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疫情时代,培养幼儿正确的劳动观,让幼儿树立“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等观念,拥有自我服务的意识,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重点。文章从“首次入园:自我服务意识初感受”“家园同步:给予孩子充足的信任”“处处育人:做一个有心的‘懒’老师”三方面,对后疫情时代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幼儿看到成人劳动,他也要劳动,不过,幼儿尤其是早期幼儿大多是以“劳动”为主要游戏活动的。孩子在游戏中再现成人的劳动场景,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的模拟。“劳动”是促进幼儿心智、个性及品质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孩子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家长不能仅仅将其看作“玩”,要抓住教育时机,为孩子创造热爱劳动的心理氛围,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为深入推动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园注重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理念,教育引导幼儿崇尚科学,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合作是幼儿与他人交往参与和社会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交往能力。掌握一定的交往能力能够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其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目前,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小哥大”,如果不注重对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固执、自私、偏见、抑郁、不合群等性格特征,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5.
贝蓓 《中国教师》2024,(2):103-106
幼儿园生活劳动教育应在深刻理解其教育内涵、意义的基础上,“分层”设置生活劳动课程内容,“破界”拓宽生活劳动教育形式,“放手”让幼儿学会生活,“赋权”让幼儿做生活的主人,“沟通”转变家长劳动观念,“联结”共绘劳动同心圆,达到生活劳动课程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淑英 《山东教育》2003,(36):59-59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的欢乐是生活的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孩子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情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让孩子体验劳动乐趣,树立劳动观念劳动是一项艰苦的事情,它不像游戏那样轻松舒适,但劳动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善于让孩子体验到里面的生活情趣,这是养成自觉劳动习惯、体味劳动真正价值的前提。如包饺子时从孩子玩面团而教他学包饺子,等品尝时特别让孩子亲口尝一尝自己包的饺子,大人也夸赞他包的饺子真好吃。再如,同孩子一起整理屋子、打扫卫生,之…  相似文献   

7.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诸方面教育的最好形式,更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极好手段。一、可以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当今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过的是舒适安逸的生活,劳动观念极其淡薄。在角色游戏中,应改变以前那种让幼儿领“钱”进“餐馆”、“电影院”的模式。例如,可以先让幼儿参加劳动(如到“冰糕厂”制作冰糕,到“服装厂”做衣服等),待领到“工资”  相似文献   

8.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意识普遍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家长文化程度有限,思想落后教育意识淡薄。这也是农村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配合。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农村幼儿的家长家庭教育有如下特点家长教育意识不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缺乏与孩子和幼儿园的有效沟通,不注重孩子的培养,耽误了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带来了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能否运用开家长会、举办讲座、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开放日活动、家教宣传活动等有效方法转变幼儿家教观念是幼儿园对农村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情 《江西教育》2024,(19):87-89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指幼儿在亲历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从而获得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方面的发展,并在劳动中获得各领域学习与核心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三全育人”,培养幼儿崇尚劳动的品德,使其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本文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从“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孩子用餐时边吃边讲边玩现象普遍存在,我想这大概和孩子缺乏时间观念有关。于是我亲手制作了一台指针可以转动的大“纸钟”,让幼儿对时间有个直观的认识。用餐前,我让孩子们知道一顿饭应该  相似文献   

11.
情况分析 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收善,不少农村幼儿分不清五谷,劳动观念也日趋淡薄。谷雨前后正是许多地区播种的季节,因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了“观察播种”室外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得播种的有关知识,知道播种与种植水稻的关系。 2.让幼儿体验成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 3.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礼貌用语称呼他人,培养  相似文献   

