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有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又说: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那么,是不是冬天吃了萝卜就真的省了医生的药方呢?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吃萝卜对人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湖北行     
中国有句民谚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旅游指南上则介绍说:“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省会武汉坐落在长江、汉江和浠水这3条汀的交汇处,武汉二三镇联市,桥梁沟通了汉阳、汉口、武昌3座历史悠久的濒江城镇。”而通过那些专门的金融类杂志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这里盛产钢铁,有发达的玻璃制造业和化工工业。湖北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书店里有一本常年的畅销书:<奥运英语300句>.奥运带动的学习外语的热潮覆盖了社会各阶层,从幼儿园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都开始学着用"hello"来代替"吃了吗".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风景骈句。谢诗中的风景骈句主要有三种形态,体现了立体空间之美、光色印象之美与原生态的地理风貌。在山水诗创作中,谢灵运充分利用了骈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自然风景的美,树立了以骈句写景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18岁时,我坚信,爱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只要能与所爱的人在一起,我宁愿每天只吃萝卜咸菜:20岁时,我开始怀疑,贫穷的爱情是否能让女人保持似水柔情,而男人是否能够只满足于"今天我请女友吃了一顿饺子"?现在的我相信,生活品质是爱情的可靠基础,贫穷的爱情会将所有的浪漫与美好的幻想一点点磨灭……不是我们太现实,是这世界让我们不得不现实。  相似文献   

6.
头伏萝卜     
正《本草纲目》中说,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金华有两个萝卜,一大一小。大者,产自盘前——婺城北山之顶,块头粗的,五六斤重;小的出自兰溪,一个不足半两,乃天生的腌货。萝卜品质,无关块头大小。在农人眼里,只有经霜之后,萝卜才迎来一生中最美的年华。时令就是这么神奇。萝卜虽无早韭、晚菘这般任性,亦有自己的禀赋特性,始终不渝地循时而长。  相似文献   

7.
说起杭州百年老店山外山菜馆,一向对美食情有独钟的杭州人都知道,那里有几道鱼馔佳肴“八宝鱼头皇”、“精品鱼头王”和“极品鱼头皇”,品尝起来真是妙不可言。有句俗语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众人口碑。”“山外山”的这几道名菜,经广大顾客传扬,使得整个杭城都家喻户晓,他们说:“吃西湖醋鱼,要到楼外楼;吃笋干老鸭煲,要到张生记;吃千岛湖鱼头,要到山外山。”于是不少杭州人每逢节假日挽妻携子或呼朋唤友,慕名来到“山外山”品尝这些鱼鲜,以饱口福;后来名声越传越远,连那些对“吃”颇为讲究的上海人也风闻这道名菜,到了杭州便必到“山外山”…  相似文献   

8.
南华是滇西的咽喉要道,它历来的自身物产都是些山上的农副产品,自生的有菌子野菜,人种的也只是些萝卜青菜土豆之类,所以大道绕不开它,外面的人却只是路过.我二十年前写有关抗战时期远东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的故事,无数次驱车经过南华,同其他路人一样,也只在沙桥小镇一停,人吃饭车加水;若逢冬季,便在天子庙坡停车买萝卜吃.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民谚     
春节回家,见到母亲,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暖瞬间溢满心胸。出嫁为妇,加之在外地工作,一年之中难得有几日呆在母亲身旁。看到母亲76岁了,但依旧身板硬朗,心里便觉得踏实和幸福。吃饭的时候,我端起饭碗就吃,母亲说:"吃饭先喝汤,肠胃不受伤,忘记了?"一句平常的话,倒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屋后有一片桃林,是母亲亲手栽种的。红艳艳的桃花开过,红红的桃子成熟之后,当我贪婪地吃着鲜桃,母亲便告诉我:"桃养人,杏  相似文献   

10.
与你无关?     
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是一句粗鲁、冷漠的话。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你有关。我还在念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吃,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物品全部被烧毁。因为当夜值班的  相似文献   

