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7,(1):89-94
简述霹雳布袋戏是台湾布袋戏创新发展的产物。以台湾工业化为背景,分析霹雳布袋戏具有的产业化、商业化等一系列与传统布袋戏截然不同的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创新发展与传统继承的矛盾问题。同时探讨了霹雳布袋戏有别于传统布袋戏的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其他同类传统艺术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你看见超级时尚、特有个性的人、事和物时会怎么说呢?太炫了?酷毙了?哼,你已经落伍啦!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哇,太霹雳了!”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啊,《霹雳》是台湾布袋戏中最受欢迎的一个系列故事,到现在已经连续表演了20多年啦!《霹雳》中的故事、人物和对白都成为台湾青少年热衷的话题。嗯,那位同学举手了,有什么问题吗?“布袋戏是啥呀?”什么?你连布袋戏都不知道!那可是从清代开始就风靡福建的木偶表演呢!特别是在当时的泉州、漳州一带,可称得上是“古代偶像剧”哦。后来,布袋戏传到了台湾,更是受到热烈欢迎,演出的形式也越发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作为台湾传统戏剧的布袋戏深受道教影响。剧本中各种各样的道者形象,大部分既体现出传统道教思想,又表达了剧本创作者自己的观念。这是长久以来布袋戏所探求的植根民众贴近人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布袋戏是台湾流传已久的一项民族文化,在闽南,或者是一些流行闽南文化的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精美玲珑的木偶戏向来不缺少喜爱它的观众.尤其是在祖辈、父辈那些个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木偶戏成了一种最为普及的戏曲样式,可谓是街知巷闻.本文对布袋戏的发展现状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布袋戏,又称掌中戏,因形状如同布袋,且以手掌操纵而名,属偶戏的一种.台湾的偶戏当中,布袋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表演类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布袋戏偶的造型来阐述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布袋戏偶的造型随着时代的变迁打破了传统的限制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发扬,展示了崭新的气象,一代代传承下去,对新时代的开启有着重要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7.
布袋戏在印尼经历了兴起、繁盛、禁演到复兴的艰难发展过程,虽然目前印尼华人布袋戏在表演语言、表演者及观演者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布袋戏所具有的宗教仪式、社群联系及文化传承的功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些改变与坚守构成现在印尼华人布袋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颇受各界关注,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全球化浪潮中更显得弥足珍贵.台湾早在2002年就把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是由于岛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业内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商机无限的大陆,一方面是为寻求合作,更重要的是为拓展市场.本文以风靡台湾的霹雳布袋戏为例,采用层层递进的结构,先梳理其历史沿革,探究其成功原因,再分析其开拓大陆市场的可行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宏观层面的战略和微观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课题组对邵阳布袋戏进行田野调查中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邵阳布袋戏艺人对该艺术音乐部分的口述及实际演奏进行整理与分析,寻找其间的规律和内在联系。邵阳布袋戏是我国仅存的具有布袋戏原始艺术形态的民间小戏艺术,其从事者均为农艺兼顾的民间艺人(农民)。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不具备传统音乐常识,仅掌握邵阳布袋戏这门民间艺术的表演技艺。他们对该艺术的音乐表述受到该艺术世代传承和前辈艺人的严重影响,属于一种较有个性的音乐表述,该表述既对应于实际演奏,但又与其实际演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出入,并非完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近日,台湾地区的一套《国学基本教材》在大陆出版,该书系大陆引进的第一套台湾语文教材,四十年来.台湾人的青春时代都诵读过这套教材.与大陆的相比.台湾的国学教育相对来说比较连贯.比较成熟。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设计.课程配置等。该书主编叶匡政先生讲述台湾历经四十年打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也许能为我们的国学教育提供一个对比.一个借鉴.一个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邵阳布袋戏的开台作为该艺术整体音乐表演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戏曲种类在演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必要的表演环节。它不仅对该艺术的演出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作为独立的器乐表演存在,体现出丰富的民族音乐色彩和审美特性,也体现出民间艺人民族性的音乐审美观。这里从剖析"闹台"这一戏剧概念词出发,对邵阳布袋戏的"开台"在该艺术表演中的位置和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并进而论证了邵阳布袋戏的"开台"所具有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2.
