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公司分立中,分立公司的债权人利益很容易受损,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公司分立制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应参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例,完善我国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公司应当自作出分立决议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实施债权人保护程序,债权人应无权直接阻却公司分立;分立公司的债务应由分立后的有关公司承担,明确有关公司承担或不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明确分立公司的债务保证人承担或不承担相关责任的情形;应给予公司债持有人以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司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司法》主要调整公司内部,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而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显得更为重要.规范公司、股东的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成为公司法规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司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公司债权人,公司制度设计时应保护其合法的利益,然而在我国《公司法》中对公司债权人保护有许多不足,公司法中更侧重对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为此,应从5个方面对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予以完善,具体包括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公司债权人会议制度、公司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公司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的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股东出资认缴制改革在赋予股东出资时限利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公司流动资金减少,当公司不能按约清偿债务时,债权人能否主张股东出资加速到期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之一。资本缴纳制度并非是保障债权人债权的合理手段,加速到期也并非是对资本原则的遵守。该制度下股东承担的补充责任不仅与我国立法中的其他补充责任相冲突,而且对主体间关系不适当的内外划分也使得加速到期对股东的期限利益保护不力,存在过度保护债权人的倾向。公司信用基础是平衡公司、公司债权人及公司股东利益的理想视角,以稳定信用基础为核心,兼采价格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实现三大主体的利益平衡,对保障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公司股东期限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债权均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许中缘  李程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4):39-41,44
公司法规定最低资本制度的价值仅仅在于防止公司的滥设,以有利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最低资本额对债权人的保护仅仅在公司法相关的制度保障下才有意义。我国公司法规定较高的最低资本额使中小企业组织难以进入市场,不利于搞活市场。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应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以确保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严格分离,并保证股东的人格与公司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6.
林怡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4):123-12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司越来越多.但现行的法律规定,我国的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制度保护了股东自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债权人保护不足,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本文就我国公司有限性与债权人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论述,以便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公司的人格否认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在个案中对公司的法人人格予以否定的制度。中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承担连带和赔尝责任。新《公司法》旨在促进我国的公司人格否认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规定最低资本制度的价值仅仅在于防止公司的滥设,以有利于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最低资本额对债权人的保护仅仅在公司法相关的制度保障下才有意义。我国公司法规定较高的最低资本额使中小企业组织难以进入市场,不利于搞活市场。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应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以确保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严格分离,并保证股东的人格与公司的人格独立。  相似文献   

9.
揭开公司面纱原则的确立使公司的债权人可以绕开有限责任制度,直接要求控制股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合同关系中,合同相对人因公司控制股东的原因对交易对象发生错误的理解或因控制股东的行为使公司丧失了履行能力或赔偿能力可以导致揭开原则的适用。在侵权关系中,控制股东为某取法外利益滥用公司的独立法律地位导致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受损.而债权人无法在公司处获得完全的救济时,可以考虑揭开公司的面纱让控制股东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一种排除,即通过对那些滥用公司团体人格独立性和股东有限责任的鼓动责任的直接追索,以阻却公司法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特别对于银行债权的保护,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确立的认缴资本制降低了债权人对公司资本担保清偿到期债务能力的信任,也打破了股东自治权与债权人利益保护之间的相对平衡。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是一项平抑认缴资本制可能引发的债权人利益保护失衡问题的重要措施;构建公司非破产境况下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制度,应当规范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评级制度,构建合理的股东出资催缴制度,明确公司不能清偿债务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对公司债权人的一般侵权行为,应当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一般侵权的规定。公司和该股东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在承担责任范围内对该股东有追偿权。这样做既保证了债权人的利益,也兼顾了其他无过错股东的利益。文章探讨了公司人格否认法律制度的重新构建,以求商榷。  相似文献   

13.
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公司的一大特点,它降低了投资的投资风险,保障了投资的利益。但交易中的风险并没有消灭,而是转嫁给了公司的债权人,即增加了公司债权人的交易风险,如果平衡二的利益关系,大多数国家的公司立法中都作出相应的规定,对此,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也规定了一些保护制度,如公司资本制度,债权人异议制度,公司债持有人的保护和公司破产清算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论股东表决权信托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表决权信托是股东表决权的行使与信托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利用信托的方式对股东表决权进行重新安排.以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从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公司整体利益的维护和债权人利益的担保三方面探讨了股东表决权信托的社会功能,希望股东表决权信托能真正进入我国的现实生活,使其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终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论公司合并中的利益相关者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债权人、职工是公司合并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何保护它们在合并中的利益,《公司法》、《劳动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受到了严峻挑战,并应为此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6.
一人公司产生的最大原因是投资者对有限责任的追求。一人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分离的。一人公司股东通常都身兼董事、经理数职并实际控制整个公司。有限责任往往成为一人公司股东规避责任的一种工具,在做出符合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各种决定的同时,置债权人及相关利益群体于严重的风险中。为了矫正失衡的公平,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具有特殊的意蕴。一人公司股东单一,容易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和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所以为避免发生滥用有限责任原则的现象,一人公司不得对外捐赠,不得以任何名义借款给股东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不得与该单一股东之间进行自我交易。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的公司终止过程中,公司的股东不按照《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终止有关程序对公司进行清算,逃废债权人债务的行为屡禁不止,公司法对股东不履行法律义务却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本文认为:建立公司特别清算制度,是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程序上的保障。本文尝试设计这一程序,对特别清算程序的启动主体、条件、步骤、内容以及股东财产责任的承担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是团体行为逻辑的必然结果.<公司法>第20条第3款因未遵循团体行为的逻辑导致其规范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内在矛盾.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以公司的名义滥用公司法人格造成债权人损害的,由该股东承担责任.受害人可直接起诉公司和股东,公司可以其法人格被滥用为抗辩事由要求法院否认其法人格而免责.  相似文献   

19.
公司资本认缴制带来的债权人保护与股东利益平衡的难题,如果股东出资的认缴期限已经届满到期,毫无疑问股东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向公司缴纳出资。但更多情况是,在认缴制下公司章程中对股东认缴资本的缴纳时间不作规定、规定期限过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善法律规定,规范发行人,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是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法律制订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仅从发行人方面、债权人方面和公司股东方面三个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