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在大陆法系各国民法中,赠与都是重要的有名合同。由于赠与作为合同及无偿性的特点,使得各国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上以优遇赠与人为基础,形成有关赠与合同分类、性质确立、权利义务分配紧密联系的制度体系。尽管立法目的一致,但在制度上却体现了多样性。明确赠与合同制度体系中的逻辑联系,明辨我国《合同法》中赠与合同的制度设计,以利运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赠与人表达真实自由的赠与意思给予保障,赠与合同中任意撤销权是一种无偿行为,是在赠与行为中与赠与人发生的。目前,在我国的任意撤销权法律规定中,还有许多诸如受赠人信赖利益保护的冲突等缺陷存在。本文通过分析赠与合同中任意撤销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指出需要从三个方面,既完善立法、限制对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制,加强对受赠人信赖利益的保护,完善对我国的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制度,以更好的发挥该制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穷困抗辩权又称紧急需要抗辩权、拒绝赠与之抗辩权或赠与履行之拒绝权,是赠与人自己权益保护的制度.各国立法都规定了这一制度.本文试就穷困抗辩权的理论基础、适用条件及与抗辩权相关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适用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中的赠与合同已日趋复杂化,赠与合同不可一律仍界定为不实践合同,其法律性质应作区别对待,普通赠与合同应为实践性的,而商业赠与合同则应为诺成性的。普通赠与人赠与前的责任为先契的责任,商业赠与人的责任应为契约责任。唯其如此,才能体现合同的正义原则。募捐应是特殊形态的普通赠与行为,目前,问题众多,亟待加强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5.
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诺成合同,合同中赠与人与受赠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因此《合同法》规定了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出现赠与人滥用此项权利的现象,这就产生了赠与人法定任意撤销权的行使与受赠人信赖利益保护的冲突现象。为了平衡赠与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关系,赠与人行使此项权利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赠与人如果滥用此项权利造成受赠方损失,应当承担信赖责任。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婚、同居等情形,夫妻一方将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协议因违反公序良俗而无效,第三者不得要求履行;已经履行的,由于该赠与系不法原因给付,赠与人不得请求返还。赠与行为侵犯了合法配偶的财产共有权,合法配偶的权利救济途径有两种:一是请求第三者返还赠与物,但仅限于赠与物中合法配偶有权部分,一般认为是赠与物的一半;二是请求赠与人赔偿损失,基于夫妻共同财产制,以离婚时行使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赠与的规定入手,着重剖析了被人们普遍忽视了的赠与人的义务问题。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加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因赠与而导致的法律纠纷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所以,规范赠与行为,明确界定赠与人同受赠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实属必要。其中,有关赠与人的义务问题,在《合同法》颁布以前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详细探析它的内容构成了本文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的赠与条款在实践中容易引起纠纷.在处理解决此类纠纷时.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商品房销售合同中赠与条款的法律性质。本文认为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的赠与条款不是附负担的赠与或附条件的赠与.也不是可以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之外独立成立的赠与行为.它不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赠与.而是商品房销售合同中的一项销售方的义务条款.应适用我国“合同法”中有关买卖合同的规定.不能适用赠与合同的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颁布至今,引起了许多争论,尤其是呆于赠与合同的撤销问题,法学界存在不少看法和观点。从赠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谈起,进而对赠与合同撤销权进行探讨,认为对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应加以限制,以保护受赠人的信赖利益,对公益性赠与的撤销在一定情况下应当允许,以鼓励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发扬,同时,这也符合法理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受赠人的利益,《合同法》将赠与合同定性为诺成性合同,以此来加强对赠与人的约束。同时,法律为实现其公平、正义的价值,平衡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鉴于赠与合同的单务、无偿性,特赋予赠与人以撤销权和穷困抗辩权,然而赠与人行使上述权利时有可能导致受赠人信赖利益的损失,该项损失该由谁来承担,对此,各国法律均未作出明确规定,需结合案例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司捐赠是现代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我国的公司捐赠制度尚不完善,在捐赠数额、捐赠程序、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欠缺相应的法律规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法律在引导和规范公司捐赠方面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对捐赠含义和理论基础的分析,引申出对捐赠制度法律规制完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于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适用合同法还是婚姻法有关规定,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主要形成两种观点:要么"适用合同法"、要么"适用婚姻法",现今仍然未统一,导致司法实务上裁判结果的巨大差异,其焦点就在于此赠与的性质。因而研究其性质并作出区分,对于解决该争议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所得税法》鼓励企业回报社会,提高了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计算基数由原来的应纳税所得额改为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通过解读新税法关于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政策,根据不同的捐赠方式,结合实例明确会计准则与税法对公益性捐赠的差异分析及处理,并对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投资办学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投资办学与捐资办学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民办高等教育制度安排和法律制度框架.既然是投资办学,就有投资风险.教育管理部门要制定适合于投资办学的法律政策,办学者要对投资风险有所防范.  相似文献   

15.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requires states to establish accountability systems that are both valid and reliable. If one follows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literally, there is no design that will meet both requirements. If one interprets the law more flexibly, it is possible to create such a design. States will need to approach the problem carefully if they are going to appropriately balance the various probabilities of making incorrect decisions about schools.  相似文献   

16.
我国税法体系对纳税人的对外捐赠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税收规范。捐赠涉及到流转税和所得税等税种,进行公益性捐赠应按照税法规定实施必要的捐助程序,进行正确的纳税申报。同时政府应在税收政策上进一步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捐赠者的爱心捐助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立法的形式规范教育捐赠行为,引导和促进教育捐赠制度的健康发展是实现我国教育投入多元化,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教育捐赠的立法体系并不完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捐赠的发展。建议通过制定关于教育捐赠的专门性规范,明确教育捐赠的法律主体、厘清教育捐赠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完善教育捐赠税收激励机制、建构教育捐赠监督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捐赠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特别是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行之有效的管好、用好资金,成为企业集团管理当局思考的问题。结算中心是随着企业集团管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就结算中心成立的必要性、功能和作用、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完善结算中心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利于企业集团改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确认民事习惯的应有地位,这造成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习惯公正地裁断案件;同时也使民事法律缺乏社会适应性,导致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故意规避。因而,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20.
在私法领域,随着“大陆法系民法学中最辉煌的成就”——法律行为制度的创立,人们对事实行为,这一同样重要的法律事实的关注愈来愈少。因此,为了促进民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对事实行为的内涵、内在本质进行合理地界定,把侵权行为排除在事实行为之外。同时,应当通过意思表示等要素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等进行严格地区分,加深人们对事实行为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