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当前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收视的个性正在得到尊重和强化。受众的收视习惯正在向多平台化、移动化、高清化、多维化、跨国界化、互动化和跨时间化方向发展。由此,电视行业也正在经历一个全面数字化、多平台化、移动化、高清化、全球化、市场化、多维化的时代;传媒的地域和语言界限将逐步淡化;内容的创作过程受众也参与了进来,内容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资本运作全球范围内已成普遍之势;现存的付费电视与免费+广告的视频运营方式还将长期存在。在此背景下,一个平民视频狂欢的时代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动画片的主要受众群为低幼儿童,于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黑猫警长》、《舒克和贝塔》之类低幼化的作品仿佛就是动画片的范本。而事实上,动画片的受众中还包括大量13岁以上的青少年,但过于低幼化的动画作品引不起他们的观赏兴趣。从年龄特点上说,13岁以上青少年对动画片的迷恋和依赖程度甚至超过低幼儿童。据尼尔森观众收视调查,我国大城市中电视剧、动画片、新闻的收视率分别为20%、18%和10%到13%。  相似文献   

3.
电视这一新的环境因素对儿童有着两方面的作用,有喜有忧,关键在于儿童收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和如何收看电视节目。本文尝试从儿童受众的心理特征出发确定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并以儿童受众的收视需求为出发点,探讨在转型期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儿童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理念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4.
任民壮 《视听》2012,(5):10-11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将正式迈入"5亿网民"时代。虽然电视仍然是最多受众,影响范围最广的媒体,全国有99%的受众半年内看过电视,远超过其他媒体(《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1》),但在这个网络高速迅猛发展、互联网用户激增的年代,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海量化、互动性强等优势仍然对电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大量电视观众被互联网分流。  相似文献   

5.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戴维·莫利是文化研究学派中从文本研究转向受众研究的关键人物。在莫利看来,文本意义的解构既受制于受众个人的“文化符码”,又受制于受众接受文本时的家庭收视语境,要把收视行为放置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等更加广阔的语境下来研究。莫利的民族志研究方法有效地发掘了受众解读文本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开创了电视受众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任保国 《传媒》2006,(3):63-63
所谓核心受众是指一个电视节目最主要的收视群体.每个节目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看的过客;另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坚持收看的固定受众.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经常评价节目内容,甚至通过电话、信件与节目组保持联系,这部分受众就是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通俗地说,核心受众就是铁杆受众.正是这部分核心受众会将他们对某一电视节目的痴迷和忠诚幅射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他们的高度参与可能会使某一电视节目或电视台获得成功,并有可能将节目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社会.所以,准确地分析和研究核心受众,研究电视节目怎样定位才能吸引和保持核心受众,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廖敏 《新闻知识》2006,(7):79-80
自从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公众发射台开始,电视作为一个新兴大众传媒,依托电子技术进步,以直观性、即时性、现场性的魅力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铺天盖地、各种传媒极为发达的今天,根据大学校园受众独特的知识层次和化品味,对高校电视准确定位,建构独特的生存空间,实现受众收视习惯的“突围”,培养相对稳定的受众,实现传必求通的目标,是目前各高校电视台普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国内综艺节目的竞争日益激烈,与以往传统娱乐节目单向传播的方式不同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视率,电视从业者越来越以娱乐节目受众群体的需求角度来制作节目。由于传媒时代的开放性与竞争性,我国综艺节目不仅面临着同行业的竞争,还要面对海外娱乐节目的冲击,受众因此对综艺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对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进行分析了解,才能不断满足各种类型受众的需求,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0.
徐立军 《视听界》2014,(4):124-124
上个月,去美国洛杉矶参加了2014年全球受众峰会(The World Audiences Summit),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个每年一度的全球受众测量和收视调查同行的聚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因素,电视也随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也拥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电视媒体进入了一个新发展的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别是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受众消费电视的心理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在进行电视栏目创新的时候对受众的收视习惯的变化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正是这样,“草根性”、“中产阶级性”、“公民性”等宏观语汇已经不能与它的深刻变迁相符合.本文简单分析受众收视变迁过程中的一些特点,并阐述这种变迁与栏目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受众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节目收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电视受众的心理分析,并对其审美心理进行探讨,得到其认可的新闻类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职业形象,再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塑造,以期在节目一开始便留住受众,从而更进一步的展示节目的知性美和含蓄美。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口达800多万的少数民族,在电视收视习惯上,土家族受众与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原因,在这些差异背后也有土家族的文化习俗、文化背景所展现出来的特点。本文将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对土家族电视受众的收视行为习惯及其原因和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长期以来,电视媒体的财经频道未能摆脱对娱乐节目的依赖,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时代受众收视方式的改变,大大增加了培养目标受众的难度;另一方面在于开路频道难以摆脱收视率的围困,以至于财经频道的专业化之路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交车载电视受众调查——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孙琦  孙琳 《当代传播》2007,(6):73-75
我们依照随机抽样原则,对唐山市区公交载电视受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描述了乘车受众的基本特征、乘客收看车载电视的基本情况和对车载电视的评价,以及城市公交车载电视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下电视剧已成为提升频道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最有效、最快捷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剧《哑巴新娘》创收视新高成因的探寻,来增进了解电视剧自身魅力、受众需求、主力收视人群特性对电视收视的重要影响,把握受众收视的一般规律,进而进行有效购片,成功播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本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入手,立足本土,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台节目特色化、本土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突出优势,多渠道使地方台在节目中更多地融入地域特色、人文特色,吸引更多本地受众的喜爱和参与,从而降低制作成本,使有限的本土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打造出正真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品牌栏目,办好地方台节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期望理论"与"使用与满足理论"相结合,旨在探讨年轻一代收看手机视频的原因,以及看过之后的"获得之满足"。研究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访问了230名大学生。研究发现,就大学生而言,受众的期望价值是预测手机视频收视行为的有力变项,而收视行为则对"获得之满足"具有显著预测力,同时,期望价值也对"获得之满足"具有部分预测力。本研究的结论完善了原有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操作化定义,探讨了影响新媒介使用行为的多重因素,并针对受众的"获得之满足"及其与期望价值、使用行为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了"期望落差"在新媒介效果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12,(8):7-7
陈积银陈杰在2012年第7期《新闻记者》撰文指出,当前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收视的个性正在得到尊重和强化。受众的收视习惯正在向多平台化、移动化、高清化、多维化、跨国界化、互动化和跨时间化方向发展。由此,电视行业也正在经历一个全面数字化、多平台化、移动化、高清化、全球化、市场化、多维化的时代,电视科技革命的变化,导致了广播电视传播行业的运营形态也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1.节目制作方式的工业化时代到来,而且这种制作方式与思路的国际化风行。一方面节目创意能够很快复制到全球各地,丰富节目形态。另一方面,媒介运营机构降低了运营风险,规模经济的效用就发挥出来了,这对于节约创意成本也是有益的。2.广告与付费节目两种方式将依然并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在提高。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而且收视过程中不允许其他干扰,也是越来越多的收视群体的必然选择。就全球来说,  相似文献   

20.
于蓓 《声屏世界》2010,(7):57-57
受众是媒体的服务对象,也是衣食父母,媒体必须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受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尊重受众的收视习惯,才能找准节目的定位,合理安排节目的播出。宜春广播电视台谋求节目创新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以受众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