方,它至今仍是西北地区经济中心的所在。古今渭河水系有着明显不同,探讨其历史时期的水文状况,复原有关的自然面貌,可对认识渭河水系的演化规律和渭河流域的开发过程提供参考。一渭河在《诗·邶风·谷风》中已有记录,而在《尚书·禹贡篇》、《史记》、《汉书》中有粗略的描写,三国时的《水经》对渭河有较系统的叙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极其详尽地记载了渭河水系的情况。这是我们能利用来研究渭河流域社会、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可宝贵的材料。《水经注》有关渭河的卷帙里载有二百四十九条大小河流的正式名称,加上某些河流的别名、俗名三十个,共有二百七十九个河名。这些河名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水运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肖大选表示,中国港口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港口发展已成为当前亚洲及世界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肖大选在2006年6月8日举行的中国日报跨国公司总裁圆桌论坛长三角发展国际峰会上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和地方将加大对  相似文献   

9.
话说漕运     
“运河水,万里长,千船万船运皇粮;漕米堆满舱,漕夫饿断肠;……”这首抒发漕夫苦衷的小调,过去曾经长期流传在运河沿岸的船家之间。它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漕运制度的残酷和漕丁、漕夫的苦难生活。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内陆高原山地,是我国湖泊集中分布的省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湖泊水面积约16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0.28‰,集水面积9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1‰,总蓄水量288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地区,以中小型淡水湖泊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兼有灌溉、供水、航运和发展水产之利,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历史上从来就是人民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摇蓝,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涪陵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与长江汇合,这就是红军长征时,往来渡过两次的乌江。在古代,它是川贵间物资交流的大动脉。说起乌江的航运来,就不能不谈到世界上罕见的“歪屁股船”。它是征服乌江激流险滩的特种船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乌江天险长期斗争的劳动结晶,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2.
白洋淀区域以今白洋淀为核心,依托历史上以西东二淀为主体的冀中洼淀及相关河流,形成了白洋淀区域航运网,是漕粮、战备及贸易等大宗物资的目的地、中转和集散地、产地,承担着人员转输任务;常态下的白洋淀航运是承托淀区集市贸易的载体,而帝王驻跸水围,则彰显了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功能和地位。对白洋淀区域航运功能的历史考察,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内河航运的历史与文化,思考其在现实中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6月19日,第二届中国航运企业发展战略论坛暨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水运管理》和《集装箱化》理事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航海学会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水运管理》、(集装箱化》、西东海事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航海》《航海技术》和《上海海事大学学报》协办。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徐祖远,中国航海学会秘书长赵东野,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  相似文献   

14.
浅谈供水工程渗渠的设计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渗渠方法开采利用河床地下水,是解决北方河流不能均衡供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况且同时能降低工程造价,简化工艺。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就渗渠位置的选择、布置形式、构造、水力计算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计探。并提议:在运作过程中,要根据情况,应设计合理;施工应严把质量关;要控制取水量。  相似文献   

15.
水运管理类专业设置讨论会,广泛邀请了交通部教育局、水运局、地方航运部门有关领导同志和该系五十、六十年代毕业的长期在港航、科研、设计等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校友共22人参加,于三月二日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汉江水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江源于汉中宁强境内大巴山北坡之蟠冢山,蜿转曲折地穿流于秦岭、巴山之间,是联结陕南、鄂西和汉口的唯一水路。本文拟探讨清代汉江水运的变迁及其原因。一、清前期汉江水运的滞缓、兴起与发展清初,汉江水运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经明末兵燹之后,最先恢复的是汉江支流丹江的水运事业。尽管唐代以来曾多次有人谋开发丹江水运,但丹江水运在明中期以前并不发达。嘉靖以后,由于陕西商人多穿越秦岭前往两湖经商,丹江水运才变得重要起来。这一点,从丹江水运枢纽龙驹寨的商业变迁情况可以看出。但明末战争期间,丹江流域为重要战场,商路断绝,水运停顿。至清顺治年间,局势大体底定,道路渐通,遂有于此重举商  相似文献   

17.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联系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渭河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和地理分布区类型;通过数学聚类的方法,分析渭河河岸带与其他9个毗邻的河流植物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渭河河岸带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59科、193属、277种,其中110属(占总属数的56.99%)的种子植物是温带地理成分,45属(占总属数的23.31%)是热带地理成分。研究认为渭河河岸带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到温带的过渡性质。(2)经过聚类分析得出:渭河河岸带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与黄河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与乌江、香溪、嘉陵江等河流的关系稍远,与延河、汾河差异明显。研究认为植物区系成分具有纬度地带性,纬度越低,热带地理成分越高,纬度越高,温带地理成分越高。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是我国主要航运区域之一。解放后客货运输发展迅速,船舶运力增长很快。相比之下港口建设较为缓慢,码头泊位极度不足,港航之间出现明显比例失调状况。为此,今后必须大力加强港口建设。文章认为,建港工作是百年大计,要有全局观点,统盘考虑,既要考虑长江下游区段各港间的布局,又要研究港内各环节的衔接。作者提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研究价值的九个问题,最后对长江下游港口布局提出了近、中、远三个时期的设想。展望将来,这里将建成我国的“工业走廊”,与沿海、远洋各航区连接起来,成为世界航运繁忙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9.
改革我国水运经济管理体制,是当前交通部门贯彻执行调整国民经济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搞好这项改革,对于充分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对于迅速改变我国水运落后面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和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这些为我们的水上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造船事业的悠久历史,素为世界各国所称誉。早在原始社会里,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制作了我国古代史上最早的船只——独木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