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电脑》2006,(5):23-23
阿根廷有一个神秘的湖,名字叫沙兰蒂纳。湖面虽然不大,却经常发生怪事,在湖里游泳的人们有时会浮到空中,就好像失重了一样。著名物理学家卡罗斯也曾来到这里,对此奇特现象进行跟踪研究。卡罗斯说:“怪湖发生的这种人体悬浮现象并无规律可寻,通常人体浮出水面10至12英尺,悬浮时间有长有短,从20秒到半小时不等。  相似文献   

2.
阿根廷有一个神秘的湖,叫沙兰蒂纳。湖面虽然不大,却经常发生怪事。在湖里游泳的人有时会浮到空中,就好像失重了一样。著名物理学家卡罗斯2000年7月来到这里,  相似文献   

3.
新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一课,在讲到"物体的浮沉"时,讲了4种现象: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其中的上浮、下沉、漂浮这三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但悬浮这一种现象很少见到,为了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并能理解悬浮的条件及含义,我在讲授这一课时,特此做了如下实验: 1 实验目的 观察悬浮现象,理解悬浮的条件及含义. 2 实验器材 一个小刀、一小段蜡烛、漏斗一个、盛有适量的酒精和盛有适量水的瓶子各1个.  相似文献   

4.
明代淮安府境内涟湖的徽州鱼商已出现了举家迁徙,定居贾鱼的现象,按资金多寡和营运方式来看,大致分为行商与庄贾两类,经营活动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到万历十一年,其在涟湖地区的活动至少有百年之久.明代涟湖地区便利的交通,与淮北盐场密切的联系,以及淮安府内本地人不善经商的风俗等,都为涟湖徽州鱼商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浮力》一课 ,在讲到“物体的浮沉”时 ,讲了 4种现象 :上浮、下沉、悬浮、漂浮 ,其中的上浮、下沉、漂浮这三种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 ,但悬浮这一种现象很少见到 ,为了让学生能观察到这一现象并能理解悬浮的条件及含义 ,我在讲授这一课时 ,特此做了如下实验 :1 实验目的观察悬浮现象 ,理解悬浮的条件及含义。2 实验器材一个小刀、一小段蜡烛、漏斗一个、盛有适量的酒精和盛有适量水的瓶子各 1个。3 实验步骤3 1 用小刀将蜡烛削成一个小球 ,能装进盛有适量酒精的瓶子里 ,装入后 ,可以看到蜡烛小球…  相似文献   

6.
<正>1.在郑州,西流湖那可是家喻户晓。作为郑州的著名景点,在上世纪80年代就广受市民欢迎,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西流湖作为郑州"大水缸",担负着全郑州供水的重任。2.可是听我的好朋友苏昱雯说,2015年西流湖发生过严重的污染,导致蓝藻大爆发,整个湖面被蓝藻所覆盖,被人们称作"内蒙古大草原"。产生蓝藻的水体不仅闻着有臭味还有毒性,使鱼类大量死亡,人体接触后会导致皮肤过敏,饮用会引起肝中毒甚至威胁生命。2016年西流湖重蹈2015年的覆辙,今年西流湖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7.
学生们边说边走进食堂,一片嗡嗡声。这是我在芝加哥西南的一所学校看到的情景。当时我正在看望一位在该校当老师的朋友——爱林。当我们吃午饭的时候,卡罗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手里端着一个小盒子走到我们面前。卡罗斯问艾林:“嘿,罗彻先生,你想下象棋吗?”艾林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卡罗斯坐了下来,打开了那只因天长日久有些破旧的盒子,他告诉我们那是他最近花2美元买的一副象棋。一年以来,本是教阅读和数学的艾林老师一直在教他的中学生们下象棋。他的学生们把研究象棋的招数当作家庭作业,他们分析下棋的战术,探讨组合理论和可能性,在…  相似文献   

8.
布朗运动已经是人们熟知的现象了。从布朗(R.Brown)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运动起,历经几十年,到20世纪初才建立起布朗运动理论。布朗运动理论的建立,充分证明了分子的存在及分子的热运动,并充分证明了统计力学预言的涨落现象确实存在。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武山湖的鱼不能吃。”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生物组的同学专程来到武山湖买了几条武山湖的鱼,决定带回校认真地研究。首先,我们在菜场买回马口湖放养的鱼与武山湖的鱼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发现:马口湖的鱼眼睛光亮,身上红润有光泽,鱼体肥壮,而武山湖的鱼鱼鳃灰暗,鱼肚翻白,鱼身瘦小,没有光泽。其次,我们请来了卫生防疫站的叔叔阿姨们,让他们通过借用的仪器对鱼体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武山湖的鱼体中含有硝基苯、氰化物、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如果长期食用,人体会发生慢性中毒。为会什么武山湖的鱼有这么多的有毒物质呢?我们生物组的几个同学再…  相似文献   