12.
父母重视幼儿的学习,为他们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可让父母苦恼的是,孩子明明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为什么不想学习,总想着玩呢?原因是许多父母只看重幼儿记住了多少知识,而不管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全面的开发;或只注意幼儿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他们个性、自尊、良好情绪、悟性及脑健康的全面发展。正是这些错误观念和做法使得父母对幼儿的学习教育事倍功半。怎样让幼儿爱上学习,我们和父母分享三种观念。观念1把握孩子最想学习的时刻。什么时候教孩子最好?心理学家的答案是,孩子最想学的一刹那。怎样把握这“一刹那”呢?也很简单,当幼儿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城市社会生活中,独生子女已成为普遍现象,幼儿一般都是生活在备受娇宠的优越环境里,根本不知父母操劳的辛苦,更不知其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又由于幼儿自身所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的存在,更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体贴、关心父母及长辈,珍惜劳动果实.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幼儿养成了处处依赖大人,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没有劳动观念.面对这种情况,怎样通过教育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呢?这不能不是幼儿教育中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一、从幼儿自我服务入手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开发、培养儿童的智慧在于让幼儿自己动手.因为动手劳动能激发人的思维活动,儿童的思维特点与他们的日常活动密切相联,他们能在劳动中思考问题.让孩子多参加有意义的劳动就能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激发思维活动的条件.让孩子参加一些适宜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学会一些劳动技巧,更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负担,其真正用意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责任心以及生活能力.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应经常用谈话的方式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用餐,自己穿脱衣服等.如系鞋带,有许多孩子在家都是父母帮助做的.到幼儿园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小朋友,只有一个教师,怎么办呢?是等教师一个一个来帮助系呢?还是自己学会系?幼  相似文献   

14.
一、创造良好的园内环境“幼儿生活素质教育”立足于孩子的生活 ,对幼儿进行“劳动服务”、“合理消费”、“自我保护”、“环境适应”、“合作交往”等方面的训练 ,以“好孩子争章活动”为载体 ,在“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课”上专门传授生活中的技能 ,从而让孩子懂得怎样高质量地生活。自开展该实验以来 ,我们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围绕课题布置 ,我们在幼儿常经过的地方贴上自制的“我会系鞋带了”、“我不乱花钱”、“鼻出血了怎么办?”、“借给我玩玩好吗?”、“迷路了怎么办?”等等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的图片。在每个…  相似文献   

15.
“这孩子贪玩,真没出息。” “看人家明明,不玩不闹,规规矩矩,多好!”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幼儿家长说出类似的话。把爱玩当作孩子的缺点,把不爱玩看成好孩子的标志,这种观念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众多家长中更是大有市场。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以往很多家长认为,“身体好”就是“健康”。这种观念,只关注孩子的营养供给和身体的健康,不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而孩子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有很多家长对“心理健康”一词的含义感到陌生,不清楚其到底包含那些内容,更有甚者把“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混为一谈。“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指个人在身体、心理上均能保持其最佳的状态。据悉,目前我国幼儿中约有15%存在心理健康及行为方面的问题与障碍,产生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如情绪(情感)方面、人际交往方面、意志方面、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能力方面、个性方面等。在心…  相似文献   

17.
俞秀英 《考试周刊》2012,(86):191-192
独立性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下幼儿很难获得“独立”机会。实践证明。“劳动”游戏有助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作者认为改变现有“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模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生来“勤快”,父母适当让孩子办一些事,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劳动能力,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而且能够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但幼儿知识、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因此,让幼儿办的事应注意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幼儿期是人类的一个极重要时期,此时形成的各种能力和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乃至终身都会产生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而且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劳动观念的养成。这些对于幼儿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但是,当今的独生子女,由于父辈、祖辈的疼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被家长剥夺了许多动手的自理的机会。孩子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沾染上“骄娇二气”,在家一块手帕不洗,在园…  相似文献   

20.
第二节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我们要善于在作业、游戏、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时刻耐心的对幼儿进行教育。有的成人看见孩子调皮,不听话,就说孩子教不“转”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管怎样调皮的孩子,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耐心长期的教育,孩子是会听话懂道理,成为毛主席的好孩子的。这里介绍几种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