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普文在各版本语文教材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文章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类课文的统计分析,提出了科普文教学的几点建议:理文脉———把握科普文的逻辑结构;彰文采———习得科普文的表达方式;通文气———领悟科普文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笔者发现在各种文学样式中,科普类题材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人教版国标本为例统计(见下表): 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比例的科普文,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怎样挖掘它特有的优势,闪现它的光彩。本文试从科普文的特点和意义剖析人手,探寻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科普文指的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科普文的特点,除了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部分学生认为科普文较难,学习的时候也比较枯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各种丰富的教学策略,促使科普文变得更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科普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科普文是小学语文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科普文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再者,科普文也是学生了解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技巧的重要过渡。然而,由于科普文知识性较强,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科普文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往往会取得很显著的效果。语文教学要有趣味,科普文教学更需要用趣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学校进行标兵评比.在十二节课中有一节科普说明文.给了我启发。纵观小学语文课本,科普文占了近八分之一的比例.但在很多的展示课、研讨课、评比课中却很少见到科普文.是它不受重视吗?不是。私下了解过一些老师.大多觉得科普文不如写景叙事写人的文章能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科普文单元,共有3篇文章。最近听了几个老师讲这3篇科普文,我最强烈的感受是授课老师不知道科普文要上些什么内容,有的干脆就把它上成了政治课和生物课。  相似文献   

7.
科普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不同于叙事性作品、诗歌和非连续性文本,有其独特之处。目前的科普文教学大多停留在对内容信息的提取上,没有经历"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全程阅读,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无趣。科普文教学要做到高效,就须教出"语文味",教出"文体特色",教出"文本特点",教出"情趣情味"。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笔者曾两次执教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对于如何在课堂上开展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普文阅读活动,有了一些实施策略上的思考。一、科普文阅读的指导策略教师对科普文阅读的指导一般是讲清要求,提出要点。而本课区分了个体和小组的阅读层次,以猜想式导读和问题武阅读为指导策略,开展科普文阅读活动。1.个体阅读优先,小组阅读深化。  相似文献   

9.
林晓 《广西教育》2013,(37):72-7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科普文相较于其他课文没有生动的情节与丰富的情感。科普文的教学常常是学生读课文,教师讲概念,教学过程索然无味。其实,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同样可以使科普文的课堂教学引人人胜、扣人心弦。一、拟人化。让童趣飞扬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改进科普文教学的建议,供同行教师和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普文题材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的任务。但是,由于科普性说明文本身的独特性,造就了科普文的趣味性相对较差,教学此类课文,我们通常容易犯两类错误:一是单纯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学得被动;二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普及,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科普课,忽略了“语文味”。那么,面对这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中科普文教学存在教师不看重、学生不喜欢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分析这一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继而结合《动物游戏之谜》、《宇宙的边疆》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这三篇科普文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科普文题材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不小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的任务。但是,由于科普性说明文本身的独特性,造就了科普文的趣味性相对较差,教学此类课文,我们通常容易犯两类错误:一是单纯的说明方法的分析,一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学得被动;二是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普及,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科普课,忽略了“语文味”。那么,面对这类课文,我们该怎么教呢?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广东高考卷设置选考题以来,共有7个实用类文本,其中2篇传记文,2篇科普文,3篇新闻。基于文体选择大致均衡的特点,2014年的备考,应该高度关注传记阅读。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科普说明文寥寥无几,因为所占比例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那么,第二学段科普说明文该如何教?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简单的做法。一、从学生出发,让情趣味充满课堂 (一)关注文体,从文体出发 仔细揣摩中年级的科普文,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文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些课文童话色彩非常浓厚……编者在安排此类文章时,就已经考虑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科普文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凌洋 《学语文》2014,(2):19-20
正科普文单元教学作为语文教学艺术而言,需要让学生掌握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能够把握文章表达出科学知识,同时,学会运用多种丰富的表达方式去介绍科学知识,传递科学素养。现实中,我见过不少老师很会上科普文,他们会选择根据高考对科普文  相似文献   

17.
科普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对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科普文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对高中语文科普文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科普文的教学提出相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周智 《学周刊C版》2011,(4):97-97
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的《一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入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三,定位为略读课文,编排于第四单元(科普文单元)中。学生独立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不能忽视其中的两个细节.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老师"》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有关仿生学的科普文,意在向学生展示"仿生学"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但课前与学生交流,很多孩子竟然对文中的科学术语"流线体""薄壳结构"了如指掌。就连文中没有提到的"仿生学",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也一语道破。更有甚者,像拉家常一样告诉我:英国一飞机制造公司成功制造出一种几乎能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完全是受到跳蚤的启发;昆虫屁  相似文献   

20.
<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的推门听课活动中,聆听了一堂说明文教学课——《看云识天气》。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