10.
人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人体自身的生理现象是探索生命科学机理的最佳实例,生命科学中许多微观、抽象的组织结构与学科特有的思想可以用人体作为模型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可以作为部分演示实验的直接教具,人体表达出的各种肢体语言蕴藏着无声的教育信息.叙述了如何把人体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1 光投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现象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 ,反射角入射角 .2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时 ,一般会发生现象 ,且折射角入射角 .3 湖水深 10米 ,距水面高 80 0米的直升飞机以 10米 /秒的速度水平向东飞行 ,则飞机在水中的像与飞机的距离为米 ,像以米 /秒的速度向运动 .4 焦距为 10厘米的凸透镜 ,要生成倒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要生成正立的像 ,物体应放在距透镜      .当物体从 5 0厘米处向 2 0厘米处移时 ,其像从向移 ,像的大小将逐渐 .5 入射光线跟平面镜成 3…  相似文献   

12.
悬浮平衡综合了热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对受力分析要求高,且判断物体属于哪种变化隐蔽性强,建立物理模型难度大,是热学问题中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 1 以典例说悬浮模型 玻璃管内悬浮一管气体,玻璃管处于悬浮平衡状态时,玻璃管受力如何,内部气体压强满足什么关系,气体发生什么变化,是该类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初二物理在讲到物体的浮沉条件时,要做物体的下沉、上漂和悬浮在液体中间三个实验。物体的下沉和上漂现象容易做,悬浮现象不易做成功,其原因是该实验要求悬浮物体的平均密度要与实验用  相似文献   

14.
"Racetrack Playa"是一座干湖,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国家公园内.其干涸的河床在烈日炎炎之下已经龟裂成上百万块小裂块.简单来说,这里是一处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原因何在呢?因为这里会发生一种非常神秘的地质现象--这里的石头会自己移动,没有任何动物或人类干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尚未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对这一神秘现象给出合理的令人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悬浮实验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盲区,尽管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阐明自己的做法,从中看到悬浮确实可以实现,例如,鸡蛋在浓盐水中悬浮,但是操作起来仍感不易.笔者在数年前采用先配制浓盐水的方法,使鸡蛋漂浮后再缓慢加入清水,逐步稀释上层盐水,从而实现悬浮.因为盐水密度呈现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阶梯式分布,所以当鸡蛋下沉运动到其平均密度等于所处位置周围盐水的密度时恰好悬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4年3月海南省万泉河上游牛路岭水库“水华”事件调查监测结果,对此次“水华”现象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相应提出了防止“水华”现象再次发生的预防控制对策,对南方湖库初春“水华”现象控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做《生理卫生》关于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时。我补充了进一步来证实呼出气比吸入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内容,从而验证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改变。 1.取甲乙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用干净的玻璃管向甲烧杯石灰水内吹气,观察石灰水是否发生浑浊现象;用打气筒向乙烧杯石灰水内打气(注意气不可打得过多过猛),观察石灰水是否发生浑浊现象。 此法中可让学生思考:打气相当于人体什么生理过程?乙烧杯中的打气实验对于甲烧杯的吹气实验起  相似文献   

18.
在俄罗斯的卡顿山里 ,有一个使当地居民谈湖色变的湖 .传说那个湖里有吃人的水妖 ,所以该湖获得了一个可怕的名字 :“水妖湖” .曾有许多人不听劝告去“水妖湖”探险 ,几乎无人生还 .据活着回来的人说 :当他们走到离湖边四五百米处时 ,就感到恶心、头晕、流口水 ,呼吸十分困难 .如果不马上离开的话 ,就会窒息而死 .另外 ,在湖的周围地区 ,也从未发现活的动物 .由于探险一直没有成功 ,长期以来 ,“水妖湖”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到了现代 ,“水妖湖”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水妖湖”的湖水并不是普通的湖水 ,湖中全都是又重又亮的液体金属—…  相似文献   

19.
《中学科技》2009,(2):14-15
公元2057年,太阳提前进入了衰竭期,地球由于缺乏太阳能而陷入冰封,人类濒临灭绝,科学家们派出巨型飞船“依卡罗斯一号”,载着如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一样大的核弹,试图重新点燃太阳,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将有助于对中学物理教材中关于浮力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也会加深对一些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我们知道物体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是:物体受到的F浮力等于它自身的重量,即F浮=G物。这个代数式的展开可表示成ρ液·g·V排=ρ液·g·V物。由个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就有V排=V物,g为常数,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使物体悬浮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就应该与液体的密度相同。在实际中,由于我们很难找到一种液体的密度与其密度完全相同的物体。所以,我们也就不容易观察到物体静止地悬浮在液体中的现象。根据以上理论,我们要使物体悬浮于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