11.
唐代大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是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更是流传千古,传诵不衰。对于句中的"落霞"一词,百度和教科书的解释为"晚霞"。其实,这是一种文化的误读:这里的"落霞"和"霞"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指的一种飞蛾!"落霞",确切的解释为"零散的飞蛾"。百度和教科书对"落霞"的解释有两个释义:其一指晚霞。举例便是王勃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出现了大量的风景骈句,这些风景骈句主要有三种形态,体现了立体空间之美、光色印象之美与原生态的地理风貌。在山水诗创作中,谢灵运充分利用了骈句的形式特征来体现自然风景的美,树立了以骈句写景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傅淑青 《文化交流》2016,(10):75-78
正这几年,每次往返老家浙江浦江,笔者总会去嵩溪村走走看看。嵩溪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今有千余户人家、3000多人。在这个很大的村子里,笔者找寻并感受遗存千年的民间文明。千年沉浮,遗世独立浦江有民谚:"浦江无高山,出在嵩溪鸡冠岩。"鸡冠岩在浦江东北部,形势险峻,树木葱茏,素有"浦江第一名山"的美誉。鸡冠岩南麓有一个依傍  相似文献   

14.
吃饱不读书?     
张鸣 《文化博览》2006,(9):10-11
也许可以这么说,一个"吃"字和一个"家"字,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的价值取向。什么都可以丢开,就是这两个东西丢不得,实在被逼到墙角了,高尚一点的人可以为了家而牺牲吃,而品性差一点的则往往为了吃而牺牲家。"吃"作为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多数人活着是为了吃,而不是看起来更为合理的吃是为了活着。食不果腹的时候当然谈不上价值观,但是只要国人有了余钱剩米,吃顿好的,或者顿顿吃好的,就成了人们每日的不懈追求。国人有福,吃顿饺子都要攒肉票的时代总算过去了。虽然农民还很苦,但解决了温饱并进入小康的人家毕竟很  相似文献   

15.
艾珺 《文化学刊》2012,(1):184-186
读书人、藏书家以读书藏书为事,嗜书如命,自属当然。清代,在读书界有个流行颇广的说法:"事冗书须零碎读,日爱评书兼读画,日有一泉惟买书,鬻及借人为不孝。"前三句讲的是读书,末句说的是藏书、爱书、惜书和借书。除了末句今可见吴让之刻的闲章,前三句均可见有徐三庚氏的状况存世。  相似文献   

16.
无题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于《诗经》中的这几句话,很小的时候便已见过,在别人的新婚之家中,便有那两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时便认作为普通的贺辞,稍具文采而已。而“死生契阔”则是一部老电视剧《京华烟云》中的一句歌词,配于那动乱的年代倒也契合。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的"美食哲学家"布里亚·萨瓦兰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告诉我你吃的是什么,我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如果这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货真价实"的话,那么对一个民族而言,则更是恰如其分。嗜好美食且在餐桌前留连忘返,是高卢后裔和龙的传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中国在国际舆论引导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成效离预期总有差距。2014年,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分析其中关键,“首脑外宣”功不可没。“领导人一张合影,比媒体发多少篇稿子都有用”。虽只是一句笑谈,但的确反映出了2014年中国推进“大外宣”过程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阜阳巨变的原因之一是近300万打工族的劳务大输出。阜阳农村实行责任制和农业机械化以后,不少的农民处在了“3个月种田,1个月过年,8个月空闲”的状态。多余的劳动力先是自发地,后是有组织地向需要劳动力的地区流动。在北京西客站,参加施工的两万工人中,有1.5万是农民,其中也有不少阜阳人。阜阳打工族已经遍天下。全国除了台湾省以外,其他各省市都有阜阳人,1994年就达214.7万人次,年收入估计有30亿元左右。因此当地有一新民谚说道:“打工跑外乡,一年盖新房,二年娶新娘,三年  相似文献   

20.
闫华 《生态文化》2011,(6):35-36
说到麦子,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面食。我国地域辽阔,因环境和气候的不同,自古以来就有南北之分,南方人喜欢吃米类食物,北方人则喜欢吃面类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