霓虹灯由于颜色鲜艳 ,又容易控制使其富有动感 ,很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因此即可以用来增加节日气氛 ,又可以用来做成形状各异的广告牌等 .下面简要谈一下霓虹灯名字的由来及发光原理 .1.霓虹灯的问世及名字的由来霓虹灯有着一个与它的形象很吻合的名字 .你看它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不正像天上的霓虹 ?其实“霓虹灯”这一名字是从英文词汇“NEONL AMP”一词翻译过来的 .“NEON”一词是指稀有气体中的氖 ,因为早期的霓虹灯都是充氖气的 ,所以称为“氖气灯”,而“NEON”一词的发音与中文的“霓虹”又十分贴近 ,于是“霓虹灯”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13.
台湾的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以及特殊优惠的退抚制度,备受各界批评。台湾小学教师的编制从每班1.5人到现在台北市每班1.7~1.8人,学生数却已经下降到每班30人上下了;而台湾学校在行政人员编制上,则无论学校规模大小,都拥有专任的人事、会计、事务、书、护士等。以台北市景美国小为例,全校学生  相似文献   

14.
陈创平 《文教资料》2011,(30):119-120
1885年10月清政府设立台湾省.刘铭传奉诏出任台湾巡抚。作为台湾的首任巡抚.刘铭传在抚台期间,在台湾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刘铭传在台湾推行洋务的优势所在,分析刘铭传在近代的洋务大潮中.在台湾推行影响深远的改革,奠定台湾近代化基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E夜     
霓虹灯下的世界 霓虹灯有节奏地烁动。一闪,映亮了半边天空;只一闪,引起了人们视线的聚集。一闪,又一闪……把数以万计千瓦时的电能转化为数以千计克斯的光能,在E夜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霓虹灯下是E-族活跃的身影,E-族是传统的双面人,白天里所隐藏的真实一面,都在霓虹灯下一览无遗。他们放松却不放纵,他们平凡却不平庸。他们是E时代的代言人,夜晚,就是他们独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信谊基金会是台湾最早从事推广学前教育的专业服务机构.27年来在“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这一服务宗旨下,她为台湾学前教育事业提供了系统完整的服务,比如提供有关学前教育的最新资讯,通过亲职教育的推广唤醒父母再学习、再成长的意识,提供发现学习及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观.并倡导从学前教育出发促成全面教育的革新等等。信谊基金会不仅致力于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和课程的开发.更致力于图画书的原创和引进出版.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建设规划首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城市色彩,从城市建筑到道路、标牌、广告、霓虹灯的选择都离不开色彩的渲染。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讲究色彩搭配尤为突出。将色彩和谐美的概念引入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霓虹灯     
每当夜幕降临时,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就把城市装扮得格外美丽。霓虹灯是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的。你知道霓虹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设计者绘制出设计图,工人们将其描绘到一张石棉板上,再按照这个图示弯曲玻璃管。有的要先清洗玻璃管,然后在管子里面涂上一层磷,这样,可以使灯光更明亮。用喷灯将玻璃管加热,使其软化,以方便将它弯曲成  相似文献   

19.
胡雪梦 《文教资料》2012,(27):182-184
近年来,台湾新锐导演们从新电影"再现族群"的历史阴霾中走出,直接从社会现实中取材,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机制与台湾电影的在地情感表达之间寻得最大的缝合可能。作为台湾新锐导演的代表人物钟孟宏,其作品直面当下台湾社会的疮痍与现代台湾人的精神危机,"影像建构"和"精神表达"方面都体现出了荒原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木偶艺术历史悠久,向来为青少年儿童所喜爱.但目前就大陆而言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声像时代的冲击而逐渐成为濒危剧,但作为传统木偶戏剧的一种:台湾布袋戏却并未像其它戏剧艺术的命运一样迅速衰落下来.近二十年来,以风起云涌之势再次在台湾地区、祖国大陆甚至国际舞台上兴盛起来,并且成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并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几代青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