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纵观国内外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模式,其共同特征就是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对我国教师职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迪: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要走内涵发展之路;要推广、完善并规范教师发展学校的建立;要增加师范生教育实践机会,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师范生要合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性转型是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错位发展与良性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转型主体,应深化理论认知、找准转型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狠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为转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须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落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育机制与转型评估制度等,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创建完备的转型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3.
当前,发达国家几乎都在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不仅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以国家为主导的教师教育制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以实践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高效实用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实习,以质量为本的教师教育品牌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作为分析对象,对其内部和外部协同创新的实践进行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协同创新机制,为我国大学的协同创新提供借鉴。研究表明: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良好的制度环境、实验室内部的学科交叉合作、实验室与其他创新主体的技术转让、合作研究项目、共建研究机构、人员交流培训、信息与设施的共享,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其启示在于:大学的协同创新需要建立多元化、网络化的合作机制,政府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是美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典范,也是目前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主要形式.密西西比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霍姆斯小组和全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协会的思想为指导,以"蓝丝带新设计委员会"为依托,以"专业学校网络"为载体,以"6C"模型为合作框架,有效地构建起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生态体系,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协同创新.密西西比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过程中有关树立生态意识、做好基础设计、强调教学实践等经验,对我国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粤港澳高校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模式,但是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实践的合作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合作状态较为松散;实践平台建设有待优化,协同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模式的探索,应建立创新创业实践规划管理体制,优化协同合作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多元化平台,增强协同发展动力;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共同体,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必然性,其成果有提升教学质量的优势。应采取研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模式并形成适合自身的特色模式,研究建立相关保障体系,激励学生参与协同创新项目及提高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措施来促进协同创新对教学的反哺。  相似文献   

8.
工科教师是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力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公立本科院校工科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充足、海外经历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等群体性特征;工科教师的工程教育理念与实践存在偏离、对工程教育改革既存在质疑又充满期待;工程教育改革的阻力与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都指向校企合作。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需要的并非局部的改革,而是整体的转型发展。政府与高校的协同互动是工程教育转型的最佳路径。其转型发展具体行动在于,需要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构建"双赢"的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平台、培养教师的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建立符合工程教育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略论我国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年来,我国的教育评估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对国外教育评估理论和实践工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基本建立了我国教育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形成了我国教育评估的实践模式: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建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整体上我国地方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数量不多,仍处于探索初期,没有显现突出成效。协同治理、协同创新和三螺旋理论是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照分析实践中的障碍因素,进而可以从重塑治理理念和治理制度,创建"U—G—S"协同创新组织,构建三螺旋驱动模式,以及创新教师教育协同政策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11.
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衔接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转变,并在多元主体协同的进程之中不断展开探索。本研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实践状况,借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6万名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幼—小—家”互动方式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权力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保障多主体协同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尤以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制度最弱;各主体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期望存在差异,适度学习与超前学习并存。搭建平台重塑多主体互动的权力格局,政策驱动为多主体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多方参与构筑资源以共享观念与目标,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文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的教师教育实践,对我国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建立和出台我国教师专业标准框架,为教师资格制度、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奠定基础;研制中小学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标准和培养课程标准;建立教师培养的认证评估制度;对小学教师实行综合化培养;改革和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国家教师培训的指导性规范。  相似文献   

13.
在师范生教育的毕业实习阶段,建立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机制一直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践的方向。从最初的"教育实习"、到近年来的"顶岗实习"和"双导师制"等,体现了高等师范院校在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上的改革创新。但是,由于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目标和任务不同、结构和建制不同、思想和文化差异等原因,实践中的改革模式并没有促成二者走向深度合作,"权责明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协同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在新时期,只有更新职前教师教育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深化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才能实现"卓越教师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运作机制中存在专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性不强、多元主体的制度化融合未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协同还不深入、协同创新激励机制的针对性缺失等问题。要探索建成学前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创新的战略协作共同体,进一步强化统筹组织机构,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集聚协同创新要素,搭建深度融合多元平台;优化学前教师培养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体系;完善配套管理政策,建立针对性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推动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作用。现阶段,成渝教师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着发展目标迷失、制度壁垒固化、协同合作浅表化等困境和挑战。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协同机制、解决关键问题,形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发展的组织层、机制层、实施层“三位一体”协同体系,推动两地教师教育从分工合作到一体发展转型,为区域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探索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校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面对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围绕战略协同、文化嵌入和共同治理三大支撑维度,构建校企合作运行的保障条件和长效机制,促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主体协同创新,促进多方共赢、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经济的转变,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其中,创新驱动是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的高校也将为经济转型升级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观念的认同和接受度的缺乏、政策制度不完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实践活动脱节和教育模式以及评价体系不成熟。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视角,根据隐性知识的教育和知识三角战略的实施,提出加强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认同感,完善高校学生创业制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协同各方力量加强实践活动,以及建立成熟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8.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是基于大学和小学合作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具有大学和小学获得多重价值的合作共同体。通过大学与小学的协同合作,推进大学与小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上的合作,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重构平等的合作文化、建立规范的合作制度、确定有效的合作内容、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合作并彰显合作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卓越教师培养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的新主题,实践取向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实践是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重要环节。教育实践具有主体性、情景性、智慧性、反思性、本体性等品性。教育实践以教育理论为前提,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深度融合。构建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模式,需要创新教育实践机制,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体;完善教育实践内容,构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统筹教育实践时间,使教育实践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拓展教育实践空间,建立多种类型的教育实践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专业实践,我国教师职前教育单维度、重知识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职前教师的实践贫困。从传统的"技术熟练"范式走向"实践反思"范式,回归教育实践本质,密切联系教育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师资已成为当今教师教育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以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前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为目标,借鉴PDS理念建立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的教育实践创新基地是推动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